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作者:刘建生 编 页数:722 字数:732000
前言
《管子》在先秦两汉时诸子百家著述中独成一家之言的一部杂家著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包含了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章,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管子》托名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但其实并非管仲本人所著,而且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它是汇集了从春秋到秦汉各家学说的一部论文集,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现在版本的《管子》是在西汉时由刘向整理编定的,原有八十六篇,现只有七十六篇,内容分为八类:《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七篇,《区言》五篇,《杂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轻重》十六篇。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日“敬仲”,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了齐国,几经曲折,经好友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期间非常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管仲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在全国划分行政区,建立军事编制,分设各级官吏管理;设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赏勤罚惰,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统一铸造、管理货币,调剂物价。管仲一系列治国策略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他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实现了霸业。孔子对管仲的功绩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感叹地说到:“管仲作为齐桓公的国相,使齐国称霸诸侯。统一匡正了天下,百姓至今都能感受他的恩赐。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管子》的是《韩非子》,其《五蠢》篇中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这就说明了在战国末期《管子》这部著述已传播很广,到了西汉时期贾谊、晃错、桑弘羊等政治家都读过《管子》。司马迁著《史记》中《管晏列传》写道“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其书世多有之”。到了汉成帝时,刘向奉命主持校勘古文献,其中就有管子,他广泛搜罗了皇宫秘藏、太史府藏和私人藏书的管子共计五百六十四篇,经过反复筛选、审定,编订出了流传至今的《管子》八十六篇,由于内容繁多,刘向进行了分类编排,编成了八组独立不同的内容:“经言”大约较多地保存了管仲治理齐国的原始思想,因此被奉为经典;“外言”和“内言”区分不明,但“内言”诸篇较多地记载了管仲的功业和言行;“短语”似指篇幅短小,但其中却又有“君臣”、“侈靡”这样的特长篇;“区言”所指不是很明确;“杂篇”的内容驳杂。“管子解”是对若干篇目的论解,所解对象,四篇属“经言”,一篇属“区言”,它们或许原先属同一系统;而《管子轻重》十六篇,则是一组论题集中的专题论文,自成体系,与其他篇章有明显的区别。 《管子》的八组文章,还有不同体裁的表述形式,统观全书,主要有论文、问答、记述、疏解四类文体。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展开论述的论文体,在全书中占大部分,如“经言”中《牧民》到《版法》诸篇以及“外言”、“短语”、“区言”中的大多数篇章。以问答形式,主要是假托桓公、管子问答构成的篇章,在书中也有相当数量,如“管子轻重”中除《国蓄》、《轻重己》之外,几乎都是此体。以记载管仲言行为主的记述体多集中在“内言”;采用逐句诊解的疏解体,除了“管子解”诸篇外,《宙合》等也是此类。此外,书中还有格言体(如《枢言》、《弟子职》)、律令体(如《法禁》)、著述体(如《幼官》、《地员》)等,至于全部由五十余个问题组成的纲目体《问》篇,更是被郭沫若誉为“可与《楚辞·天问》并美”的“奇文”(《管子集校》)。在一部著作中包含有各种的体裁表述形式,这在诸子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管子》著作非一人一时之作,已是众多学者的公认,书中篇章的作者和年代都难以确定,但从书中内容来看,当是一批崇尚管仲的治国功业和理想的思想家汇集成的著作。这部汇集成的著作,其内容包罗万象,著名史学家罗根泽在《管子探源》中指出:‘《管子》八十六篇,今亡者才十篇,在先秦诸子,裒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心术》、《白心》诠释道体,老庄之书未能远过;《法法》、《明法》究论法理,韩非《定法》、《难势》未敢多让;《牧民》、《形势》、《正世》、《治国》多政治之言;《轻重》诸篇又多为理财之语;阴阳则有《宙合》、《侈靡》、《四时》、《五行》;用兵则有《七法》、《兵法》、《制分》;地理则有《地员》;《弟子职》言礼;《水地》言医;其它诸篇亦皆率有孤诣。