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景跃进,张小劲,余逊达 页数:3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理解中国〉丛书·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政治的变化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和总结中国政治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从而为改革探索、学术积累以及两者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方向和提供参照。所谓特定的角度,是指尝试以关键词的方式来处理这一议题。关键词是人们借以思考的概念,是思维之网的纽结,是库恩所谓的“范式”之重要构成,它对人们的认识起到了定向和组合的作用。如何选择关键词,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们如何思考。在这一意义上,关键词的库存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人们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故而从关键词切入来盘点中国政治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反映中国政治的变化,在我们看来不失为一种既能切中要害又方便操作的方法。
书籍目录
编者说明 序言 政治话语的转换——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的调适性变迁 群众路线与全球视野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调适:多种研究路径的述评 党内民主 增量民主 协商民主 干部公选 政治吸纳 宪法司法化 政策主导型改革 压力型体制 土政策与政策变通 差序政府信任 地方政府公司化 地方政府创新 公民权利——1978年以来中国公民权利的成长形态 公民社会 网络公民社会 依法抗争 国际社会化 中国模式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倾向于把主流意识形态的结构分为三个相互关联和彼此支持的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研究者已经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划分能够把许多有用的信息涵摄进来(如舒曼、刘小枫、汪晖等对党国意识形态的分析),同时也比较容易展开对包括意识形态内核(基本原理和基本取向)与边层(具体化和灵活性的叙事方式)在内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比较和叙述。这三个部分是: (1)价值一信仰部分,即关于生存意义和终极价值的关怀和主张,这可以视为本体论的某种表达,事实上,在意识形态的运动过程中,意识形态本身并不认为自己只是“工具性”的,而且是“实体性”的,即把自己和世界历史的“本质”等同起来,并因“本质”与“意义”的同一而和关于善恶美丑的评价建立起内在的关联,故而唤起人们为之执著奋斗的宗教般的使命感和激情。(2)认知一阐释部分,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必然规律”的理论学说。它们提供了对于现实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基本认识、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使思想的逻辑转变为统治的逻辑。 (3)行动一策略部分,指意识形态经由对历史与现实进行认知一阐释的方法来形成动员、指导、组织和证明一定行为模式的过程。 1949年,中国共产党凭借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摧毁了旧国家的社会政治结构,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国家政治与行政体系,改变了晚清以来国家无力深入渗透社会、中央政府政令无以贯彻基层的局面,为中国的现代化和现代国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党的组织以及党所掌控的巨大的政治权力成为重组中国社会、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党治国家,作为一种中国国家建设的现代化方案,是理解意识形态内容、特征及其变迁的关键维度。这个现代化方案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的基础上的,对西方现代性的批评和抵制构成了新中国第一个时期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其表现是:在价值一信仰层面,反对财产私有制度、阶级不平等及作为其法权基础的个人主义,鼓励消灭三大差别的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作为道德基础的集体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专家治国论、市场、技术和利润挂帅的思想路线,强调群众路线、群众首创性、群众政治参与和革命无私奉献精神,如此等等。在认知一阐释层面,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主体、目标和任务以及中国社会发展前后阶段(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逻辑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形态相对于资本主义形态的体系对立论、历史方位论、辩证超越论和制度优越论,并据此阐明党治国家(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对于完成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选择了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现实政治生活的若干代表性概念范畴,努力运用现代政治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力图揭示出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价值。 客观地分析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严肃地对“中国故事”进行理论抽象,努力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这是中国政治学者的重大责任。 ——俞可平
编辑推荐
《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选择了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现实政治生活的若干代表性概念范畴,努力运用现代政治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力图揭示出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价值。客观地分析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严肃地对“中国故事”进行理论抽象,努力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这是中国政治学者的重大责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