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社科 作者:宋海琼 页数:285
内容概要
本书将邓小平关于“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建设时期怎样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邓小平理论中有关资本主义的思想加以全面梳理,进行整合式的研究,使其以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论形态呈现出来,构成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作者简介
宋海琼,女,1973年出生,吉林洮南人,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任教员。2002年考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攻读中共党史博士学位,200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共党史、党建研究。近年来,先后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13项;在《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新视野》、《百年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央社会主义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永恒的经典》丛书等著作、教材5部。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方法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的溯源
第一节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 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思想
三 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时代主题的转换
二 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三节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产生的历史依据
一 社会主义的产生壮大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及其衰落
二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转机
第二章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的形成
第一节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的形成条件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二 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深刻反思
三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第二节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的形成过程
一 酝酿准备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
二 提出命题阶段,从1977年邓小平复出到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三 初步形成阶段,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88年年底
四 趋向成熟阶段,从1989年治理整顿到1992年南方谈话
第三章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的内涵
第一节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继承
一 坚信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两个必然”规律
二 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坚持社会主义
三 坚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根本对立关系
四 坚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思想
第二节 邓小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
一 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二 深刻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 准确预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
……
第四章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的意义
第五章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的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1984年年初,邓小平亲自对深圳、珠海和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实地考察。回来后,明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以特区建设的成就有力地回应了改革开放初期关于姓“资”姓“社”的最早争论。 因此,邓小平正是立足中国的大变革,在实践上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在理论上逐步修正传统社会主义观,提出“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引申出“重新界定什么是资本主义”的重大命题,标志着邓小平资本主义论的萌芽。 三初步形成阶段,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88年年底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最大贡献是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修正了过去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的认识误区,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是这么个评价。这两天国内外对这个决定反应很强烈,都说是有历史意叉的”②。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