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阮忠 页数:422 字数:442000
内容概要
唐宋诗人群星璀璨,诗歌风格缤纷眩目,不同的风格之流汇成唐宋诗歌的滚滚大潮。《唐宋诗风流别史》从诗歌风格流别的角度切入,注重诗人群体及诗歌风格流变,力图通过对不同流别的诗歌风格的形成、变异、影响以及同一流别诗人及其诗歌风格差异的比较研究,展示唐宋诗歌的面貌。同时,因唐宋诗人及其诗歌风格的特殊性,从诗歌风格之流的内在联系出发,对影响了诗歌风格之流形成或继承前人诗歌风格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诗人及其诗歌风格进行研究,以助于对唐宋诗歌风格的全面了解。在研究过程中,把社会文化、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宏观考察和微观探索结合起来,尽可能揭示唐宋诗歌风格的本色,也以此走近读者。
作者简介
阮忠,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文研究,著有《散文概说》、《庄子创作论》、《道家智谋》、《韩非子的人生哲学》、《汉赋艺术论》、《两汉诗歌与传统文化》、《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化》、《先唐散文论稿》、《先唐文化与散文风格的嬗变》、《唐宋散文创作风貌与批评》、《宋词名篇解读:两宋名词的微观研究》、《天涯守望:苏东坡晚年的海南岁月》、《中国古代散文史撰述研究》等。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编著或参与编著图书多种。曾多次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序言
引论
第一章 上官诗风
一 朝代转换的诗风遗传
二 贞观诗坛的诗人景观
三 上官诗及其典型风格
四 上官诗风的变易
第二章 王、孟诗风
一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风采
二 山水田园诗的初唐之音及王、孟诗人群
三 王、孟诗风的三重境界
四 王、孟诗风的唱和与流衍
第三章 高、岑诗风
一 边塞诗的兴起与诗人心态
二 为高、岑开先路的边塞诗人
三 高、岑性情及其边塞诗基调的确立
四 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呈现
五 高、岑边塞诗的盛唐和声及其承续
第四章 李白诗风
一 好道崇侠而宗儒的诗人性格
二 桀骜愁郁的自我形象塑造
三 以历史韵味酿造的厚重深沉
四 引神话传说人诗的奇幻之美
五 状景言情的豪俊超迈与清新飘逸
第五章 杜甫诗风
一 欲兼济而穷愁的痛苦人生
二 再现社会生活的诗史精神
三 家国一体与人我观照的二重奏
四 状物抒怀以寄情寓意的纡曲沉郁
五 清丽俊秀及奇崛病丑的艺术创造
第六章 大历诗风
一 大历诗人群体
二 大历诗风的艺术品性
三 大历诗人的双杰刘长卿和钱起
第七章 韩、孟诗风
一 韩、孟诗人群体
二 苦吟及尚奇的创作趣味
三 骋思趋奇的缤纷华章
四 以文为诗及淡泊清雅
第八章 元、白诗风
一 元、白诗风的内涵与元、白诗人群体
二 唐诗趋俗与为元、白先驱的乐府诗
三 元、白诗歌创作理论及其乐府诗风
四 酬唱时俗与元、白酬唱诗格调
五 悲悯凄婉的感伤之作
第九章 温、李诗风
第十章 白体诗风
第十一章 晚唐体诗风
第十二章 西昆体诗风
第十三章 苏轼诗风
第十四章 江西诗风
第十五章 陆游诗风
第十六章 江湖诗风
结语
主要引用书目及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诗中对铁门关风、月、胡沙的描写,是自然形于诗的边塞风情,足见边塞生活的艰苦。这和他对人生的追求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岑参以此为铺垫,映衬对功名的追求,只要能够建立功名,甘愿投笔从戎,承受边塞之苦。不过他诉说“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时,包含了自我‘‘终Et守笔砚”的现实,在难以忍耐的岁月里他还是忍耐着,苦闷萦怀。身为一介文士,好文的壮志难酬,投笔从戎是不得已的事,赴身边塞却‘‘双双愁泪”,一个“愁”字,在这里尽显出文人的柔弱,少了人生的豪健。 其二,在边塞诗中,侠义的高适较多表现出悲壮情怀,儒雅的岑参则以出征将士的勇武勾画出雄杰气象。相应地,高适的边塞诗就显得沉郁,而岑参边塞诗的情绪则偏于高昂。 本来高、岑边塞诗的悲壮是自古以来许多人的共识。他们自觉把对人生的直接或间接体验融入边塞之事与边塞之景,盼望出征却又有很浓厚的恻隐同类之心,为血与火的争斗下的牺牲伤感;同时并不愿意削弱本来怀有的英雄性情,诗的悲壮就是必然的。在这方面,高、岑的边塞诗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高适的悲壮略胜一筹。这不是因为他的情绪易于随客观环境和自我的遭遇变化,不免于大起大落。而是他既以功名心为转移在边塞诗里表现自我的人生,又从拯济百姓的愿望出发,关注下层人的生活;因下层人的不幸命运激发悲壮之情,使他边塞诗的悲壮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圈子,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高适写过《蓟门行五首》,其一道:“蓟门逢故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其五:“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前一首写一个老兵征战一生,少壮赴沙场,如今已是鬓发皆白,茕茕孑立,功业无着。更可悲的是,他征战一生,居然连将军也不认识,将士之间的隔膜于斯可见。诗中说的“不识霍将军”是用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代指诗中老兵所在部队的将军,让人相对无言。后者写边塞战场,战斗激烈,敌我双方厮杀得天昏地暗。胡骑依托山丘占了地利,汉兵置生死于度外,英勇对敌。诗的最后两句照应开篇,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气氛,苍茫之中无形有了许多凄凉。高适写得很含蓄,说“古树满空塞”,战斗的残酷可以想见。侥幸者既有丧友之痛,又有孤独而思乡的悲凉。这两首诗很短,关涉人的生死命运,情感的容量相当大。而最能表现高适悲壮情怀的是《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编辑推荐
《唐宋诗风流别史》没有故意求奇,却能够在探讨唐宋诗歌风格中,力求务去陈言,意从己出。而且,他在这本书里注重诗歌风格的流变、异同,在探索源流和比较研究中,往往从唐宋诗歌风格承传及内部运动的规律人手,使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或者古代诗歌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