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陈国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2出版)  作者:陈国学  页数:256  

内容概要

   《红楼梦》的宗教书写是非常复杂的,它承继了多种与宗教密切相关的文学传统,构成其超现实世界描写。探讨了《红楼梦》在现实世界的故事主体之外并存的三重宗教色彩很重的“他界”框架:石头入世----回归的循环框架(又称为“僧道框架”)、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三世情缘框架(谪凡框架)以及太虚幻境框架牵涉到不同的文学传统和不同的宗教色彩,并分析它们对整个文本的解读产生的不同导向与的哲理内涵,以及对超现实世界描写的荒唐感与对涉足佛门的青年女性的人文关怀色彩。该书还分析了《红楼梦》整体上的性灵文学色彩与宗教思想的关系,特别是贾宝玉形象与宗教思维的关系,指出其“不离情而合礼”、“不舍情欲而证天理”的特点,与晚明“儒禅合一”思想及禅宗的“色空不二”思想的关联,其神仙思想也是对女性的审美情感的升华,可谓“以情统三教”。这一论点在澄清贾宝玉形象与宗教思想的关系方面是有新意的。

作者简介

陈国学,男,1971年出生,瀚北天门人。2000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人文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子南开大学文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1997年以来发表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文化方向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振兴。

书籍目录

《云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总序 红楼隔雨相望冷——且说《红楼梦》“非现实”的一面(代序) 陈国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小组评语 绪论《红楼梦》佛道教描写的复杂性、研究现状和拓展空间 一关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与佛道教的复杂关系 二《红楼梦》佛道教描写的复杂性与研究现状 三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和论述思路 第一章僧道度脱框架 第一节一僧一道形象及佛道合一现象分析 一佛道二教的共同之处 二历史上的佛道教混杂现象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第二节《红楼梦》对度脱剧的承袭 一度脱文学概观 二《红楼梦》对度脱文学语汇和人物形象的承袭 三《红楼梦》对度脱文学观念的承袭 第三节度脱与佛家性灵说 第四节石头故事与文本的关联 一僧道框架中的玉石矛盾与贾宝玉的人生、爱情悲剧 二僧道框架中的石头故事与度脱文学的差异 第二章谪凡框架 第一节因果报应观念溯源及在文学作品中的泛滥 一因果报应理论溯源 二因果报应理论在文学中的表现及泛滥 第二节《红楼梦》的因果报应描写的新颖性与落脚点 一《红楼梦》因果报应框架的新颖性 二木石前盟神话与“十二缘起”思想的关联:情之所生 第三节谪凡框架与文本的关联 第三章太虚幻境框架 第一节太虚幻境与遇仙题材小说中的仙境 一太虚幻境与遇仙题材中仙境的构成要素 二太虚幻境中的女仙聚会与道教女性观 第二节警幻仙姑形象探源与特质分析 一西王母形象与警幻仙姑女仙之首的地位及对浊男的批判 二高唐神女及其他女仙形象与警幻仙姑为情作使的身份 三对晚明主情文学作品中情使形象的升华 第三节太虚幻境中薄命司的历史文化渊源 一司命神与警幻仙姑的司命职能 二太虚幻境中的薄命司与明清时期的不幸才女 三几位特别受到注意的不幸才女与薄命司人物原型 第四节梦境 第四章《红楼梦》佛道教描写的整体观照 第一节三重他界框架的关系与小说的思想感情张力 一三重他界框架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三重他界框架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小说的思想张力 第二节《红楼梦》的谶验色彩与叙事效应 一佛道教传记利用谶语的原因及叙事效应分析 二谶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 三《红楼梦》应用谶验叙事的具体分析 第三节《红楼梦》佛道教描写的整体立场与特点 一《红楼梦》他界宗教书写的“荒唐”色彩下的人情人性立场 二人文关怀下的出入佛门的青年女性形象描写 三两个宗教观念层面的关系与小说的特点 第五章《红楼梦》的性灵文学色彩与禅宗思想的关系 第一节《红楼梦》体现的文学创新思想与性灵文学色彩 一《红楼梦》所描写的主人公生活与性灵文学理论的契合 二《红楼梦》的性灵人物论:“正邪二赋”论 三《红楼梦》中包含的文学创新思想与性灵派文学理论的契合 