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山东方言词汇研究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社科  作者:殷晓杰  页数:2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明清时期的汉语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该期的汉语方言又是现代汉语方言的前身。《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三部着作,时间上前后相继,口语性强,语言信息量大,具有共同的较为明确的山东方言背景,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及其方言问题的宝贵语料,为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方言差异提供了可能。《明清山东方言词汇研究:以《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为中心》以三部语料为中心,并参以同期其他方言背景的语料,从纵向(历史)和横向(方言)的比较中,对明清山东方言词汇的发展演变及相关问题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利用一批主要语料来研究明清山东方言词汇,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现代汉语形成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汉语北方方言词汇的发展演变情况,也可以挖掘山东方言词汇在当时的某些地域特征。此研究对于汉语史以及现代山东方言研究而言,无疑都是重要而有价值的。

作者简介

  殷晓杰,女,1979年12月生,山东胶南人。2008年6月获南京大学汉语发展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训诂学工作。2011年6月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言学论丛》、《汉语学报》、《汉语史学报》、《南开语言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再谈“人客”》获浙江省社科联第六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面”与“脸”的历时竞争与共时分布》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概况
  一 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 相关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拟用材料说明
  一 基本材料
  二 其他材料
第二章 明清山东方言常用词演变例析
 第一节 面/脸
  一 三部语料的使用情况
  二 “面”与“脸”的历时替换
  三 明清时期“脸类词”的南北差异
  四 “脸”与“面”的共时分布
 第二节 寻、觅/找
  一 “找”之源流
  二 近代汉语“寻找”语义场主导词的更替
  三 《聊斋俚曲》中的“找”
  四 从主导词的更替看明清官话
 第三节 “一会儿”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一 三部语料中“一会儿”义词的使用情况
  一 “一会儿”义词的历时演变
  三 现代方言中“一会儿”义词的分布情况
  四 “一会儿”的语源
第三章 明清山东方言词考辨
 第一节 “再来”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一 词汇化、语法化的“再来”
  二 方言词“再来”的来源
  三 小结
 第二节 “饥困”讨源
 第三节 “生察察”应作何解
 第四节 明清小说中的“韶刀”
  一 “唠叨”义
  二 “糊涂”义
  三 “显摆、逞能”义
 第五节 明清山东方言词语通释
第四章 明清山东方言和现代山东方言的关系
 第一节 个案研究
  一 会胜
  二 紧仔
  三 偏拉
  四 献浅
 第二节 明清山东方言词语在当今的共时分布
  一 音义基本一致的方言词语
  二 音义有变的方言词语
  ……
第五章 明清山东方言和现代吾语的关系
第六章 结语
后记

章节摘录

  另一个类似的例证是“秫秫”,如山东济南、利津、沂水、诸城等地管“胡秫(高梁,有时特指黏高粱)”叫“秫秫”。《说文,禾部》:“秫,稷之黏者。”清·程瑶田《九谷考》:“稷,北方谓之高梁,或谓之红粱。其黏者,黄白二种。”清光绪十年《畿辅通志》:“今北方谓黏者为秫,秫亦曰胡秫。”今冀鲁官话(山东潍坊)、胶辽官话(山东青岛、烟台、牟平、长岛、平度)都有“胡秫”的说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2“粱秫”引东晋郭义恭《广志》曰:“秫,黏粟,有赤、有白者;有胡秫,早熟及麦。”说明至晚东晋时该词已出现。“胡”、“秫”韵母一致,官话区很多地方将“胡秫”径读为“秫秫”,用来作为高梁的通称,如冀鲁官话(山东寿光、利津、桓台、淄博;河北新河)、胶辽官话(山东安丘、诸城、临朐)、中原官话(河南郑州、商丘、信阳;山东郯城、菏泽;江苏徐州;安徽阜阳、凤台、太和、亳县、寿县;甘肃天水)、晋语(河南林县)、兰银官话(宁夏银川)、江淮官话(安徽合肥、六安、淮南、怀远、肥东;湖北红安)。②“秫秫”作为高梁的通称,清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尔雅·释草》清,郝懿行义疏:“今北方”,谓高粱之黏者为秫秫。”清·程瑶田《九谷考》:“稷,斋,大名也。黏者为秫,北方谓之高梁,通谓之秫秫。”1930年《新河县志》:“稷黏,北方谓之红粱。通谓之秫秫。”  单从现代角度出发,很容易把“蛛蛛”、“秫秫”视为“蛛”、“秫”的重叠构词,但如果从历史上来看,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它们不是简单的重叠构词,而是“蜘蛛”、“胡秫”音变的结果。且现代口语中并无“蛛”、“秫”单说的用法,说明“蛛蛛”、“秫秫”不是重叠式合成词,而是叠音式单纯词,“浅浅”的结构与之相同。  钱曾怡认为现代山东方言共有三种“构词法”:复合法、附加法、重叠法,在谈到重叠式名词时,列举的例证中就有蛛蛛、秫秫,此外还有娘娘(伯母)、谆锌(馒头)、棒棒(玉米)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清山东方言词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对于研究明清山东方言很有参考价值
  •   据说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我不管这些,我觉得看看一个地区的方言很好玩儿。方言演变很缓慢,书中很多今天还在相关地区老百姓中使用。
  •   这本书怎么会是繁体字印刷,想也想不明白,读起来有点费劲,唉,内容也一般,失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