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张道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张道森 页数:321
内容概要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师范美术教育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教育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至今全方位系统研究师范美术教育的著作基本上是空白。《新世纪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研究》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研究为目标,全方位对师范美术教师教育进行了研究,从宏观角度研究师范美术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等各个层面的问题;既从理论的高度探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一般原理,又从实践的领域研究师范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及培养目标等。《新世纪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研究》借鉴并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美术学、系统科学的成果以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在着重研究我国教育经验和成果的同时,注意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高师美术教育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的师范美术教育理论框架,适应了我国师范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师范美术教育理论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
张道森,现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8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研究生班。 现为艺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国家教育部体卫艺术司高师教材编写组委员,省高校艺术教育研究会主任,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成果评审专家,省高校评估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规划组专家,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特聘任课教师。 至今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2余篇,美术作品参展发表多幅。出版学术专著:《世界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史》《美术鉴赏》《中外美术对比发展史》《美术解剖学》《中国美术欣赏》《美术鉴赏理论基础》《造型艺术美学》《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师范专科目标化培养程序》《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世界美术鉴赏》12部。编写讲义:《基础美术教育学》《中外美术教育史》《公共美术教育学》《艺术教育与管理》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一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的状况 三 研究的性质与对象 1.研究的性质 2.研究的对象 四 研究的任务与指导思想 1.研究的任务 2.研究的指导思想 五 研究的方法 六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七 师范美术教育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1.改变教育理念,从学科本位中走出来 2.改变课程结构,建立具有艺术特色的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3.要使培养目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5.认真研究师范美术教育制定相适应的评价规则。还要建立师范美术教育法规,依法改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规范高师美术教育 八 艺术教育的发展现象的启发第二章 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历史发展带出的问题 1.仓促问世、先天不足 2.乱世发展、营养不良 3.置身主课以外 4.尴尬局面 二 观念认识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的问题 2.教育性质认识的偏离 3.课程观念的偏差 三 教育法制建设问题 1.教育法制建设与执行的问题 2.教育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 3.需要一套相应的法律 4.依法执教的意义 四 体制与管理问题 1.办学体制的问题 2.投资体制问题 3.行政管理体制问题 4.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问题 5.院系管理的问题 五 师范美术教育理论研究薄弱问题 六 招生和就业问题 1.招生问题带出的生源质量问题 2.毕业生就业制度问题 七 师资队伍问题 八 课程与教材建设问题 九 教育评估和督导的问题 1.评估问题 2.现代教育督导与督学 十 速度与质量问题第三章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基本问题的认知 一 关于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性质 1.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性质 2.“美术学科”与师范美术教师教育 3.人文性质 4.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性质的指向 5.正确认识和理解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性质的意义 二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特点 1.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一般特点 2.师范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主要特点 三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社会地位 四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社会文化关系 1.师范美术教师教育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 2.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社会文化关系 五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目的 1.教育目的的定位 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3.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一般目的 4.师范美术教师教育价值及其与目的关系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培养目标 一 本科学生培养目标 1.确立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 2.培养目标的要求 3.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 二 研究生培养目标 1.关于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方向研究生 2.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方向研究生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 3.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方向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原则 4.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方向研究生课程 5.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方向研究生教学与方法 6.高等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 三 美术学教育硕士培养目标 1.教育硕士培养特点与目标要求 2.课程体系与教育硕士综合素质第五章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一 课程建构的指导思想与课程内容 1.课程指导思想的更新 2.课程内容 3.课程指导思想与教育途径 二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关系 1.设置课程的理论依据 2.设置课程的重要社会关系 3.培养目标与课程 三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课程的定位 1.课程理论问题 2.