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欲、伦理与权力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香港]何式凝,[加]曾家达  页数:333  字数:40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一:感同身受 殊途同归潘绥铭一位研究者、一本学术著作,能够让同行与读者感到很亲切,非常不容易。可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却感同身受、情动肺腑。为什么?很简单,何老师与曾老师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如水银泻地般地渗透在自己的研究之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一切研究,或者首先发源于对自己的剖析,或者最终归于对自己的再认知,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清晰地领悟到而且在学术研究中呈现出自己价值观的发展与研究进程之间的关系。仅此一点,无论研究的具体结论是什么,首先就在方法论的高度实现了其学术价值。这些,何老师的著作都完美地做到了,不愧为这方面的一个样板。性研究正在中国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研究者开始投入这一领域。我们这些前人有必要也有义务把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传授下去,至少应该为后人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路线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何老师的这个著作就具有了更加宝贵的价值。我与何老师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也有类似的心路历程,因此读她的书不仅倍感亲切,而且完全就是精神享受与心灵生发。我要郑重地感谢何老师与曾老师,并且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分享这种美好的境界。序二黄耀明1982年初认识何式凝,我们同是商业二台“突破时刻”的义工。1988年,我告诉她我是个同性恋者,自此她开始了研究同性恋的课题。三十年的友谊,不但成就了我俩各自的成长,也开启了她在香港大学的性学与同志研究。很高兴能见到这本书在国内面世,与友荣焉。

内容概要

  何式凝与曾家达在过去二十多年,对情欲、亲密关系、同性恋、权力,以及身份认同等议题非常关注,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质性研究,在此过程中,他们反思个人经历与学术取向之间的关系,对理论和方法论进行了多面向的自我修正。他们身处学术圈,所以《情欲、伦理与权力:香港两性问题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报告和文章大部分最初都是以英文在学术期刊里发表,但许多研究对象却是香港的华人,这些议题更与普罗大众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将这些文章结集成书,以简体中文出版,期盼能创造更广阔、包容和开放的讨论空间。我们更希望让精英论述能融入生活世界的讨论里,从而丰富生活世界的体验,令这种思维在生活世界里更流通。
  《情欲、伦理与权力:香港两性问题研究报告》共分四部分,包括导引、身体、身份认同与权力、关系多元性及欲望。所收录的每一篇文章的研究都基于对大量访谈和口述史一手资料的分析。

作者简介

  曾家达,香港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起担任中国项目主任,2008年获多伦多大学委任为Factor-Inwentash
社会工作与全球社群首席教授。曾家达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香港开始从事心理治疗工作,为少数性向服务的先行者。自1989年移居加拿大后,曾家达在多伦多大学主持社会工作与多元性向课程,指导相关的博士生论文,同时继续探讨性和情欲课题,参与研发少数性向服务,近年积极研究老龄人的性和情欲问题,并建议正视老人院和老人社区服务里的性爱和情欲需要。
  何式凝,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涵盖男同性恋、女性情欲和多元关系等课题。何式凝在香港大学获社会工作硕士学位,后在英国Essex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成果与论文发表在众多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她积极推动性与社会性别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通过实证主义案例,反思女权主义理论,挑战西方学术思想的垄断。除了教学与研究,何式凝曾主持多个电台节目,包括《形形色色何式凝》、《黄色讯号》、《一笺茶论尽天下》、《自由风,自由Phone》。近年与颜联武主持《今夜阳光灿烂》,《有武心情》和《颜式生活》,
建立另类粉丝群。