各家学说,保存最多,诠发甚精,诚战国秦汉学术之宝藏也。” 管仲思想不能说单纯属于哪家哪派,他是一个务实全面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之后儒、道、法、兵学、阴阳等思想的都有影响。《管子》一书中的《白心》、《内业》、《心术》上、《心术》下四篇,都能看到黄老道学的内容和特征,即道与气、道与法、道与术及修身与治国的结合;法家学派主要以阐发管仲法家思想为首要任务。而管仲也是历代法家的先驱,其思想主要体现在治国称霸的具体实践中。该学派不断完善管仲法治思想,继承了礼法并举理论,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制思想体系;儒家学派在孔子之后以孟子为代表。孟子游于稷下学宫,也吸收了管仲的某些思想。如重视人民物质生活条件,与民同忧同乐等。孟子也重视民众生活,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说明孟子对管子思想的吸收。又如经济方面,管仲主张“均地分力”,实行分户经营,以个体生产代替群体耕作,强调生产者积极性。孟子也提出“制民之产”的观点,主张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调动劳动积极性;兵家学派也发挥了管仲的军事思想,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管仲学派重视战争,但决不穷兵黩武。认为:“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因此,不能轻易用兵。另外,在军队建设、军事战略上都有发挥;管仲阴阳五行说主要体现在《幼官》、《四时》、《五行》、《轻重》等篇中。其中主要说明了五行相生的特色及“圣王务时而寄政”的根本性内容。即阴阳消长变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时运行是根本规律,刑政和德政要适应四时。建设和谐国家是《管子》所追求的最高管理目标;《管子》的最为核心的是经济学思想,提出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民生主义的思想。在具体方略上,《管子》主张盐铁官营,铸造货币,掌控粮食,国家控制商品流通,增加财政收入,防止贫富悬殊……尤其是《管子》关于“轻重”的理论,以当时社会商品流通为研究对象,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商业资本和国家高利贷资本活动的规律;《管子》关于刺激消费和侈靡消费的理念,把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当做发展平衡经济的理论,时至今天的市场经济都能产生很好的作用,使人觉得早在二千六百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较为发达的“原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理由认为,管子政治经济学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具有现代经济萌芽形态的系统经济学理论,这比西方同等层次的理论,早出现近两千年。在这个意义上,管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甚至还对稷下学宫这个数百千人的学府的管理做了十分细致周到的规定。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生活纪律,以至洒扫、应对等各种礼节。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治国治世的百科全书。 《管子》书号称难读。一则是简篇错乱,文字夺误,词意较为古奥,费解之处甚多;一则是断代问题复杂,往往构成阅读与研究上的困难。然而,困难无损于价值。唯其成书年代悠长,故其思想财富的积累更多。无论对于古代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以至借鉴历史指导现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在编译过程中参考了赵守正的《管子通释》、郭沫若的《管子集教》及中华书局出版的《管子校注》,采用对句直译的编写方式,力求切合原意。编者水平有限,所解文意定有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2012年5月18日
内容概要
《“天下藏书”国学经典系列丛书:管子精解》在先秦两汉时诸子百家著述中独成一家之言的一部杂家著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包含了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章,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天下藏书”国学经典系列丛书精装:管子精解》托名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但其实并非管仲本人所著,而且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它是汇集了从春秋到秦汉各家学说的一部论文集,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现在版本的《“天下藏书”国学经典系列丛书精装:管子精解》是在西汉时由刘向整理编定的,原有八十六篇,现只有七十六篇,内容分为八类:《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七篇,《区言》五篇,《杂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轻重》十六篇。