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与敬义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戴兆国  页数:322  字数:36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明理与敬义:康德道德哲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康德道德哲学的产生和理论转向、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础、康德道德哲学的轴心和枢机——实践理性、康德道德哲学的实践指向、康德道德哲学批判、康德道德哲学的现代启示等。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康德道德哲学的产生和理论转向
 一康德追寻道德哲学问题缘起
 二道德哲学的形式主义初步确立
第二章 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础
 一道德哲学的知识论基础
 二道德形而上学的理性基础
 三道德形而上学的人性基础
第三章  康德道德哲学的轴心和枢机——实践理性
 一道德实践理性的批判性考察
 二道德实践理性的对象
 三道德实践智慧学
第四章 康德道德哲学的实践指向
 一两种义务体系
 二道德与宗教
 三道德与人类理想
 四道德与人类实践
第五章 康德道德哲学批判
 一道德形而上学的本质
 二道德哲学的形式与实质
 三实践理性与经验情感
第六章 康德道德哲学的现代启示
康德道德哲学研究综述
本书使用其他文献及其代号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康德认为把理念和范畴区别开来,作为在种类、来源和使用上完全不同的知识,对于建立一种包括所有这些先天知识体系的科学非常重要。这正是《纯粹理性批判》第一次做出的澄清,避免理智概念长期的误用。 纯粹的理智认识概念是在经验里提供的,并通过经验证实。但是理性认识的理念则不是。而且纯粹理性要想发现错误也很困难。理性理念自身的辩证法是不可避免的假象,不能把事物看成自在之物,做客观的、教条式的探讨,只能将之看成现象,做主观的探讨,才能对它加以限制。我们可以看出,在康德的理论中,感性是属于知觉的,知性[理智]是属于经验的,那么理性是属于什么呢?理性主要是对事物的现象,对事物的主观探讨,是一种先天的结构图式,是借助于理念的完整推理表现出来的。 不过,康德认为,区分几种知识的来源,还是为了把各自所属的概念推演出来,从而使形而上学的知识得到完整体现。但在理性理念的推理过程中,理念的使用和范畴的使用是完全不同的。 与理智(知性)的范畴不同,“理性理念对我们的理智在经验上的使用毫无用处,我们在这方面甚至可以完全抛开它不管” (4:331)。如关于灵魂是否是一个实体,对于解释灵魂现象就无关紧要。关于世界的有始或永恒的宇宙学理念,对于说明世界本身,也无用处。自然界是出于一个至上存在体的安排,也要避免做任何解释,若解释就是自然哲学的破产。由此康德引出了对三种理性理念的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康德此处的论证是站在形而上学立场之上,其目的在于搞清理性理念一旦出现对理智的超验使用就会出现辩证的困难。这是不同于《实践理性批判》当中对三个公设的说明。这在后文还将详细加以论证。 其实,康德在此担心的并不是理智逾越自己的界限跑到纯粹思维存在体的领域里去。由于理性不满足于理智规则的任何经验使用,只有把理智推出它的领域,一方面使经验的对象表现在经验捉摸不到的系列里,另一方面则在经验系列之外寻找一个本体,并摆脱经验条件的限制,理性就终于功德圆满了。 在康德看来,他所要分析的三种理性理念都属于本体概念。这些本体概念是先验的理念,这些理念不是为了夸大概念,而是扩大这些概念的经验使用,但这些理念却会引诱理智去做超验的使用。由于这种诱骗,要想把理智(知性)限制在经验范围内非常困难,即使有科学的训练也只能勉强地做到。

编辑推荐

《明理与敬义:康德道德哲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理与敬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对康德道德哲学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值得一读。
  •   非常好,很有学术含量。喜欢,向大家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