书籍目录

序1
自序一:我在理论中
自序二:太初有欲,欲创造了世界
引言
导引 INTRODUCTION
迷失性欲:精英话语和日常语言中的性与性欲
身体 BODY
从女孩的经验重看香港性教育
从女性性器官的命名到重掌身躯
身份认同与权力 IDENTITY
香港男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一种社会建构
不仅仅是一个男同性恋者:香港的政治身份认同的繁衍流变
靓太不易做:香港“师奶”的故事
永恒的母亲还是灵活的家庭主妇?—香港的中年已婚华人妇女
崩溃抑或突围:理解香港女性抑郁症的另一种方式
还看世代:论香港女人“三十世代”香港新师奶
关系多元性 RELATIONSHIPS
把弄光环的法则:从对多元关系的反思重新审视“性的阶序层级”
期望值并不高:香港的性与家庭主妇
欲望:金钱、快乐与自我 DESIRE
“私房钱”—香港华人女性的退休计划策略
香港“师奶”情欲再表述
师奶的小狗、情欲与理想
香港师奶的色与欲
网络自我中心:—香港年轻女性及其个人网站
附录:访谈选例
后记一
后记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当我们反思专业话语体系与日常话语之间的对话交流时,我们感到诧异,因为日常会话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会作为“原材料”被纳入我们所偏重的理论与概念结构之中。当相对而言更具有政治倾向的语言体系进入到占据支配性地位的专业科学话语中时,具有政治倾向的语言体系渐渐便会推翻和取代专业科学话语。例如,“性取向”的概念一开始被定义为一种由生理因素所决定的取向,这样因同性恋获罪便体现出“因生理因素所决定的取向而获罪”的荒谬之处。但是,随后所衍生出的一连串关于“性取向”的话语,却将这一概念重新定义为关乎弱势群体权益和个人选择的政治性议题,从而替代了生理决定因素的重要性。 我们近期的研究更为看重的是政治因素。我们得以追溯到1997年——香港受殖民统治时期的最后日子,从中看出跨种族同性恋伴侣之间的权力机制的转变(包括他们在性交中所采用的体位)如何同步对应于西方人士日渐减少的权力影响。但这样的分析结果相当于全盘接受了肛交时“在上”和“在下”体位(对应于种族阶序)的重要性。而有些研究对象的看法则相当富于启发性,他们对肛交体位所表现出来的意义的理解变动无常。他们中的某些人甚至断言性的愉悦感是部分地来自于能够为对方制造欢愉,并且质疑机械化地将两个人的身份区分为“抽插—容纳”或是“支配—服从”的做法。他们的想法令身为研究人员的我们难以界定谁在担当着支配者的角色、谁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Ho,1997; Ho&Tsang,2000a,2000b)。这样看来,权力似乎并不局限于通过“在上”体位来获得,也可以通过为对方制造欢愉而实现。研究对象的多样化的表达让我们超越了简单化的“压迫—自由”或是“规训—抵抗”的二分法。研究对象也揭示了一套涉及将支配话语内化、复制并重新商议相关的意义和替代的表述方式的复杂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完成一种范式的变迁:不能再用“支配—服从”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关系,而要将其视为一种复杂的、跨民族的、同性恋的兼容关系。 研究对象多样化的经验和身份认同策略,也让我们不能简单化地概括香港的“男同性恋者”。事实上,“男同性恋者”这个称呼只是一种笼统、不准确的说法,而且被大大地延伸发挥,以便容纳香港存在的不同标签。这些标签包括了:“同性恋”(homosexual)、“基”(gay)、“基佬”(gay—men)、“成员”(member)、“姊妹”(sisters)、“同志”(comrade)等(Ho&Tsang,2000b)。在对这个多元化群体进行研究时,我们调查了怎样通过“同性恋语言的话语习惯”,让“同性恋研究对象的地位,同时获得重新建构和改变”(Baellstorff&Leap,2004: 12),并调查了使用同性恋话语的人如何“吸纳利用”这些意识形态的资源去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Cameron&Kulick,2003: 136)。与之相反,很多同性恋者努力地想去识别的一套特别的“同性恋言语”,其实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是想象中的“同性恋社群”的象征(Wong et al.,2002:4)。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位研究者、一本叙述著作,能够让同行与读者感到很亲切,非常不容易。可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却感同身受、情动肺腑。为什么?很简单,何老师与曾老师把自己的生存体验如水银泻地般地渗透在自己的研究之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我要郑重地感谢何老师与曾老师,并且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分享这种美好的境界。——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何式凝和曾家达的文集《情欲、伦理与权力》是一部激情之作,集两位作者多年的作品,深入浅出地为广大读者解读香港性与性别、性欲和权力等重要议题。从理论的探索,议题的分析,到自身的反省,全书都充满了洞见,为华人的性与性别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潘毅副教授翻开本书,或许读者马上要想到的问题是:为什么一本在中国出版的书要收入这么多的英文论文?为什么一本谈性与性别的书要用上这么多的理论术语?既是学术论著,何以夹带私人情感甚至不堪入文的粤语?又凭什么我们该关心书中种种远在香港的事例?这些问题的背后可能是一连串简单的预设,而那些常见并且看似不成疑问的预设,或许这就是本书挑战的对象之一。最真诚的学者总是这样的,他们永远拒绝简单,还复杂世间以其本色。是的,理论并非简化,学问不是固守疆界,这是一次真正的思想游放。——香港文化人、媒体人梁文道

