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孙德刚 页数:158 字数:1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也可以说,知识就是趣味。得了知识,把自己变得强壮,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无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点。 这本“知道吧”的小书,就是增广趣味的东西。涉及的内容,照学科术语说,是“文化史常识”,就是古老历史中人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闻。这方面汪汪如海,小书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计有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若干方面。其他方面,将来还会陆续写出。 这些“文化常识”性的东西,说是古代,其实离我们的生活最近。身上穿的,足下走的,特别是到哪儿去旅游或者外出,眼里看的等等,尽是这方面的事情和问题。就以旅游而言,看山、看水、看大庙。看山水好办,凭感觉;看大庙,看大庙里里外外的一切,就得需要点“学问”了吧?这本小书,或许能帮助你! 还值得跟读者多说几句的,是小书的写法。它是采取的谈天说地的调子来写的,作者是这方面的爱好者和有心人。作为爱好者,说起这方面的事情来心情愉快,文字也轻松活泼,尽量在说出些道道来的同时,也说出点味道来。作为有心人,看了这方面的书,默而知之,分门别类,是积累了好多年才有的东西,另外书中有插图,有小知识“贴士”,总之是力求赏心悦目的。 别看是“文化常识”,实际还有问题尚在继续研究中呢。此书中许多话题,或许还是阶段性的看法。告诉大家“最真理”的东西,不是本书的主要目标。若能引起读者您的兴趣,对一些问题也起了“研究”它一番的兴趣,或者以后对这方面的东西更加留意,那才真让小书作者感到自己做了有益的事儿了呢! 最后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内容概要
这本书从趣味的角度读解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历代都城、宗族坛庙、历代陵寝以及宗教建筑。书中包含了紫禁城宫门为什么用金钉、大明宫名字因何而来、武则天陵寝前为何立下无字碑、乐山大佛肚子内暗藏什么玄机等100个古建筑趣味问题。
作者简介
孙德刚,四川省会理县人,西昌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和主研省厅级科研课题四项,曾获凉山州哲学社科科研成果奖。
书籍目录
帝都风采
1、紫禁城宫殿里是否修了“半间”屋子?
2、紫禁城的宫门上为何布满金钉呢?门钉数量为何在清代被写进了法律?
3、明清皇城首门“天安门”上的“暗楼子”是做什么用的?
4、“九门出九车”是哪“九门”哪“九车”?
5、长城上真有传说中所谓的“定城砖”吗?
6、六朝古都南京为何称为“鬼脸城”?难道城中真的有“鬼脸”吗?
7、史称“四水贯都”的开封有哪些皇城水系?它有着怎样的独特城市布局?
8、曾经是世界中心的长安城为何建成“菜地”的样子?围棋盘一样的布局又是何故?
9、举世闻名的“大明宫”名字因何而来?它真有现在北京故宫的四倍大吗?
10、“里坊”中的“坊”是不是现在的居民小区?唐朝居然也有CBD?
11、北京天坛为何“杂草”丛生?建造者为何在声音上大做文章?
12、地坛建筑为什么都是方方正正的?
13、孔庙大成殿的盘龙柱举世无双、精美绝伦,为什么皇帝拜祭孔庙的时候要遮住这些柱子呢?
宗族坛庙
14、乔家大院修建时的梦境之说是指什么?为何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15、一个会馆占尽全城风光,山陕会馆究竟是怎样的建筑?
16、中岳庙为什么要设置镇庙铁人呢?
17、为什么清朝皇帝格外看重西岳庙?
18、四川眉山的三苏祠为什么被称为“岛居”?
19、江南第一名祠罗东舒祠在建设中为何会停工七十年之久?
20、孔府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孔府建筑如何体现孔子的思想?
21、岱庙天贶殿的形制真和皇宫的金銮殿是一样的吗?
22、晋祠圣母殿未用一根钉吗?“减柱法”是怎么回事?
历代陵墓
23、黄帝陵前 “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跟朱元璋有什么关系?
24、中国上古时代崇尚的“墓而不坟”是怎么回事?
2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始皇陵为什么坐西朝东?
26、汉武帝茂陵旁边为何有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大墓?
27、武则天墓前为什么要立一块“无字碑”?
28、“箭落选址”的宋陵是如何建造的?
29、神秘的西夏王陵缘何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30、明十三陵的“定陵月亮碑”有什么神奇之处?
31、皇太极的陵墓建在平地之上居然与乌鸦有关系?
32、机关重重的古代陵墓何以挡住盗墓贼?
33、“石象生”里的“象”是指大象吗?
34、古代的帝王为什么格外看重风水?
宗教建筑
35、被称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有着怎样的建筑艺术特点?
