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娄峥嵘 页数:325
内容概要
《我国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效率研究》(作者娄峥嵘)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模式来分析经济增长、公共服务支出、人口、教育、卫生、科技、社会保障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反馈机制,构建了公共服务支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揭示公共服务支出系统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运行规律。本书还通过对科技、教育等诸多现行政策加以调整与模拟,为我国公共服务支出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娄峥嵘,江苏徐州人,1971年3月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副教授,校聘教授,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政治经济学二级硕士点导师。长期从事公共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权威期刊、CS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招标课题、徐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10余项。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问题的背景
二 我国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一章 问题分析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公共服务
二 配置效率、技术效率与制度效率
第二节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效率问题的分析
一 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二 财政支出生产技术效率
三 财政支出制度效率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二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三 现有文献的不足
第二章 配置效率一: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与市场的配置效率边界
第一节 公共服务供给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理论分析
一 市场机制配置公共服务失灵的机理分析
二 政府供给公共服务失灵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国内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
一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公共服务市场化
二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
三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四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
第三节 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与市场的配置边界
一 市场化、民营化、私有化与社会化的内涵界定
二 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与市场配置的交易成本边界
三 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中的政府新角色
四 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路径
小结
第三章 配置效率二:公共服务支出规模的增长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综述
二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描述性分析
三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一 公共经济学的混合产品理论
二 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的国际比较
三 教育与卫生保健财政支出的国际比较
四 公共服务支出的缺口估计与我国政府的职能偏好
第三节 影响我国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一 基于不完全合约的行为经济学解释
二 我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替代
三 准财政联邦制下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机制中的财政竞争
四 公共治理民主机制约束的缺失
第四节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的SD模型研究
一 系统动力学与Vensim建模工具概述
二 模型的总体结构
三 建立系统模型
四 政策建议
小结
第四章 配置效率三:公共服务支出政府间与地区间结构分析
第一节 纵向政府间结构: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权责的平衡
一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财政分权理论
二 我国政府间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责任的配置
三 分税制下政府间公共服务供给权责的失衡
第二节 横向地区间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转移支付设计
一 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
二 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分析
三 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转移支付设计
第三节 我国政府间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思路
一 短期:以制度化方式合理界定事权
二 中期:财权划分的优化和转移支付制度的调整
三 长期:财政联邦制下财政体制的完善
小结
第五章 技术效率:基于DEA的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技术效率评价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价的三种模式
一 第一种模式:效率导向型评价
二 第二种模式:结果导向型评价
三 第三种模式:管理导向型评价
第二节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评价指标体系
一 国内外财政支出评价指标体系述评
二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检测
第三节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评价方法
一 财政支出评价的一般方法及其适应性
二 运用DEA模型评价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技术效率的优势分析
第四节 基于DEA模型的公共服务支出相对有效性分析
一 DEA评价模型的原理与方法
二 我国31个省级政府公共服务财政支出DEA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三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弱DEA有效和非DEA有效的省级政府效率改进
小结
第六章 制度效率:交易成本视角下公共预算治理模式分析
第一节 渐进预算模式与理性预算模式的演变
一 各种预算模式比较分析
二 公共预算治理模式演变的逻辑
第二节 交易成本视角下我国公共预算治理模式的构建
一 我国预算制度改革历程
二 交易成本理论与政府预算
三 交易成本视角下我国公共预算治理模式的选择
四 以控制取向为基础的我国公共预算治理模式的渐进改革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 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
二 我国政府在财政赤字的约束下,具有增加经济性支出、减少公共服务性支出的偏好
三
公共服务支出比例的增加是一个渐进过程,更应注重公共服务支出结构的调整,近期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应大于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
四 政府间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和财权财力配置存在着不对称的失衡状况
五 地区间公共服务存在着非均等化的现状,而对公共服务真正起均等化效应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只有11.3%
六
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等17个省份的公共服务支出是相对有效率的,北京和贵州为弱DEA有效,其余省份为非DEA有效
七 我国应选择控制取向的预算治理模式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 我国政府在进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应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二 渐进增长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
三 注重公共服务支出结构的调整,近期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应大于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
四 合理界定政府的支出责任
五 根据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设计相应的财力划分制度
六 财政联邦制的完善
七 弱DEA有效和非DEA有效省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的改进
八 控制取向公共预算治理模式的渐进改革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一 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一 由于研究对象政府的特殊性,尤其是政府的财政问题,相关的统计数据不完备
二 缺乏较为理想的计量模型
三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技术效率评价中所选取的指标都是观测变量,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没有选取如公民满意度等潜在变量
四
在本书的系统动力学模拟中是将系统设为政府公共服务性社会性支出,可以将系统扩大边界,比如将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等融入其中进行模拟,作为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附录 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程序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四)完全信息与信息不完全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关于信息的假定可以说是最理想化的。所谓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是指生产者及消费者充分掌握市场当前、甚至未来的各种信息状况。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交换产品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越来越分散、复杂,加工、处理信息的成本也可能会升高到为决策者所无法接受,决策者甚至会为其而舍弃正确信息的搜寻,从而不可避免出现很多非理性的决策。市场信息不完全的主要表现是:第一,不确定性是许多决策过程的一个特征。出于未来状况的不确定,市场在转移风险负担方面是失效的。第二,信息不对称,信息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利益关系又阻碍信息披露。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在市场上占优势。在这种条件下,实现的交换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第三,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个指示器远不是一贯正确、确实可靠的。实际的经济行为部分地是由非价格变量支配的。信息的不完全,加大了市场调节的成本。这就是诺思总结的:“生产调整过程取决于信息费用,市场越不发达,信息传播技术越原始,调整过程就越长。”。公共服务产品如教育、医疗等,由于其技术的专业化程度高度复杂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完全。表现在交易的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于公共服务质量、性能等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均等”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市场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破坏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的作用,以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怪现象。在交易当中,交易双方在交易后,一方因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去监督另一方的行为时,则可能出现后者违背道德规范,在一味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损害前者利益的“道德风险”现象。道德风险同样破坏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使社会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