编辑推荐

《情欲、伦理与权力:香港两性问题研究报告》深入解析田野调查第一手资料,集二十余年追踪研究。探讨性与情欲,挖掘、讲述、释放、直面、实践……将生活世界中被遮蔽的生命故事、话题与群体推到前台。企图重整作者的、你的、他的、她的生活世界,让我们活得更实在、更丰富,包括可以享受更加多彩多姿的情欲生活。

名人推荐

一位研究者、一本叙述著作,能够让同行与读者感到很亲切,非常不容易。可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却感同身受、情动肺腑。为什么?很简单,何老师与曾老师把自己的生存体验如水银泻地般地渗透在自己的研究之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我要郑重地感谢何老师与曾老师,并且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分享这种美好的境界。——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潘绥铭教授何式凝和曾家达的文集《情欲、伦理与权力》是一部激情之作,集两位作者多年的作品,深入浅出地为广大读者解读香港性与性别、性欲和权力等重要议题。从理论的探索,议题的分析,到自身的反省,全书都充满了洞见,为华人的性与性别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潘毅副教授翻开本书,或许读者马上要想到的问题是:为什么一本在中国出版的书要收入这么多的英文论文?为什么一本谈性与性别的书要用上这么多的理论术语?既是学术论著,何以夹带私人情感甚至不堪入文的粤语?又凭什么我们该关心书中种种远在香港的事例?这些问题的背后可能是一连串简单的预设,而那些常见并且看似不成疑问的预设,或许这就是本书挑战的对象之一。最真诚的学者总是这样的,他们永远拒绝简单,还复杂世间以其本色。是的,理论并非简化,学问不是固守疆界,这是一次真正的思想游放。——香港文化人、媒体人 梁文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情欲、伦理与权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看这本书不会让我觉得浪费时间~
  •   感觉这本东西还不错,挺喜欢的.
  •   想买很久了,终于买到了。
  •     选自原书。
      这段序写得太好,读了几遍都意犹未尽。
      
      
      自序二:太初有欲,欲创造了世界
      曾家达
      
      为什么对性如此执迷?
      
      过去三十年来不少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的反应是:为什么你们对性和情欲那么不认真?
      
      我写这序在何式凝之后,所以先看了她的,我们多年来能合作合写合编不同的东西,当然有很多近似的观点和经验,1979年时我是何式凝社工实习导师,当时搞的是社区发展,跟性和情欲关系好像不大,但我们可能都算是性情中人吧,兜兜转转老是回到这个课题上,80年代中期我们同时在港大社工系任教,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何式凝在生活上有她特殊的遭遇,而我自己也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和反思,交错中就把我们两个受香港基督教捆绑多年的人解放了出来。有关这论文集学术方面的交代,她已经说得很好,我其实没有什么必须加上的补充,我估计可能更有意思的,是跟读者们说一两句心里话。
      