《管子精解》对《“天下藏书”国学经典系列丛书精装:管子精解》进行详尽的注释,无论对于古代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以至借鉴历史指导现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管子精解》在编译过程中参考了赵守正的《管子通释》、郭沫若的《管子集教》及中华书局出版的《管子校注》,采用对句直译的编写方式,力求切合原意。
作者简介
作者:(西汉)刘向
书籍目录
经言
牧民第一
形势第二
权修第三
立政第四
乘马第五
七法第六
版法第七
幼官第八
幼官图第九
外言
五辅第十
宙合第十一
枢言第十二
八观第十三
法禁第十四
重令第十五
法法第十六
兵法第十七
内言
大匡第十八
中匡第十九
小匡第二十
霸形第二十二
霸言第二十三
问第二十四
戒第二十六
短语
地图第二十七
参患第二十八
制分第二十九
君臣上第三十
君臣下第三十一
小称第三十二
四称第三十三
侈靡第三十五
心术上第三十六
心术下第三十七
白心第三十八
水地第三十九
四时第四十
五行第四十一
势第四十二
正第四十三
九变第四十四
区言
任法第四十五
明法第四十六
正世第四十七
治国第四十八
内业第四十九
杂篇
封禅第五十
小问第五十一
七臣七主第五十二
禁藏第五十三
人国第五十四
九守第五十五
桓公问第五十六
度地第五十七
地员第五十八
弟子职第五十九
管子解
形势解第六十四
立政九败解第六十五
版法解第六十六
明法解第六十七
管子轻重
巨乘马第六十八
乘马数第六十九
事语第七十一
海王第七十二
国蓄第七十三
山国轨第七十四
山权数第七十五
山至数第七十六
地数第七十七
揆度第七十八
国准第七十九
轻重甲第八十
轻重乙第八十一
轻重丁第八十三
轻重戊第八十四
轻重己第八十五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牧民就是如何治理民众。本篇主要论述如何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理论和原则。包括“国颂”、“四维”、“四顺”、“士经”、“六亲五法”五节。 【原文】 凡有地牧民①者,务在四时②,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③,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④,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⑤。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右国颂。 【注释】 ①牧民:“牧”是“治理”的意思,古代统治者把对百姓的统治称为“牧民”。 ②四时:古称春、夏、秋、冬为四时。 ③仓廪:古时以藏谷为仓,藏米为廪,此处统指粮仓。 ④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又称作六戚。 ⑤孝悌:古以善侍父母为孝,善侍兄长为悌。 【译文】 凡是享有封地统治百姓的君主,一定要把握四季农事,让国家粮仓充盈。国家财产富足,人们就会前来归附;土地开垦得多,人民就会安守本土;粮仓充实,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足,百姓就会分清荣辱;国君行事有度,六亲就会关系稳固;礼义廉耻纲纪严明,君令就会通行无阻。因此,减省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文饰巧辩;巩固国家的法度,在于修治礼义廉耻之纲纪;训导人民的要则,在于敬奉鬼神之府,祭祀山川之神,尊崇先圣明王,恭侍宗亲故旧。不把握四季农事,财富就不会产生;不借助地利之便,粮仓就不会丰盈。原野荒芜空旷,百姓便滋生邪念;君主没有规矩,百姓便胡作非为;文饰巧辩不禁止,百姓便轻浮沉溺;这两种根源都得不到遏止,国家的刑罚便只能有增无减。不敬奉鬼神之府,平民就不懂尊卑之道;不祭祀山川之神,百姓对君主的威令就会充耳不闻;不尊崇先圣明王,人民就不会尊重君主;不恭侍宗亲故旧,孝悌之规就会丧失殆尽。礼义廉耻纲纪不举,国家就会走向灭亡。以上是“国颂”。 【原文】 国有四维①,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日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②,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右四维。 【注释】 ①四维:古代统治者以礼、义、廉、耻为治国的四纲,称四维;维,有系物的大绳之意,在这里比喻为维系国家稳固的支柱。②自进:自我吹嘘。
编辑推荐
《古典文学系列丛书•百部国学:管子精解(精装版)》对《管子》进行详尽的注释,无论对于古代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以至借鉴历史指导现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书中在编译过程中参考了赵守正的《管子通释》、郭沫若的《管子集教》及中华书局出版的《管子校注》,采用对句直译的编写方式,力求切合原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