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和题画诗的意象研究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史宏云  页数:241  

内容概要

  《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花鸟画和题画诗的意象研究》从花鸟画与题画诗出发来研究意象,论述了中国诗画“意象”说的发展。从中国古代诗画意象手法及哲学思想的影响分析花鸟画和题画诗意象营构的传统性。结合花鸟画作品创作,从题材、构图、画材、艺术表现形态等方面论述花鸟画意象传达,并对花鸟画意象进行分类。从题画诗书写意象及题画诗意象两部分论述花鸟画题画诗意象。以中国诗画关系为研究背景分析花鸟画和题画诗的意象关系。

作者简介

  史宏云,女,山西万荣人,山西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本科毕业,美术学硕士、文学博士,日本女子美术大学访问学者、东京艺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高访学者。现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工笔花鸟画会副会长。荣获“山西省跨世纪文艺新星”称号,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创作大型工笔花鸟画《朝鹤图》。《秋赋图》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三等奖,在《文艺研究》《新美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曾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花鸟画与题画诗的意象研究概述一 诗画关系研究概况二 花鸟画与题画诗的相关研究三 诗画意象的相关研究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章 花鸟画与题画诗的发展概述第一节 花鸟画和题画诗一 花鸟画的界定二 题画诗定义第二节 唐之前画花画鸟与咏花咏鸟阶段一 唐之前的画花画鸟阶段二 唐之前的咏花咏鸟阶段第三节 唐五代花鸟画的形成与花鸟画题画诗的产生一 唐五代花鸟画的形成二 唐代花鸟画题画诗的产生第四节 宋代花鸟画的繁荣和题画诗的发展一 宋代花鸟画的繁荣二 宋代花鸟画题画诗的发展第五节 元代花鸟画的变格和题画诗的兴起一 元代花鸟画的变格二 元代花鸟画题画诗的兴起第六节 明清花鸟画的纵深发展和题画诗的繁盛一 明清花鸟画的纵深发展二 明清花画题画诗的繁盛小结第三章 中国古代诗画“意象”说概述第一节 意象的产生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意象说的形成和绘画意象理论一 魏晋南北朝意象说的形成二 魏晋南北朝绘画意象理论第三节 唐宋诗画意象说的发展一 唐宋诗学意象说二 唐宋绘画意象说第四节 明清诗画意象说的成熟一 明清诗学意象说二 明清绘画意象说小结第四章 古代花鸟画与题画诗意象营构的传统性第一节 古代诗画意象营构手法与思维模式一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二 屈原《离骚》的类比思维和比兴手法三 《龙凤人物图》的象征手法第二节 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下的诗画意象理论一 天人合一的物化观二 比物以德的审美观小结第五章 花鸟画的意象第六章 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第七章 花鸟画与题画诗的意象关系第八章 花鸟画与题画诗的意象研究对现代花鸟画的启示第九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三)比喻型  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不同方式将一物(情思)比作他物,把心意、情思本身喻为人或物。比喻由被喻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比喻通常分为明喻、借喻、隐喻。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情志就是这个意象的表现意义,即渗透、包蕴、体现在喻体和被喻体中的主体情感、心意等等内在生命律动的精神内涵。  比喻一般用来比喻形状、色彩、声音、动态等。还用来比拟神态、感情以至理趣。比喻型意象有以下几种手法。  1.明喻法  明喻是比喻之一,又名“直喻”。用彼物比此物,而且喻体、本体、比喻词均出现,通常用“像、好像、如、如同、好比、好似”等比喻词来联结本体和喻体,表明相似关系。  明代画家徐渭自题《牵牛花》:“叶似青云剪,花如碧玉凌。鸟来栖不响,朵朵巧垂铃。”用“似”这一比喻词来连接“叶”与“青云剪”,用“如”这一比喻词来连接“花”和“碧玉凌”,用“青云剪”、“碧玉凌”来比喻牵牛花的叶和花之美。  恽寿平题《枯木竹石》:“老树如奇士,修篁似美人。嵌崎一片石,相伴岁寒身。”诗的首句写“枯木”,次句写“竹”,以“如”、“似”比喻词,作者把画面上枯树.竹两种植物比喻成“奇士”、“美人”。到第三句写“石”,三者组成一个完美的统一体。紧扣主题,其目的是比喻在困境中能保持节操,巧妙地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老树”与“奇士”、“修篁”与“美人”是被喻体和喻体的对应。“嵌崎”形容山石高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此这里的“岁寒”比喻在困境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2.借喻法  借喻为比喻之一,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借喻中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从喻体可想到本体,这种比喻含义丰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花鸟画和题画诗的意象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