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文学思想研究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思涯  页数:4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胡应麟文学思想研究》以晚明胡应麟(1551—1602)的文学思想研究为中心,对比同时代其他的文学思想,揭示其本质差异,把文学研究与思想研究结合,探索晚明文学思想的多种路向。第一个层面以“文学”作为研究的重心,在诗学思想、文章复古思想中考察明代士人分化所带来的重大意义,在小说思想、戏曲思想中揭示出博学观念带来的思想变化。第二个层面以“ 思想”作为研究重心,以文学思想来考察思想史的变化。明代士人明显分化,由此强调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而博学观念也产生了新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思涯,男,河南新野人。2000年于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硕士学位,2008年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中国诗学、明清文学与思想。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文学思想研究第二节 胡应麟文学思想研究第三节 近年胡应麟研究综述第二章 明代士人的分化与博学的思想史意义第一节 明代士人的分化第二节 理学之“博约”与知识之“博学”第三节 小结第三章 胡应麟关于“文章”与“学问”的论述第一节 “道”、“文章”、“学问”关系的变化第二节 学问家意识与心态第三节 诗文正统与学问家意识第四节 小结第四章 胡应麟诗学思想第一节 诗歌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第二节 “格”“调”的含义与功能第三节 “格调”的含义与功能第四节 格调、风神与复古、博学第五节 胡应麟诗学思想小结第五章 复古派文章论与胡应麟文章思想第一节 文道分离第二节 从“六经皆史”到六经皆文第三节 文道关系理解的平庸状态第四节 小结第六章 胡应麟小说思想第一节 胡应麟与小说第二节 “小说”辨体第三节 小说之“虚”与“实”第四节 小说地位第五节 小说之功能第六节 小说流传及其与时代特点第七节 小说与诗文、戏曲之关系第八节 小说研究的考证态度第九节 关于演义小说第十节 小结第七章 胡应麟戏曲思想第一节 胡应麟身边的戏曲第二节 戏曲之本质第三节 戏曲的地位第四节 以《琵琶》与《西厢》之讨论为例第五节 学问家心态第六节 戏曲源流与本事考辨第七节 戏曲脚色的考辨第八节 小结第八章 胡应麟文学思想在明清的意义第一节 “时代”、“气运”制约之下的不同选择第二节 “博学”的意义第三节 “博学”观念对明末清初的影响第四节 小结第九章 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明代士人的分化与博学的思想史意义  赵园在研究明清之际的士大夫时提到,“士风”作为复数概念,指称某种行为的集合。有关“士风”的描述,通常出于直觉的判断,且预先设定了有整体性的“文化性格”、存在着精神取向较为统一的士群体,存在着有其一贯的士的基本取向、姿态。赵园说:“‘士风论’仍不失为进入某一时代、时期的路径,尽管其多歧,甚至有可能引向迷途。”应留意这种迷途的可能,就如罗宗强开创的士人心态研究也需警惕某种引向迷途的可能,士人心态研究可能会不知不觉依附哲学史或思想史既有观点的论述,而既有的哲学史或者思想史很可能因视野、写法的问题掩盖某些思想潮流。本书认为,首先考察明代士的分化,进而再考察明代士人心态,在士人分化之后再去观察士人心态,才可能使问题更加细致。士的分化不仅是描述的对象,还是可以具体考察的对象。  第一节 明代士人的分化  一明代士人的不同选择  包弼德在讨论唐宋“士的转型”时,特别提到关注的重心是考察“士”如何思考“学”。包弼德指出,“士学”是一个历史实体(entity),它由一群饱学诸多相同经典的读书人所构成,这些人对他们的行为价值设定许多共识,并且树立了彼此认同的身份。这个研究视角在明代依然适用。在明代,“士”如何看待“学”而确立彼此的身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士正发生着分化。《明史》讲薛碹(1389-1464)说:  时年十二,以所作诗赋呈监司,监司奇之。既而闻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深于理学,贞乃并礼为碹师。由是尽焚所作诗赋,究心洛闽渊源至忘寝食。  很明显,薛碹在少年时期经历了从习作诗赋到弃诗文而进入理学圣道的过程。对于“学”来讲,薛碹抛弃了文词之士的身份,而选择了理学之士的身份,也因此成为理学的正统。优入圣道,对明代士人来说,是一个价值较高的选择。此后的唐顺之(1507-1560)也讲:  吾二子者,不能为古人反躬为己之说以告兄,而徒以雕虫篆刻之论投兄好也。兄今之所谓狂者也,而豁豁磊磊,率情而言、率性而貌。言也宁触乎人而不肯违乎心,貌也宁野于文而不色乎庄,其直以肆,则亦古之所谓狂者也。是兄有可以一变至道之力,而又有狂以进道之资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胡应麟文学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