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下的国际问题观察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何方  

内容概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争议下的国际问题观察》除了一般国际问题,还单列了时代问题和日本问题两部分。时代问题关涉全局,而日本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书多是几十年前的论文,一些观点可以商榷,但作为一个年代的记载,自有其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何方,陕西临潼人,1922年生。我国著名外交、党史与国际问题学者。1938年赴延安进抗大学习,毕业后留校。1945年延安外语学院俄文系毕业后,去东北工作。1950年跟张闻天转入外交战线,专门研究国际问题。1951年任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主任。1955年调回外交部任专员、办公厅副主任。1959年受到错误处理。改革开放后复出,即参加中央国际问题写作小组工作。1980年筹办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并出任所长八年。1988~1995年任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苏(俄)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他曾与李一氓、宦乡向中央建议,改变对时代的判断,从“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变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放弃“三个世界”理论,对外交、内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99年离休后,仍笔耕不已。只是把研究重点转入中共党史。何方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名誉博士,在日本也享有颇高的学术声望。2006年,他被评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书籍目录

序言 时代问题篇 我们所处的时代 关于时代问题讨论的回顾——再论和平与发展时代 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几个观念问题 不可动摇对国际形势的根本判断 关于跨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十个问题 苏联八月事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回顾与思考——写在“十月革命”九十周年之际 国际问题篇 关于朝鲜停战的和谈问题 评英国的所谓亚洲洛迦诺计划 有关当前民族独立运动的几个问题 伟大的胜利巨大的变化——纪念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国际形势 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几点看法 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调整对外政策的建议 过渡时期国际形势的若干问题 亚洲的崛起 南北差距的新变化 21世纪初中国国际环境的若干思考——谈谈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几个争论问题 日本问题篇 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新形势下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记取历史教训发展中日友好——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 日本面临第三次历史性选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立共和国后的头几年,即斯大林在世时,毛泽东还非常尊重斯大林的意见,他们对于战争与革命的估计是: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要打,也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斯大林在1952年发表的《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本书,就是这样说的。因此这段时期中国可以放手打内战,接着又打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后,本来应该立即对内集中搞经济建设,对外打开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但是毛泽东没有这样做,而是对内接着搞继续革命,对外支援世界革命。在国内继续革命,就是不断地发动各种政治运动,改变生产关系,搞穷过渡,从强迫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向共产主义过渡。支援世界革命,几乎在亚、非、拉遍地开花,而把重点放在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和后来的柬埔寨身上。1979年我们去打越南,也是为了支持红色高棉、作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我们为各国革命力量提供了大批各种无偿援助,包括在中国为他们开办各种训练班,花的钱真是不少。结果是到处树敌,导致我们自己孤立。 研究时代和国际形势,必须同研究国内形势连在一起。中国自己就是把对内对外路线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对外打倒帝、修、反,就是同一条路线的内外两面。例如1959年的庐山会议,反右倾就与中苏关系恶化直接相关。毛泽东认定,彭德怀、张闻天不仅在三面红旗问题上右倾,而且还说他们有“里通外国”问题。会议从原来反“左”转到反右,对外就是导致中苏关系走向破裂。1959年10月2日,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和来访的赫鲁晓夫大吵,当面给他戴上“机会主义”的帽子,赫鲁晓夫也怒不可遏。到1962年,毛泽东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在国内和国际上同时扭紧阶级斗争这根弦。这一年,全国广泛开展反修防修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还在“七千人大会”上进一步突出所谓“里通外国”问题;对外反修防修,中国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但毛泽东不但不加改正,反而发动把中国推向更大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对内搞全面内战。对外提出“美帝、苏修亡我之心不死”,发动全国紧急备战,要建设大小三线、要全民皆兵、准备打仗,后来更进而提出“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使全国进入临战状态。

编辑推荐

《争议下的国际问题观察》多是几十年前的论文,一些观点可以商榷,但作为一个年代的记载,自有其价值所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争议下的国际问题观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