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日] 大谷哲夫 页数:335 字数:377000 译者:王新生
Tag标签:无
前言
壬辰年春,日本驹泽大学大谷泽夫教授惠访,承见示其所著《永平之风》之中文译稿,并告即将付梓,嘱余为序。 《永平之风》为历史小说,文风朴实,记叙了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禅师为得开悟,不畏辛劳,自扶桑往我震旦求法、证道归国、弘法传禅的感人事迹。道元禅师早岁出家,曾在比教山习天台教义,后至京都建仁寺谒见弘传临济禅法的荣西禅师。荣西殁后,师事其法嗣明全,并相与入宋求法;后参长翁如净禅师,终得身心脱落,尽悟曹洞禅法。从道元的求法经历看,已然可见天台、临济和曹洞诸学的馨香温泽。 中国古德有云:“人能弘道,万代传之所流传;道籍人弘,三宝于斯常住”;“火有薪而愈传,法得人而愈远”,薪火相传,“遂使代代兴树,处处传弘”。中国佛教的辉煌,功归于历代勇于为法捐躯的高僧大德。日本佛教的传续兴盛,亦因为有如道元禅师这样的法门宗匠,更有乐于担荷家业的佛门子弟。本书作者,日本驹泽大学前校长大谷哲夫先生,既是大学教授、佛教学者(专攻禅学,为道远禅师语录《永平广录》研究第一人),又是日本曹洞宗的僧侣(东京新宿区风仙山长泰寺住持)。他们既是佛法的弘传者,又是禅法的研究者,也是佛教文化的传承者。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就有友好往来,佛教正是联络两国友好往来的黄金纽带。原自本师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于公元前后传来中国,再传人日本(最初经朝鲜半岛),由兹缔造了彼此间如黄金一样贵重的牢固的友好关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提议以“黄金纽带”表示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佛教友好关系,获得三国佛教界的热烈赞同。每年三国轮流召开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共商践行佛教宗旨,为三国和世界谋求和平福祉。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大谷哲夫教授所著的关于介绍日本人宋求法高僧道远禅师生涯的《永平之风》一书在中国正式出版发行,藉此殊胜因缘,余虔心祈愿增益中日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和传统法谊,并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谨此为序。
内容概要
大谷哲夫所著的《永平之风(道元的生涯)》内容简介:道元祖师将曹洞禅从中国按引至扶桑,其开悟、开宗和弘法的经历见证了中目佛教交流史的永久佳话。
道元禅师的宗教理想是:生死透脱,生命呈现,葛藤斩断,天下永平。
《永平之风(道元的生涯)》叙述了一段伟大的宗教源流,一个悠久的传奇故事,一位睿智禅者的心路旅程。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大谷哲夫 译者:王新生 大谷哲夫,为日本著名佛教学者,驹泽大学教授,曾任驹泽大学校长及总长等职。大谷教授的研究特长为曹洞宗教史,日本禅学史。大谷教授是日本研究道元禅师的专家,其对道元的研究在日本佛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大谷教授主要的著述作品有:《和译从容录》、《瑩山禅师与外典》、《永平广录》系列五种、《禅学研究入门》、《道元思想》(三)等。二00九年蜚誉亚洲和美国的日本电影《禅》就是根据大谷教授的道元研究素材拍摄的。
书籍目录
序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永平之风》作序
序二:浙江天童寺诚信方丈为《永平之风》作序
序三:曹洞宗管长祝贺中文版《永平之风》刊行
第一章 鲜花
投生乱世
母亲之死
决心学佛
巨大疑问
求道起步
第二章 杜鹃
惊渡东海
奔赴天童
失意之渊
正师出现
黎明大悟
空手还乡
第三章 明月
破晓之前
达摩再现
重重阻力
人座深草
疑云密布
苦难之日
第四章 自雪
进军越前
永平之地
镰仓之行
钢铁信念
圆寂之日
后记 无尽的求道之路
中文版跋文写在中文版《永平之风》出版之际
附录一:道元年表
附录二:禅宗法系略图与道元族谱略图
附录三:镰仓新佛教祖师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比叡山延历寺是最澄开创的天台宗大本山,当时君临日本佛教界,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能够全面学习佛教的地方。尽管如此,但在道元上山时,比叡山因为天台宗团的内部分裂和派系斗争,另外还有粗暴的僧兵,已经明显地世俗化了。最澄去世后,天台宗团内部围绕天台座主的继承问题产生了分裂。以最澄弟子、第三代天台座主慈觉大师圆仁为祖师的慈觉门徒与以最澄法孙、第五代天台座主智证大师圆珍(814—891)为祖的智证门徒之间发生争执。正历四年(993),智证门徒因房屋被烧毁,下山移居到琵琶湖边的圆城寺(三井寺)。