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狂欢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罗勤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罗勤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影像的狂欢:论电影"奇观"》结合大量中外影片,分析了电影奇观的内涵,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奇观所处的时代背景,拼贴和戏仿手段形成的碎裂的影像奇观,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所构筑的仿像奇观,东西方银幕上书写的身体和暴力奇观。

作者简介

罗勤,女,1979年12月出生,2002年和2005年在四川师范大学分别获得文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四川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文艺学、戏剧与影视学研究,先后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文艺争鸣》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研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国魔幻电影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SA063)。现在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本书缘起及“奇观”辨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二章狂欢在后现代的语境 第一节后现代语境中的电影“奇观” 第二节视觉文化与电影“奇观” 第三章影像碎片:碎裂的奇观 第一节拼盘杂烩式的影像奇观 第二节戏仿之思:解构之后重新建构 第四章镜城幻影:仿像的奇观 第一节仿像:对真实的谋杀 第二节从“物质现实的再现”到“地图先于国土” 第三节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以《黑客帝国》为例再谈仿像的奇观 第五章废墟上的花朵:身体和暴力奇观 第一节身体奇观:作为展示的身体、欲望及其他 第二节暴力奇观 结语电影“奇观”的研究意义 附录片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对传统的反叛和颠覆更彻底的是张建亚1993年拍摄的《三毛从军记》。影片一开头就把我们习以为常的影片说明“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篡改成了“全片纯无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片尾又打出“谨以此片献给三毛之父张乐平”的字幕,而整个影片的中间过程则通过各种手段把严肃的抗日救亡运动消解成一场荒谬可笑的游戏,战争的崇高性、悲剧性和历史性都荡然无存。第一,纪录片和故事片杂糅,把所谓的“真实”暴露给观众看。抗日战争的历史影像资料以黑白画面穿插于三毛从军的故事当中,混淆了真实和虚构的界线,更进一步,导演又把经过排演的镜头,故意作旧处理,当做历史资料片放映,使得“纪录”、“真实”的概念遭到重创,历史被娱乐化、平面化,历史的深度被幻化。借用杰姆逊的话来说就是:“在后现代主义中,关于过去的这种深度感消失了,我们只存在于现时,没有历史;历史只是一堆文本、档案,记录的是个已不存在的事件或时代,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纸、文件袋。”第二,对历史场景的戏仿。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琳达·哈琴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戏仿是一种完美的后现代形式,因为它悖论性地既与戏仿对象融合,又挑起戏仿对象。”琳达·哈琴把戏仿看做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核心,与杰姆逊等理论家把戏仿看成是一种丧失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的消极现象不同,哈琴反倒认为它“是一种对主体性和创造性之界定的解放性挑战”,产生出新的不同意义。

编辑推荐

《影像的狂欢:论电影"奇观"》将把电影置身于视觉文化时代这个新的语境,挖掘出电影奇观的独特价值,奇观和真实只是电影这枚硬币的两面,并且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奇观将越来越成为电影的主流,而不是仅仅被当做某种炫技的噱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影像的狂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