36、武当道观建筑群是按照真武大帝修仙神话来建造的吗?
37、历尽千年风沙洗礼的莫高窟为何依然精美绝伦呢?
38、云冈石窟是如何被发现的?
39、屹立千年的应县木塔有着怎样特殊的减震设计?
40、开封铁塔真是用铁建造的吗?
41、唐代建造的大雁塔会变成比萨斜塔吗?
42、苏公塔采用了无任何木料的灰砖结构,它是如何建成的?
43、“十屋九塌”的大地震缘何震不倒密檐式千年古塔?
44、“奇、悬、巧”的空中寺庙是怎么建成的?
45、宏伟的布达拉宫设计了多少间房子呢?
46、有“雪域首刹”之称的大昭寺是填湖而建的吗?
47、为何说车子陷在沙里就有了小昭寺?
48、“世界第一大佛”肚子里藏着什么“玄机”?
49、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为何被传为武则天的化身?
50、恭城的武庙为什么和文庙建在同一座山上?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长城上真有传说中所谓的“定城砖”吗? 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我们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代长城。 其实,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干多年的历史。到了明朝,出于战略目的,政府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明长城,它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宁的鸭绿江边。民间有一个嘉峪关的传说,讲的是人们经常提起的“定城砖”的故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真的有“定城砖”吗? 相传,朱元璋洪武五年(1372年),政府开始发动人力、物力建造“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当时,政府召集了天下知名的工匠来商讨修建嘉峪关的事情。有一个叫易开占的工匠技艺非常了得,他认为这个事情一定会落到自己头上,所以提早就开始考察和计算了。 果不其然,当时负责修建此关的官吏上来就问他:“易师傅,您看修建此关需要多少块砖啊?”易开占故作为难地说:“这么大的工程,我得考察考察,不能一下子就说出来啊。”这个官吏本是想故意刁难他,没想到他如此认真,所以允许他调查,想看看他如何处理。 第二天,易开占来到官吏面前,直接对他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一块不多,一块不少!”这个官吏当然不信,他想,哪有人能这么厉害,算得如此精准呢。于是他便说:“好,就给你这些,多一块砍你脑袋,少一块也砍,你来干吧!” 一声令下,嘉峪关的浩大工程破土动工了。日升日落,舂去秋来,几年过去了,嘉峪关城楼很快就要建好了。可是,到了最后一天,一个手下慌张地跑来告诉易开占:“还剩下一块砖,怎么办?”易开占稍微迟疑了一下,立刻吩咐人把这块砖放在嘉峪关关城西瓮阁楼的后檐台上。不久,那个官吏听说城楼竣工了,就来到工地检查。忽然,他发现了那块多余的砖,便幸灾乐祸地找来易开占,问这是怎么回事。易开占非常镇定地说:“这叫‘定城砖’,可不是一般的砖,只能放在那里,如果拿掉,嘉峪关就镇不住了,会塌掉的。”那个官吏即使有再大的胆也不敢拿这个开玩笑啊,再加上周围人都在看着,也只好作罢了。那块“定城砖”自此就一直在嘉峪关上面摆放着。 这是嘉峪关修建时的一个传说,至于到底工匠是否有那个计算的本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雄伟恢弘的嘉峪关的确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包着城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整体上的嘉峪关更是令人惊叹,那城中有城、城外有沟,具体的防御体系、建筑风格都配得上“天下第一雄关”的称号。 嘉峪关建在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明初为了灭亡北元(北元是史书对元朝灭亡后根据蒙古故地的残余政权的称呼),朱元璋派人去征讨,当时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班师回朝时,看好了这个地方,于是便在洪武五年(1372年),征得政府同意,开始建造嘉峪关,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建造就开工了168年,直到1540年,才彻底建成,也可以说是建筑史上时间最长的一项工程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也可以说,知识就是趣味。得了知识,把自己变得强壮,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无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点。这本“知道吧”的小书,就是增广趣味的东西:涉及的内容,照学科术语说,是“文化史常识”,就是古老历史中人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闻。这方面汪汪如海,小书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计有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若千方面。其他方面,将来还会陆续写出。——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中有关古代建筑的100个趣味问题(庙堂卷)》中这些“文化常识”性的东西,说是古代,其实离我们的生活最近。身上穿的,足下走的,特别是到哪儿去旅游或者外出,眼里看的等等,尽是这方面的事情和问题。就以旅游而言,看山、看水、看大庙。看山水好办,凭感觉;看大庙,看大庙里里外外的一切,就得需要点“学问”了吧?这本小书,或许能帮助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化中有关古代建筑的100个趣味问题(庙堂卷)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