      我成长在一个性压抑的文化社会环境里,那可能没有什么特别,大部分人大概都在性压抑的环境里成长,世界上在性和情欲问题上真正解放的社会没几个,对情欲的压抑造成人性的扭曲,个人和社会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在香港,历史上传教士带来的原教主义(或称基要派或福音派)基督教,加上被脱政治化的所谓中国文化传统,和华南农村小镇保存下来的封建习俗,综合成为一种反智、内向和狭隘的世界观,孕育出一种畸形的情欲恐惧和性压抑的文化环境,和大批口是心非,讲一套做一套的情欲恐惧症患者。我到长大之后才接触到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思想家、社会运动家和革命者对情欲的探讨和反思,及他们身体力行的体验,让我可以从“中国人就是保守”这个思想枷锁里走出来。
      
      情欲的释放可以有社会文化层次的理解,但也是个人的事,这论文集就反映了我和何式凝个人的经历和想法,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
      
      就我个人而言,心理治疗是一个重要的历程,心理治疗让我可以对别人和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探讨,包括我们如何去处理或接受不同的想法、经验和欲望,它是一个诚实面对自己的过程,就算发现的自己是伤痕累累、支离破碎,或者是充满黑暗、怨恨、恶毒、愚昧无知,甚至发现“我”只是虚相,是众多因缘起合因应而生的,始终是走了这一程。在这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来找我做心理治疗的案主们,他们在面对人生种种的挑战、苦难或试炼(考验)时表现出的抗逆力和勇气,在面对心灵的黑暗时发挥出人性高贵和神圣的一面,在孤单无助时坚持着的信念和盼望,都成为我的启发和鼓舞。在情欲问题上他们陈述了不同的经历和挣扎,有不少人是因为内化了社会上主导的文化或宗教价值,把自己的情欲需要看作罪恶或病态,否定自己真实的部分变成了生活条件,压抑和自欺成为生活习惯,因而付出了蒙蔽甚至出卖自己灵魂的代价,生活在痛苦黑暗中。在心理治疗历程中我们一同面对情欲,诚实地处理内心世界中种种不同的力量和人际关系中交错的爱恨纠缠,结果可以欣然拥抱情欲,接纳自己,享受多向多样的亲密关系,走出常理世界的牵绊。
      
      心理治疗的另一个启发在于对知识、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的启发,常理世界假设我们的知识可以指挥我们的行动,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开发知识和教育,假设教育可以改变行为和生活,现在甚至可以说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阶段,知识和教育变成了庞大的产业,而语言和文字就是知识产业的重要媒介,我在大学里面混了三十多年,大概可以说对于文字知识生产这游戏有一点了解,搞社会理论的人喜欢把语言和文字想象为生活世界里面最重要的结构,投入不少的精力时间去分析话语和叙事,我们出版这文集大概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吧,语文当然重要,但也有它的限制,在情欲生活的空间内最好体会语言和文字的限制,在这里,我们用语文编成的网经常不能把身体、感官、需求、欲望、情绪、感情等等都打进去,对我来说这就是情趣和精妙所在。
      
      心理治疗里的认识,是躯体承载的认识,是体验性的,要把思想、价值、信念、认知、身体、感官、需要、欲望、情绪、感情、对环境的了解和经验等等都融合起来,我们知道知和行之间有多大的距离,知道人在自己所知所信和自己的实际行为之间有多么激烈的挣扎,语文是工具,虽然它有建构现实的功能,但它并不能完全覆盖我们躯体承载的经验,我对文字能达成的效果,尤其在写与读之间,并不抱太多的幻想,加上社会文化和学术圈对于出版的东西都在进行多方面的监控管制,比如我们透过学术出版社来出版,就得通过他们的审稿过程,用中文出版,很多有关性和性交的具体描绘也有避讳的地方,真正畅所欲言的空间,还得往别处找,与心理治疗空间里面那种透过个体临场,动用了身体、情绪、眼泪等等来说话的情景差距甚远,与在自我释放、两情相悦、灵肉一致那种另类空间内的体验更无法比拟,我最终关怀的是我们能否透过对自己情欲的探讨来重整生活世界,让我们活得更实在、更丰盛,包括可以享受更加多彩多姿的情欲生活。
      
      也许我这种济世情结就是我学术生活的弱点所在,但我归根到底是个务实主义者,老是想做点事。我认为人和生活世界是本,知识是工具,文字知识只是知识的一种,要是它能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多打开一点空间,就更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