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中美日战略格局的演变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早荣  页数:291  

内容概要

中美日三角关系已成为亚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因素。1945—1954年是世界格局同时也是东亚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世界由雅尔塔秩序向冷战秩序演变,东亚则因冷战阴影的笼罩及中国国内蒋介石政权的逐步崩溃发生了由中美结盟到美日结盟的根本转变。本书以中国因素为线索,探讨l945—1954年中美日战略三角由中美结盟对抗与防范日本向美日结盟对抗中国转变的历史进程,并在探讨中美日三角关系转变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揭示中美日三角关系演变的内在动因机制、特点及中美日三角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分配格局,为处理好当前的中美日三角关系及制订正确的对美、对日政
策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刘早荣,1993年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美国西东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史及中美日三角关系研究。著有《高新科学技术与国际格局》(合著)、《忧患中国》(合著)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日本侵华与美中结盟抗日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政府外交解决事变的尝试
第二节 日本扩大侵华与中美接近
第三节 日本全面侵华与中美结盟
第二章 国共纷争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改造
第一节 国共纷争再起与美国的“促华统一”政策
第二节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与改造
第三章 国民党在大陆的败亡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美国由援蒋到弃蒋的转变
第二节 “等待尘埃落定”
第三节 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调整
第四章 朝鲜战争与美日同盟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朝鲜战争与美国的干预政策
第二节 中国入朝参战
第三节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对华遏制战略
第四节 对日媾和与美日同盟的初步形成
第五章 美日结盟反华格局的正式形成
第一节 “尘埃落定”与美国对华遏制战略
第二节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华遏制政策的实施
第三节 美日结盟反华格局的正式形成
结语
一中国因素是中、美、日由美中结盟向美日结盟转变的内在动力
二中国因素改变美国对华和对日政策的进程,促使中美及美日关系的性质发生变化,并从根本上转变中、美、日三角格局
三从美中结盟到美日结盟,中、美、日之间权力及利益的分配
四历史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一英文
二中文
后记

章节摘录

  这些不同明显反映了美、日在日本防卫力量建设上目的与意图的不同。美国希望将日本纳入美国亚洲防卫体系,希望日本与美国及亚洲“自由世界”其他国家合作,为“自由世界”的集体安全作贡献。美国对日本防卫力量建设的设想是日本不仅能防卫自身安全,而且有朝一日还能在日本国门以外,为集体安全作贡献,因此,要实现这样的愿望,就需要加强日本的陆军和空军建设,而且还要有走出国门的登陆艇。日本却只想捍卫自己的领土安全,维护自己的经济贸易安全,不愿参与所谓集体合作。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其经济又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大量海域和海上贸易航道需要保护。因而,日本重视海军建设,恰恰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防卫建设问题。日本对美国声称有和平宪法限制,再加上经济困难,没有更多经济能力和政治条件进行防卫建设,但在海军建设上却不遗余力,这纯粹是日本国家利益需要。这表明,日本考虑防卫建设的出发点是日本国家利益,而不是美国希望的所谓“捍卫自由世界的集体安全”。这也是两国在防卫建设上分歧的实质所在。  1953年10月15日第5次会谈,美国方面对池田勇人提出的日本防卫建设目标提出了看法,总的反应是:日本的计划与美国的计划相差太远,并希望两国代表同时在东京进一步就军事问题进行讨论。美国方面提出希望日本防卫计划不要离美国提出的目标太远,而池田勇人则再次强调日本国内对重新武装的敏感性和经济能力有限等困难。  10月16日第6次会谈,转入经济问题的讨论,主要是关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援助问题。池田勇人表示没有接到达成这方面协议授权;美国方面表示,日本政府必须着手考虑赔偿、防卫费用及其他费用分担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达成总谅解,使之成为当前对话的成果。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中美日战略格局的演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