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谢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冷战的新边疆:美国第四点计划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同时坚持历史与理论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按照“理论篇”、“实践篇”和“命运篇”的总体思路,从实证角度综合考察和分析了第四点计划在推动美国冷战新边疆过程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因素和经济因素。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思路 第一章第四点计划产生的思想根源与历史根源 一第四点计划与反共意识形态 二第四点计划与门户开放外交传统 三第四点计划与美洲事务研究院 四第四点计划与战后美国外援计划 小结 第二章第四点计划的制度化:国会两个阶段辩论及立法 一国会辩论之前的“第四点计划” 二国会第一阶段辩论:H.R.5615与H.R.6026 三国会第二阶段辩论:《国际开发法案》 四制度化之后的第四点计划:争议与分歧 小结 第三章美国政府机构对第四点计划的认识及争论 一国务院与第四点计划 二顾问或咨询机构与第四点计划 三白宫班子、国务院与第四点计划 四技术合作署、经济合作署与第四点计划 五技术合作署、美洲事务研究院与第四点计划 六美国其他联邦机构与第四点计划 小结 第四章第四点计划的实施(一):职权划分与资源分配的宏观比较 一技术合作署及相关机构职权范围 二国别项目申请与执行程序 三国别援助项目类型、项目协议与参与人数 四地区或国别资金比例及资金来源 五私人资本与第四点计划 六联合国技术援助扩大计划与第四点计划的比较 七马歇尔计划与第四点计划的比较 小结 第五章第四点计划的实施(二):地区差异及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一第四点计划实施的地区标准 二中近东地区 三非洲地区 四远东与太平洋地区 五拉美地区 六第四点计划与印度社区开发项目 七国别项目存在的管理缺陷:以伊朗为例 小结 第六章执行机构的历史演变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第四点计划” 一从技术合作署到共同安全署 二从技术合作署、共同安全署到援外事务管理局 三援外事务管理局与美国外援计划管理新结构 四《兰代尔委员会报告》与《少数派报告》:批评与反思 五“资本,而非援助”体制下的外援政策特点 六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第四点计划”及历史影响 小结 第七章苏联对第四点计划的反应及美国对苏联对策的情报评估 一经济因素与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冷战战略 二苏联在联合国场合对第四点计划的批评及建议 三苏联报刊对第四点计划的评论 四苏式“第四点计划”分析报告 五共产主义集团“经济攻势”研究报告 小结 结语 附录 一大事记 二美国第四点计划相关协定、换文或谅解备忘录一览表 三第四点计划及其后续计划管理结构示意图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用历史眼光看,第四点计划实际上仍是美国传统的门户开放外交的延续,只不过在狂热地、歇斯底里地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口号下,遏制战略中“征服世界市场、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的外交目的被掩盖了。作为打破“铁幕”、企图不战而胜的重要工具,全球门户开放外交是美国冷战意识形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不是军事战略,也不是传统的均势政策。经济性质的手段和目的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统一。战后,决定美国决策者行动的指导原则除了世界现在已分裂共产主义世界和自由世界两部分,没有中间阵营外,另一个原则就是国际开发与美国国内繁荣紧密相关,即美国的经济繁荣有赖于保持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实力;而实现该目标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向世界未开发地区,尤其是向那些能提供原料的地区进行扩张。很明显,单纯的意识形态并不足以解释美国构建帝国的动力因素。第四点计划反映出杜鲁门政府试图以经济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战胜苏联、赢得冷战胜利的战略规划。 可以说,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关注,在冷战时期一直决定着美国对欠发达国家的外交政策。在就职演说中,杜鲁门不但特别强调亚非拉地区形势对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使美国人对世界组织结构的理解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即国际关系中存在着“富国”与“穷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划分标准。
编辑推荐
《冷战的新边疆:美国第四点计划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根源来说,外交悲剧在于美国外交思想如人道主义、自决原则,同美国外交实践如坚信其他国家要真正解决本国问题,提高生活水平,就必须走美式发展道路发生尖锐冲突所导致的结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