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金莉,李英桃 等著 页数:442 字数:47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球化的现实让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整体的、多元的、战略的、前瞻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思考人类已有的有关社会发展知识和理论,这也是对人类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与挑战。当世界各国的首脑和各政治集团的领导人频频聚集共商人类前途命运和大国政治责任的时候,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却用她/他们默默的创造性的研究和独特的放眼全球的视野,诠释着她/他们对人类发展模式和全球问题的新的思考。
她/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分析视角,重新诠释着“国际政治”和“全球问题”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把环境问题纳入了“国际政治”这个久远的专业领域,拓展了人们对传统的“国际政治”的认识。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召开的人类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会议,或许可以从中发现她/他们独特的理解国际事务的历史脉络和知识背景。
作者简介
金莉,山东大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美国德克萨斯州基督教大学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女性文学。主要著作有《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19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家及作品》、《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合著)等,并发表美国文学和美国研究论文多篇。
李英桃,1967年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讲授国际关系史、女性主义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经典原著选读等课程。著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国际政治》(专著,2003)、《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主编,2006)等。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全球环境问题研究:理论篇
第一节 社会性别与全球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主题进入女性主义研究视野
第三节 生态女性主义的哲学基础:彻底的非二元论
第四节 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化批判
第五节 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批判
小结
第二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全球环境问题研究:法规篇
第一节 社会性别与国际法、人权、环境
第二节 一般国际法下社会性别与环境人权
第三节 区域国际法下的性别与环境问题
小结
第三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全球环境问题研究:美国篇
第一节 历史回顾:工业社会的发展与环境恶化
第二节 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美国女性在环保运动中的参与和角色
第四节 社会性别与环境问题的理论考察
小结
第四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俄罗斯篇
第一节 俄罗斯生态环境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俄罗斯妇女组织及妇女环保运动
第三节 当代俄罗斯的环保立法
第四节 俄罗斯的生态文学及其社会性别分析
小结
第五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全球环境问题研究:日本篇
第一节 日本的环境问题及其特点
第二节 社会性别与日本的环境问题
第三节 日本环保运动的发展与女性
第四节 日本的社区环保与社会性别
小结
第六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全球环境问题研究:欧洲篇
第一节 欧洲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生态女性主义在欧洲:理论与行动
第三节 欧洲绿色政治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小结
第七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全球环境问题研究:南亚、东南亚篇
第一节 南亚、东南亚地区妇女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演变
第三节 环境问题中的社会性别关系
第四节 在环境保护运动中推进社会性别平等
小结
第八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全球环境问题研究:非洲篇
第一节 非洲环境问题概述
第二节 非洲情境下的妇女与环境危机
第三节 非洲环境治理与妇女参与
小结
第九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中国篇
第一节 中国式环境危机
第二节 中国妇女与中国式环境危机
第三节 社会性别与中国环境政策
第四节 中国妇女与中国环境保护运动
小结
结论
一 社会性别问题的“全局性”
二 社会性别与全球生态环境研究的“综合性”
三 实现性别平等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主流化”
四 小结
附录一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附录二 二十一世纪议程
附录三 中国妇女环境宣言(草案)
附录四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
附录五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性别主流化的商定结论
附录六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附录七 将性别意识纳入减灾全球行动北京倡议
后记
章节摘录
一 摆脱本质主义的困境 女性主义从第二次浪潮以后就一直没有摆脱本质主义(essentialism)的困扰。一方面,女性主义的基本宗旨是妇女的解放与平等,呼吁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上承认妇女的平等地位;另一方面,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的文化激进派又强调建立在女性特质基础上妇女解放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在考虑妇女平等地位的时候不能抹去女性的优点和优势。由于女性特质往往从女性生理及自然倾向上来定义,那些优点和优势就被理解成为女性先天的、普遍的本质。这就是女性主义理论中所谓的本质主义倾向。从理论上说,本质主义的困境在于女性解放及平等要求的社会同质性和女性本质的自然特质性之间的冲突;从实践上说,本质主义较难形成目标明确、策略有效的女性解放行动。因此,女性主义思潮中的本质主义一直受到包括来自女性主义内部的质疑。 严格地说,生态女性主义学者中并没有人真正主张本质主义。换句话说,没有人真正认为女性特质是由女性的自然生理决定的。不过,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有些特质(如关爱生命、自然、和平、看重感性、联系等)与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女性特质”,并受到主流价值的排斥。在这种基本判断下,有些生态女性主义学者,特别是侧重文化批判的生态女性主义学者便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认为女性并非天然地具有自然关爱的倾向,而是历史地具有亲近自然的情结的。生态女性主义的前辈人物苏珊·格里芬就说:“无论在传统还是相反的意义上,我都不赞同女人与自然的关系比男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密切的观点。……然而在我看来,似乎非常有可能的倒是,一种性别也许会比另一种性别更能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是,从主流价值之外的传统中发掘女性特质,重申和发扬她们的智慧,重建一个新的、以女性特质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就成为侧重文化批判的生态女性主义者的目标。 或许是由于对女性特质的强调,抑或是由于生态女性主义在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中与文化激进派之间的传承关系,总之,人们常常认为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化批判也具有本质主义倾向,进而轻视生态女性主义的作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