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郭沂
内容概要
《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以现代化和全球化为背景,从多角度对中国之路及其时代抉择作了别开生面的探索,并进而提出以天人统和人天统为道统论、以五经七典为核心经典系统、以道哲学为理论形态的当代儒学范式,持论正当,识见卓越,分析透辟,堪称当今最富有创造性的学说之一。
作者简介
郭沂,1962年生,山东临沂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韩国首尔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儒家哲学、道家哲学、先秦典籍、出土文献、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代表作有:《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孔子集语校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篇中国之路 第一章中国的社会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一社会经济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二社会关系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三社会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四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五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 第二章中国的天下一体化 一古代中国的天下一体化 二儒家天下主义概要 三天下一体化对全球化的启示 第三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风格 一文字、思维、文化 二哲学与宗教 三形上学 第二篇时代抉择 第一章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趋势看中国现代化之路 一现代化、现代性与传统性 二全球化过程中的现代化趋势 三略析对中国现代化的种种误解 四中国现代化之路 五余论 第二章第二个轴心期与中国人的信仰系统 一第二个轴心期的实质 二中国人的信仰系统 三中华信仰与第二个轴心期的精神方向 第三章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普世价值 一太和 二自然 三仁义 四慈悲 五中华价值的普世意义 第四章民主浪潮下的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意识形态 一现代社会基本价值取向二元化的世界潮流 二中国的民族意识形态及其历史变迁 三儒学何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民族意识形态 四当代中国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趋势 第三篇儒学重建 第一章儒学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作为儒家核心价值的道 二道的形成与扩充 三道的论证 第二章转换范式——儒学当代发展的使命 一当代学者对儒学现代转型的探索 二当代儒学范式及其使命 第三章天人统与人天统——当代儒学范式的道统论 一道统说源流 二天人统、人天统及其历史轨迹 三两统并承开新篇 第四章五经七典——当代儒学范式的核心经典系统 一从六经到四书五经 二五经七典及其道统、文献依据 第四篇哲学创构 第一章道哲学的提出 一当代哲学的任务 二重建形而上学的中国路径 第二章宇宙大爆炸与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论 一宇宙大爆炸理论 二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论 三原始元点与万物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三章道体——万物从何而来 一道的构成 二道的特征 三“无极而太极” 四太极生万物 第四章性体——我们是谁 一人、物之性的差别 二人性的差别 三从主观心、客观心之别看“性即理”还是“心即理” 第五章心体——我们能够做什么 一知——认知、感知和觉知 二情——情爱本能、生理欲望和情绪 三意 四认知心与生命心 五万物的目的和意义 六价值生命的层次和人生境界 七生物生命和知识对价值生命的腐蚀 八价值生命和生物生命的互相渗透 九从孟荀的以情为性说看善恶的起源 第六章人道——我们应当怎么做 一文化及其系统 二终极价值与一般价值 三作为终极价值的“道”及其形成 四文明的重估 五体用图 附录回应道哲学——中西哲学对话的一个案例 一道哲学与斯多葛学派之比较 二道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联 三西方哲学中的知识与价值 四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五中西哲学对话的意义、问题与世界哲学的趋向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第一波现代化浪潮的话,那么,这种新的价值观就是最早的现代性。作为一种现代性,从一开始它就显示出了其普世性。可以说,现代化浪潮波及哪里,它就流行到哪里。纵观六百余年的世界近现代史,这种现代价值观成了几乎所有现代国家立国的根本理念,成了这些国家的现代主流价值和国家意识形态。 那么,以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西方为例,新的价值观形成后,旧的民族意识形态是否就被抛弃了呢?回答是完全否定的。事实已经证明,基督教作为西方的民族意识形态,虽然在文艺复兴时期遭到猛烈的批判,但它并没有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而至今仍然是西方的民族意识形态。它同新的价值观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的基本价值取向。当然,这已不是原本的中世纪的基督教,而是经过宗教改革运动洗礼的基督教。同文艺复兴思潮一样,改革之后的基督教也渗透着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信仰高于一切,甚至也提出了平等、自由等主张。在马克斯·韦伯看来,新教伦理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总之,经过宗教改革以后的基督教,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如果说文艺复兴缔造了现代主流价值的话,那么宗教改革重塑了西方民族意识形态。 耐人寻味的是,正是来自基督教内部的改革推动了现代西方基本价值取向二元化格局的形成。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家们不但承认教会和国家的区别,而且还由此区分了信仰和理性的作用,认为信仰主宰着“属灵的王国”,而理性则指引着“世俗的王国”。就这样,基督教虽然主动向国家和世俗社会让出了半壁江山,而同时又保住了自己在精神信仰领域的权威,其结果必然是现代主流价值和民族主体意识并行两立。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西方基本价值取向的这种二元化格局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是的,曾经发生于西方的这一幕,正在其他文明中上演。也就是说,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社会基本价值取向的二元化,或者说现代主流价值和民族主体意识并行的趋势正在形成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过程中,这两种基本价值取向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而是相互影响,甚至相互渗透的。例如,就像文艺复兴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基督教一样,基督教也对现代西方政治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编辑推荐
《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