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宋兆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宋兆杰 页数:25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苏联·俄罗斯科技兴衰的制度根源探析》论述了苏联和俄罗斯两个时期科学技术事业的不同命运及其制度根源。 作者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对科学技术事业产生的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苏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集中国家的有限资源发展重大科技项目,将科学技术事业置于优先发展地位。但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奉行的是一种粗放发展模式,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产生严重的创新惰性,以至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彻底抛弃计划经济体制,走市场经济道路。作者详细介绍了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制度设计对科技事业的影响,分析了俄罗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学技术事业缺乏活力的原因,指出俄罗斯严重的自然资源依赖症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俄罗斯要走上创新型发展的道路,必须使科学与经济增长产生良性互动。
作者简介
宋兆杰,辽宁彰武人,1964年生。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工作,任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对苏联科学史和俄罗斯科技政策的研究,在国家一级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的省部级课题《苏联-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对比研究》、《俄罗斯至2025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研究》获得立项。
书籍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苏联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制度根源 第一节苏联科学技术事业的巨大成就/013 第二节苏联科学技术成就的制度分析/018 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文化环境/018 二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科学技术事业的正向作用/024 第三节“计划性”适合于大科学的发展/049 一计划是大科学实施的必要条件/049 二科学的自主性和科学规划性的博弈/053 三科学的社会化导致科学必须有计划/057 第四节对“科热伏尼科夫佯谬”的重新评价/060 一“科热伏尼科夫佯谬”的内容/060 二“科热伏尼科夫佯谬”立论不足/063 第五节对“苏联忽视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观点的质疑/074 一“苏联忽视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观点的主要内容 二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背景/076 三苏联对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回应/079 本章小结/085 第二章苏联后期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制度原因分析 第一节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理论描述/089 一软预算约束和所有权强度低/089 二激励措施的缺失/092 三信息滞后/094 四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科学/096 第二节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创新惰性”/099 一强调数量和速度使苏联专注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099 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科学一技术创新/102 第三节苏联军事化导向对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阻碍作用/112 一军事化导向制约对民用科学技术事业的投入/113 二军备竞赛阻碍苏联科学技术成果扩散/115 第四节意识形态刚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束缚/120 本章小结/127 第三章转型时期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状况及其制度分析 第一节叶利钦时期:科学技术事业严重衰退/131 一科学事业的危机——科学预算锐减与科学管理混乱/132 二科研人员的流失及其后果/142 三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危机的制度根源理论分析/153 第二节普京时期:科学技术事业的危机得到遏制/185 一普京“可控式”制度安排出台/185 二科学技术领域的危机得到遏制/192 第三节对转型以来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的正面评价/198 一“意识形态干预科学”的终结/198 二建构科学领域中的竞争机制/203 三制定旨在发展科学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205 四实行科学教育一体化/210 本章小结/214 第四章俄罗斯创新能力萎缩原因及其前景展望 第一节俄罗斯科学技术竞争力低下及其原因/217 一俄罗斯科学一技术创新能力低下/217 二“荷兰病”阻碍俄罗斯科学一技术创新/225 第二节俄罗斯科学一技术创新前景展望/240 一俄罗斯倾全力发展高新技术/241 二俄罗斯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246 本章小结/254 结论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还应该注意俄罗斯工资数额的“含金量”。俄罗斯自1985年到1990年,苏联的官方汇率基本上为1美元兑换0.6卢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卢布剧烈贬值,1993年,美元对卢布的汇率为1:5000以上,39645卢布的工资折合成美元还不到50美元。这在轻工业品大多靠进口、物价不断攀升的俄罗斯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很难维持。 俄罗斯科研人员劳动报酬与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比要低25倍。据调查,转型初期,俄罗斯10%的科研人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0%的科研人员只能购买生活中最基本的物品,只有8%的科研人员认为依靠第二职业才有剩余,1/5的科研人员认为科学劳动正在严重贬值,已不为社会尊重,12%的科研人员认为科学和教育的商品化正给其带来巨大危害。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梅夏茨指出,俄罗斯的博士在国内的月收入仅相当于30美元,而他的许多学生在国外的收入是4000——5000美元的月薪,这种巨大的差距很难稳定俄罗斯的科研人员队伍。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领域的工资仍然低于全国平均工资的30%。科研人员的工资已经成为全国最低工资行业之一。1999年,科学领域的工资在连续数年的暴跌之后,第一次超过经济领域的平均工资,2000年,科学领域的工资达到2500卢布。这在俄罗斯币制改革之后也仅仅相当于80美元。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努力并没有成为吸引有才能的科研人员的有力手段。 待遇低导致科研人员大量流失。早在1993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专家就俄罗斯的科学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以俄罗斯现有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科研人员的数量需要减少2/3,剩下30万—40万人。这个意见在当时曾遭到俄罗斯科学界的猛烈批评。但是,随着后来形势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意见被越发证明有其根据。然而,科研人员减少不是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相反,离开科学领域的都是那些中坚力量或中青年科研人员。 据统计,自1991年后,有70%—80%的数学家、50%的物理学家、60%的生物学家离开科学领域。这些人都是其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大多达到世界水平。
编辑推荐
《苏联-俄罗斯科技兴衰的制度根源探析》论述了苏联和俄罗斯两个时期科学技术事业的不同命运及其制度根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