第二节《红楼梦》继承的性灵文学思想与佛学的关系 一晚明的性灵说与禅宗“色空不二”思想 二禅宗“色空不二”思想渊源追溯 第六章贾宝玉形象之以情统三教 第一节贾宝玉具有“凡圣不二”的特点 一从贾宝玉“反封建”说起 二贾宝玉:一个“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形象——贾宝玉之情与礼教、理学的复杂关系 三“仁者”贾宝玉之“凡圣不二” 第二节“凡圣不二”的思想渊源追溯 一思想渊源追溯之一:晚明“儒禅合一”思想 二思想渊源追溯之二:晚明“由仁义行”思潮 三以王畿为例看晚明思想对贾宝玉形象的影响 第三节贾宝玉式的三教合一:以情统三教 一贾宝玉的神仙思想是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贾宝玉的人生态度兼具禅宗的任运自然的风骨与对情的执著 三结论:贾宝玉式的三教合一——以情统三教 第七章关于后四十回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从他界框架看后四十回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与关于“通灵宝玉”、黛玉流泪的描写 二续作中“太虚幻境”变“真如福地”及对“情”的态度的逆转 第二节后四十回的其他宗教书写 一鬼魂精怪、神道设教 二借对涉足佛门的女子的描写而否定“情” 三对后四十回宗教书写的一种理解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风月宝鉴故事的宗教渊源与意蕴探讨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玉帝道:“奎木狼,上界有无边的胜景,你不受用,却私走一方,何也?”奎宿叩头奏道:“万岁, 赦臣死罪。那宝象国王公主, 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 因欲与臣私通, 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他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 是臣不负前期, 变作妖魔, 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 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 莫非前定,今被孙大圣到此成功。”玉帝闻言, 收了金牌,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第三十一回) 木石前盟与红尘还泪故事与如此之类的前身后世故事的创意绝不相同,后者也有前定思想,但严格遵循仙界戒除情欲的规矩,前者则为宣泄文化心理中被积压的真情而来,所以有警幻仙姑主动向绛珠仙子提出让她下凡偿还“灌溉之情”,充满温馨的人性关怀色彩;而故事的结局则浸透着悲哀,与后者的下凡后回归天界的套路中毫不顾及人之情感萌动的书写不同。进而言之,宝象国公主对黄袍怪没有任何留恋之情,肉身的结合之外竟不包含前世神仙之间的凡心即男女之情,相反,宝象国王公主一直希望离开黄袍怪而最终借孙悟空之手得以实现,所以这样的故事只出于毫无人的情感意味的因果报应的观念。《红楼梦》中相应的红尘故事的描写还竭力揭示出理学与礼教是扼杀宝黛爱情的元凶,并不将其悲剧归咎于前世的什么过错,神瑛侍者灌溉绛珠草的举动绝不是什么恶的行为,这与以《说岳全传》把岳飞的悲剧归结为前世小错误为代表的传统描写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以贾宝玉之纯情慈悲的性格,按照因果报应的原则,他应该没有理由遭受不幸。可是小说则明白无误地写出他因为不走规定的仕途经济道路,而必将走向“展眼乞丐人皆谤”的结局,他对众女子的体贴柔情也不会有任何结果,而只可能因为随着贾府的衰亡、众女子的风流云散而落得更悲哀的结局。按照善有善报的标准,宝黛二人本应喜结良缘的。而从他们的爱情悲剧可以看出,贾宝玉的一生传奇虽然被套上了因果报应的框架,实际上完全没有那种惩恶劝善的色彩。

编辑推荐

《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是“云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系列之一,探讨了《红楼梦》在现实世界的故事主体之外并存的三重宗教色彩很重的“他界”框架:石头入世——回归的循环框架(又称为“僧道框架”)、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三世情缘框架(谪凡框架)以及太虚幻境框架牵涉到不同的文学传统和不同的宗教色彩,并分析它们对整个文本的解读产生的不同导向与的哲理内涵,以及对超现实世界描写的荒唐感与对涉足佛门的青年女性的人文关怀色彩。《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全书解构合理,文笔流畅,是一本红学的力作
  •   看看出版社就真的还不错的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