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罗曲,乌尼乌且 著 页数:298 字数:230000
内容概要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彝族文化探微》,内容包括从彝族族源文化开始,到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彝族小康社会和建设彝族休闲文化等方面,涵盖广、跨度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习惯已经多元化,所以在表达这样跨度的内容时,作者采取了“一事一题一论”、围绕一个母题或主题,以一组文章形成一个“专题”的写作设计。这在笔者罗曲、乌尼乌且的彝学研究生涯中,是一个新的尝试。
作者简介
罗曲,男,彝族,1955年7月1日出生于凉山州美姑县,1982年春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并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学校各级党政领导下,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业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围绕教学积极从事科研,发表成果一百多万字,获各种奖励多项。
书籍目录
前言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的文化解密
古濮人与彝族的丧葬文化比较
彝族与四川的古居民濮人
竹崇拜文化与古蜀国
彝族的竹崇拜文化
竹崇拜与邛、笮、彝
凉山彝族文化中的“都者节”
彝族“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文化符号的连带认识
彝族的占卜
彝族的禁忌
彝族的祈禳
彝族的图腾
彝族传统翻译长诗中传播的孝文化略说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研究
文本里的隐喻——对彝族土家族的两则神话探析
彝族神话传说中的盐和火
文献的传播与受众需要——从彝文文献和汉文文献中的《大孝记》说开去
让彝族文献成为彝学专业的教学资源
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彝族传统文化与彝区建设小康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个特点是量的区别。原生图腾只能是有血的六种无血的六种,不能多,也不能少。但次生图腾即第二级或第三级就没有这个限制。以“类”的形式延伸,凡长得有雪花形状掌的动物都是次生图腾。比如在山林中猎获一只不知名的动物,这动物是否属于禁食的次生图腾,只要看一看它的“掌”形状就可以判定了。也就是说,次生图腾包括了未知名动物在内。 第三个特点是对一级层次图腾中的动植物抱有一种崇敬的感情。比如在《开天辟地》的传说中和一些民俗中就表现得相当明确。但在对待末级次生图腾时,这样的感情就显得淡漠得多了。这种现象或许是因为在次生图腾意识出现的时候,社会已经较先发展了的原因。 第四个特点是二级次生图腾中动植物种类各占一半,而三级以下的次生图腾则侧重于动物,很少涉及植物。就目前所知,只有昭觉县的俄比解放先生在昭觉县古尼拉达收集到的《古候阿莫》抄本中提到竹也是次生图腾。 第五个特点是由原生图腾到二级图腾所包括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是“雪花似掌形族”,是“同胞”的关系。而三级次生图腾及以下所包括的各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仅仅是共同具有雪花形状的掌,而不是同时诞生的“同胞”,且有的甚至从形状而言与“雪花似掌”可以说已经不太相像了。这种与现动物次生图腾并不完全具备“雪掌形”,但反映了“雪掌类”的崇拜意识,作为反映人类生活的一种象征,只能说明一种群体的认同而已。比如彝族中关于马图腾的认识,就反映了这种特点。传说,马是由天上掉下来的一个蛋孵化出来的。在孵化的过程中,先后由蚂蚁、布谷鸟等多种动物进行孵化,但都没能够成功。最后是由“雪族”中的“史各补赫”即蜥蜴将马孵化出来。这就说明了后一级次生图腾是由先一级图腾派生出来的。 彝族中有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叫做“波帕”,直译成汉语便是“起源”。“波帕”共有120余篇,每篇记叙了一种动物或植物的起源,《马的起源》就是其中一篇。 在人们的观念中,次生图腾的特征是有掌有指(趾),以区别于有趾无掌的爪或蹼,也区别于偶蹄类动物。因为马有掌无趾,所以它算不算应该禁食的次生图腾,在彝族人中看法并不相同。所地方言区的彝人认为,马有掌无趾,不能算作“勿抵”(雪掌类),主张不禁食马肉,而圣咋方言区和依诺方言区的彝族人认为,马有掌无趾,那是因为残废了的缘故。人类中尚有残废的情形出现,难道动物中就不会发生吗?因此主张禁食马肉。 由于多数人承认马属于“勿抵”这一次生图腾的范畴,因此,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在奴隶社会里,一匹专供骑乘的骏马,其价值与一个奴隶的价值相等。因此,在习惯法中,偷这样的马与打死这样的马,都得按人类中的卑贱者--奴隶的身价来赔偿。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