从此以后,天台教团将比叡山一方称为山门,将圆城寺一方称为寺门。教团分裂成山门派和寺门派两大派系,反复展开着激烈的斗争。十一世纪中叶以后,来自藤原一门,也就是公卿权门的出家人不断增多,他们出家时会在山上兴建寺院然后入住。因为拥有这些来自权门的出家人,比叡山不仅有了更高的社会地位,还因为他们捐赠的领地而成为日本最大的庄园领主,在经济上也有强大的实力,最终形成了称为梶井、青莲院、妙法院等三门迹的派别。尤其是梶井和青莲院,它们与院政政权有着复杂的纠葛,因此派别斗争相当惨烈,在世俗权力的对立基础上决定天台座主已经成为常态。这一时期,比叡山的天台教团又分裂为专心研究学问的学僧以及负责教团运营的堂众。堂众的地位在学僧之下,但他们在维持生计、经营奔走之中团结了各方面的力量,同时逐渐武装起来,势力也随之庞大起来。堂众后来变成称作“山法师”(僧兵)的武装集团,他们与奈良兴福寺械斗,最后还进京闯入朝廷强诉,粗暴蛮横至极。比叡山的世俗化之风自然波及天台教学层面,因为无视尊称为比叡山中兴之祖的第十八代天台座主、俗称元三大师良源(912—985)的教导,公卿子弟的特殊待遇、山门与寺门的斗争、僧兵的横行均愈演愈烈。同时,出于对末法思想和驱逐物怪的坚信,密教的保佑祈祷成为唯一看重的东西。不满于这种风气的真心佛法求道者们,都随着时代的洪流离开了比叡山。
后记
无尽的求道之路 镰仓时代,因“承久之乱”,政治权力从公家向武家转移,同时在许多杰出的祖师推动下,确立起适应新时代的佛教宗派,具有划时代意义。 开启镰仓新佛教的祖师之一有道元禅师。 道元禅师开创了一种以执着的寻师访道为起点的永无止境的求道之旅。顺应时节,与佛有缘者与禅师邂逅,此时,表面平静的禅师无不全身震撼从心底感到欢喜。这种旅程是朝着自己有清醒认识的方向前进、没有止境的。在这一旅程中,禅师为传承从释尊经先师如净再传给自己的正统佛法,彻底地用戒律要求自己,不迎合一切权势,在苛刻的“山居”生活中,终生打坐修禅,充满真挚的慈悲之情地传道说法,当遇到一半个有缘弟子之际,传授真实的佛法。在镰仓时代那种与现代相似的时代确立起的道元禅师佛法世界经历了七百五十年的岁月,不仅在修禅者当中,即使在千万普通人心中,也都深人人心。而且他的佛法如今还不断令世界的人们所倾倒。其佛法必将超越时空,传向未来。 倘若说那个时代的闭塞造就了武家政治和新佛教,那么道元禅师的一生对于同样生活在混沌现代的我们来说,必将给予新的启示。有人声言,道元禅师一生缺少戏剧性变化,只是一味打坐,既拍不了电影,也写不了小说。然而,这一点正是道元与生活在同时代的亲鸾上人或日莲上人等佛教中人的不同之处,也是他们求道方式的区别所在。作为一个孜孜以求的修道者,作为一名专心打坐的禅师,在他的世界中,毫不关心生存或世俗社会的腐臭事物并不奇怪。因此,其一生与同时代的祖师们相比,引人瞩目的场面确实不多。但是,当我们详细地整理禅师本人及其弟子们的著作,会发现通过道元禅师庞大的著作《正法眼藏》、留学中国的日记《宝庆记》、由其弟子们编撰的《永平广录》、禅师在世时始终陪伴左右的怀奘留下的《正法眼藏随闻录》等,一个超越时代的活生生的禅师展现在我们眼前。 尽管本人不喜欢“作为人的道元”这样的提法,但如果将道元的一生做戏剧性描绘,那么,应当把焦点放在禅师本人未必关心但当时世人无人不晓的事情上,必须从这个视角发现其闪光之处。 于是,偶尔在一个深夜,因衷心仰慕一刻也不放松打坐修禅实践的禅师,一心打坐,希望振作精神,证实自我,此时,众多真诚弟子中的一人突然出现,说道“喂,这样做是不对的”,说完飘然而去。这不正是对我们用现代的感觉去曲解镰仓时代实情或“山居”生活的警告吗。每当这时,我往往因这样的一句话而整晚自责。 关于道元禅师的传记,在文献学中有许多不同说法。作为后代远孙之一的我,用卑微之鄙见记述禅师崇高一生,这样做可能不为世人所认可的顾虑贯穿在我构想和撰写此书的全过程,不,直到现在,当我重新审视道元禅师无须言语就能让弟子们深悟的事实时,不由得感到一种应把它展示给现代人们的冲动。 不消说,道元禅师是日本诞生的伟大宗教家,是日本曹洞宗的创始人。因此,对其生平经历本应谨慎取舍。但笔者水平有限,本书仍不免会有或多或少的瑕疵与不足,如给读者引起疑念造成不便,敬请原谅。如果本书能够使读者获得接近真实道元禅师的善缘,则不胜荣幸。 撰写本书过程中,得到大本山永平寺监院南泽道人老师和大远忌局长山田康夫老师多次满怀慈悲心肠的建议,受到许多老师和学者的论文与著作的启发,由衷地表示感谢。在道元禅师第七百五十次大远忌仪式上,为彰显历代著作,已经恭敬地将其列举在本书的卷尾。 在本书成书之际,还得到M.K企划负责人舛井和幸先生的热情鼓励、文艺社的井田森太郎先生的较多建议、替我整理长达三十回的《道元禅师一生及其佛法》全部讲义的平盛佐代子女士的无私帮助,为本书画出具有飘逸现代风格插图的田中伸介先生的支持,始终耐心地帮我解决难题的编辑宇佐美智久、木下启一、税所真美子和佐藤仁美各位的帮助,负责卷尾年表制作与协助我校对的驹泽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菅原研洲、硕士生太田贤孝、中根好人三人的帮助。 在此,我对他们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大谷哲夫 记于市谷左内坂上长泰寺丈室 2001年8月吉日
编辑推荐
《永平之风:道元的生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浙江天童寺诚信方丈、曹洞宗管长福山谛法共同作序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