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现代性的理论探索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武根  页数:230  

内容概要

  贯穿在“中国问题”“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的逻辑主题和根本线索是构建中国现代性。可以说,构建中国现代性是蕴含在“中国问题”、“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的主动脉。近年来,笔者刘武根一直关注着构建中国现代性的问题,《构建中国现代性的理论探索》收集的是自己过去写的文章。这些文章绝大部分都已经公开发表,只有极少数没有公开发表。这些文章真实地记录了笔者近年来从构建中国现代性的活水源头、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构建中国现代性、公平正义与构建中国现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中国现代性四个方面对构建中国现代性的理论思考。

作者简介

  刘武根1976年出生,江西吉安人,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政治伦理学研究。著有《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研究》;在《教学与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10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转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l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项。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辑 构建中国现代性的活水源头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共产主义现代性思想的起点
 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文化
第二辑 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构建中国现代性
 国内外政府职能基本理论研究概览
 邓小平论共产党执政之基探析
 邓小平论提高党的执政效率
 党政干部对政治文明与社会整体文明协调发展认知状况的调查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论现代执政价值合理性的历史嬗变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第三辑 公平正义与构建中国现代性
 社会公平问题研究的历史与未来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论社会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四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中国现代性
 邓小乎错误观探析
 邓小平论新时期反“左”防右
 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新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
 “四个坚定不移”的内在关系
 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章节摘录

  很多学者在各自的分类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社会公平理论,这固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从上面简要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分类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不易把握其主流和本质。我们认为按传统和现代的观点,对社会公平理论进行梳理可以把社会公平理论分为:传统社会公平理论、现代社会公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理论。  第一,传统社会公平理论。我们这里的传统社会公平理论指的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平理论,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公平理论的统称。总的来说,传统社会公平理论一般是从先验的、抽象的、甚至是神秘的观念出发来界定社会公平,认为人天生就有三六九等,这是上天或神的意志,公平只有这样安排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世界上有些人天赋有自由的本性,另一些人则自然地成为奴隶,对于后者,奴役既属有益,而且也是正当的。”②显然,这种以不公平为公平的传统社会公平理论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它必将为其他的社会公平理论所取代。  第二,现代社会公平理论。在此,现代社会公平理论是指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社会公平理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催发的是一种现代公平观念”。③在漫长的中世纪之后,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的惊涛骇浪中,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对传统社会的公平理论进行批判,尤其是对封建社会的公平观进行猛烈的抨击,并且从新视角来阐述社会公平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的角度重新定义社会公平,认为只有合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才是公平的。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些资产阶级的学者进一步发现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的角度界定社会公平也存在先验、神秘的色彩,这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物欲追求不相吻合,于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界定社会公平便大兴其道。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构建中国现代性的理论探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