课程定位应强调的关系 四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五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我国师范美术课程的启示 1.师范美术课程的再认识 2.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 3.注重课程的多元性、不确定性 4.构建综合的课程 附件1 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说明 附件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附件3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第六章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教师与学生 一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专业教师的新定位 1.教师综合素质的建构 2.更新为师观念 3.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教育智能 二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学生的新定位 1.学生的社会角色 2.提高学生的素质 3.学生目标要求 三 确立新的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 2.新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3.后现代主义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启示第七章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教学与学习 一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教学任务与特点 1.教学任务 2.教学特点 3.教学的合理化要求 二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 1.教学指导思想 2.教学策略 三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教学因素 1.教学的基本因素 2.教学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教学要求与方法 1.教学要求 2.教学方法 3.后现代课程理论对师范美术教学的启示 五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学生的学习 1.学习方式 2.学生学习的特征与要求 六 学生的学习指向 1.学生的学习功能 2.学生的学习筹划 3.学生学习应当遵循的原则 七 读书与研究性学习 1.读书的功能与方法 2.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八 指导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 1.师范美术教师教育实习的意义 2.师范美术教师教育实习的任务与内容 3.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第八章 师范美术科研与教育教学评价 一 师范美术教育的科学研究 1.科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特点和任务 3.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科研的策略 二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教学评价 1.对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认识 2.教育教学评价的原则 3.教育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4.师范美术教育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评价 三 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督导与评价 1.教育督导素质 2.教育督导评价的作用与要求第九章 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发展历程 一 师范美术教育的产生(1840—1911) 1.现代意义的师范美术教育诞生 2.师范美术教育第一个系科产生 3.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建制 二 中华民国初期的师范学校美术教育(1911—1918) 三 五四时期至建国前的师范美术教育(1919—1949) 1.“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师范美术教育的影响(1919一1927) 2.“十年内战时期”师范美术教育(1927一1937) 3.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师范美术教育(1937—1949) 四 新中国初期至“文革”前师范美术教育 (1949——1966) 五 “文革”时期师范美术教育(1966—1977) 六 改革开放以来师范美术教育(1978年至今)后记
章节摘录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思想观念虽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美术作为人类意识的物化形态的性质是不变的。现代人在否定的事物形象上常用画“×”的符号,虽然是非常简单的形象表达方式,却是非常明确地再现了反对或否定的意识。对美好的人物和事物,总是以崇敬和热爱的心情去加以描绘。儿童画花、画妈妈、画天安门、画五星红旗,艺术家对世界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祖国的赞美的作品,同样是将意识化为可视形象。 人的意识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基础的主观映像,所以是主客观的统一。意识不仅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近似摹写的反映,而且还表现为貌似的反映,甚至还表现为同现实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潜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所以美术的表达不仅是客观世界的再现,而且是能动的反映。因此,在美术作品中,也就有逼真写实地再现客观物质世界的质感、空间感的作品,还允许以抽象形态表现情感、情绪的作品,也有以现成物品表达某种哲理的作品等之不同。少年儿童的美术,不论是绘画、手工和设计制作的贺卡、标志等,也都是他们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形式,是意识表达的物化形态。 ②美术是人类创造的审美对象 人类初始,在制造为满足生存需要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同时,便产生一种超生物的符合视觉感官享受的一种审美需要,即“形”的适宜与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这种对美的需要更加突出,从而使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的制造以及视觉传达的一切形象,都注入了审美意识而成为一种审美形态。因此,美术具有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双重属性。 美术作为再现和表达人的意识的手段,也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生产力。美术活动不断创造出崭新的审美对象和审美的现实世界,不断地建构着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美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和美的形态为依据,反映这种美并揭露与其相对应的丑,从而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美的形态和审美对象。美,应该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是美术的核心性质。这种性质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从这一点来说,美术是以物质为媒介,以审美观念为灵魂的造型艺术,是人类为了审美需要而创造出的新的美的形式和美的物质实体。 ……
编辑推荐
《新世纪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研究》由张道森所著,作者针对高校美术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的对策研究。作者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规划与精神、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的新要求,以及参照教育部对高校美术教师教育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从现代教育学一般原理的高度,瞄准学术前沿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综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案例,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校美术教师教育的性质、规律与特点;研究其办学宗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并全面探索适应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师教育改革的对策理论,形成完整的高校美术教师教育理论框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