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康瑞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康瑞华 页数:340
内容概要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1953— )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最有创见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复兴的主要建筑师”。《批判 构建 启思: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对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是以现实的中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相比,福斯特的生态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以对马克思生态学的发掘、构建为基础,以对资本主义积累逻辑和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批判为中轴,以纵向资本主义环境破坏史的考察和纵横双向生态帝国主义全球扩张的批判为两翼,以实现社会生态可持续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构成了自己的以批判和构建为特征的思想体系。无论是其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还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阐发,特别是他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建构,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功能,而且对解决当代生态危机包括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极具有价值的启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时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批判 构建 启思: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由康瑞华等著。
作者简介
康瑞华,辽宁彰武人。1982年辽宁大学毕业,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丹麦奥胡斯商学院访问学者。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省政府优秀专家。主要从事国际政治、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要著作《冷战后世界热点问题研究》、《开创人类新文明的伟大实验》、《变革中的越南》。
书籍目录
寻求拯救人类生存危机的道路(代序) 导论 第一章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 第一节 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环境破坏史 一 生态破坏与古代文明的衰落 二 商业的扩展与生物的毁灭 三 三角贸易与对新大陆土地的掠夺 四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污染 五 工厂制与工人恶劣的工作环境 六 中心区的人口转型与边缘区的人口爆炸 七 工业化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第二节 生态帝国主义批判 一 掠夺种质资源使自然界从属于资本 二 “绿色革命”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 三 “生物圈文化”与永恒依附 四 资源何以变“祸害” 五 污染转移与“污染避难所” 六 破坏生态公域与“生态债务” 七 生态战争遗患无穷 八 资源战争与生态灾难 第三节 正确认识当代生态危机 一 当今世界到底存不存在生态危机 二 认识生态危机的时间尺度 三 当代生态危机的特点 第四节 生态危机根源缘何在于资本主义 一 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四个反生态特性 二 现代生态危机根源追寻中的种种误区 三 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与生态危机 第五节 绿色资本主义何以不可能 一 市场手段不能拯救地球生态 二 技术进步不能为困扰人类的环境问题提供答案 三 全球环境改革不足以应对生态危机 第六节 资本主义能否被取代 一 真有必要进行一场生态革命吗 二 生态革命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 三 如何进行生态革命 四 生态革命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第二章 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发掘与阐发 第一节 生态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争论中的马克思与生态学 二 福斯特与马克思的生态学的提出 第二节 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 唯物主义的内涵 二 生态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 三 生态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核心命题 一 福斯特对马克思新陈代谢理论的挖掘与阐释 二 新陈代谢理论是马克思生态学的核心命题 第三章 福斯特与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及生态学家思想比较 第一节 继承与发展:福斯特与阿格尔生态危机理论之异同 一 对生态危机及其根源的认识 二 对如何解决生态危机的认识 三 本节小结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与绿色资本主义:福斯特与布朗的环境革命理论之不同 一 革命的内涵:福斯特与布朗的不同解读 二 革命的路径:福斯特与布朗的不同选择 三 革命的目标:福斯特与布朗的不同追求 四 本节小结 第三节 充满生态智慧的构想还是现代乌托邦:福斯特与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未来社会理论之共性与差别 一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 二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 三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 四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和文化 五 本节小结 第四节 生态唯物主义与辩证的实践唯物主义:福斯特与岩佐茂哲学思想之不同特色 一 对环境及环境问题哲学内涵的认识 二 对生态哲学基本内容的看法 三 对生态哲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四 本节小结 第五节 当代最杰出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 一 最有创见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 二 饱受争议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 第四章 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第一节 生态危机理论与我国生态危机应对 一 正确认识和努力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 二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三 促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与消极因素规制 四 利用市场同时加强规范市场 第二节 生态发展观与我国可持续发展 一 在利用资本和限制资本之间寻找平衡点 二 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发展 三 以人为本,让社会上最贫困群体受益 四 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适度发展 五 用绿色GDP替代GDP衡量社会发展进步 第三节 生态道德观与我国生态道德体系的构建 一 在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 二 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 三 用生态道德观念引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 四 发挥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调节 功能作用 第四节 技术观与我国生态技术的推广 一 推进科技进步同时重视技术的环境影响 二 把技术进步与体制变革、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第五节 自然观与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 一 人与自然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二 要认识自然的真正价值并努力保护它 三 顺应自然规律以可持续的方法改造自然 四 为避免生态灾难努力解决代谢断裂 附录一:生态社会主义在中国 附录二: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著简目 附录三:国内有关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论著简目 附录四:福斯特传略 参考资料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福斯特指出,生态帝国主义不仅涉及生态领域,而且与政治、经济、文化帝国主义有密切关系,是其经济、地缘政治战略的组成部分。生态帝国主义,追根溯源,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只不过那时资本主义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所以称之为生态殖民主义,而当代的生态帝国主义就是早期生态殖民主义的升级版。自从世界被分成中心和边缘两个部分起,中心国家对边缘国家的人民、资源和生态的掠夺就没有停止过,造成了当今日益分化的两极世界和威胁整个地球和人类自身的生态危机。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和表现作了如下概括:“一些国家掠夺另一些国家的资源,并且改变各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与开采和转运资源相联系的大量的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利用欠发达社会的生态脆弱性来加强帝国主义的控制;以扩大中心与边缘的鸿沟的方式向边缘地区倾倒生态废物等。总之,制造了体现资本主义与环境关系特点的全球新陈代谢断裂,也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 掠夺种质资源使自然界从属于资本 福斯特认为,当代生态帝国主义是从早期生态殖民主义发展演变而来的。而生态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掠夺殖民地的种质资源。福斯特揭露说,从殖民化一开始,欧洲人就渴望得到热带的糖、咖啡、茶,其后是棉花、奎宁和橡胶,他们就在全世界搜集并通过掠夺方式从发展中国家获取生物遗传资源。19世纪40年代,英国皇家植物园中的植物学家就开始系统地研究植物的移植。到工业革命时期,全球范围的植物移植开始被制度化。荷兰、英国和法国都通过植物园系统来控制其殖民地的植物移植。它们先通过植物园系统寻找经济有用的植物,然后改良它们,最后再把它们移植到世界各地,以满足市场进而利润的需求。福斯特以橡胶树从巴西移植到东南亚的典型案例来说明生态帝国主义是如何掠夺种质资源的。
编辑推荐
《批判构建启思: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由导论、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发掘与阐发、福斯特与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及环境学家思想比较、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五个部分和四个附录组成。第二、三部分,是研究成果的主体部分,第四、五部分是对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必要延伸。附录分别是《生态社会主义在中国》、《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著简目》、《国内有关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论著简目》和《福斯特传略》,它们是对这项研究的一个补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