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美)恩斯特·温特曼|译者:吕博 页数:165 译者:吕博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资本论》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在书中,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实际上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和生动体现,所以说《资本论》也是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
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及其后国际经济持续衰退的影响下,马克思的著作开始在全世界各地热销。金融危机看似一下子把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关注赶向了马克思,大有趋之若鹜的架势。而《资本论》则成为人们争相购买和阅读的一个经济学经典,看起来在我们这个时代马克思并没有过时,大家似乎是想从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中寻找到关于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探求一些解决之道。
很明显,弥漫全球的经济危机显现着资本主义这个制度的致命缺陷,从而使更多人去关注马克思理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有更多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绝对必要。
“在华尔街就有很多炒股票的人都看过《资本论》,他们赚钱并不是通过《国富论》,而是通过《资本论》赚的,他们看《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危机爆发,只不过他们不说。这是因为西方经济学讲的资本主义是非常美妙的,没有危机的,但事实是如果资本主义没有危机,就像把钱存银行一样是无风险收益,那资本家根本发不了财。他们知道资本主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危机……他们依靠危机的波动来赚钱。马克思说:'工人、资本家都看懂了我的《资本论》,但唯独经济学家看不懂。'所以我相信美国的一些金融大亨以及一些高层人士,实际上都看懂了《资本论》。”(见社科院研究员、经济学家余斌《透过<资本论>看今天的经济危机》的讲座)
但一部浩瀚的《资本论》并不是轻易可以读完读懂的,一般人在读马克思的这部经典名著时觉得它很“巨大”和“高不可攀”。
尤其是在现代快节奏的今天更是觉得“恐怖”。
那么,怎样才能轻松准确读懂《资本论》,它真的能够提供人们所渴求的答案吗?
出版者选择了这本《资本论》普及简读本推荐给大家。
这本经典的解读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的书是由美国社会主义者恩斯特·温特曼所写的。他以通俗的语言准确解读了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原理--《资本论》。讲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雇佣劳动与利润、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经济转型等。且一般的解读通常只涉及《资本论》第一卷,而恩斯特·温特曼则在这本小书中对包括《资本论》三卷本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进行了的全面解读,可以帮助你不再“恐惧”面对这部辉煌巨著而轻松了解全部《资本论》的内容。
作者简介
恩斯特·温特曼,德裔美国人,美国社会主义者,翻译多部马克思的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资本
第二章 劳动和资本
第三章 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
第四章 生物分工和经济分工
第五章 没有资本的社会
第六章 商业的兴起
第七章 商品和货币
第八章 商人资本的发展
第九章 腓尼基和希腊的商人资本
第十章 罗马商人的资本
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下的商人资本
第十二章 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十三章 从古代经济学到古典经济学
第十四章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第十五章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业资本
第十七章 地租
第十八章 资本主义竞争下的利润、利息和地租
第十九章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二十章 结束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下面要讨论的这个问题不只涉及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关系到它的交换价值。肯定的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能当商品出售的,因为任何人买东西都是为使用它。即使商人不在意将自己所经营的商品用于消费而只在意它们的交换价值,仍然会有人为了使用而购买商品。在原始交换中,是生产者本人以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进行交换,这时物品交换价值这个问题远没有商品发展成为日常业务时那么重要。对贸易消费者而言,使用价值胜过交换价值。这里是需求对需求的竞争,针尖对麦芒的算计,最终都是为了以尽可能小的使用价值换取尽可能大的使用价值。交换自己物品的生产者心里非常清楚这些物品是他亲手所做。额头的汗珠铭刻在这些物品中,为这些物品付出的辛劳记忆犹新。因此,他们不愿意轻易与这些物品分手,这时,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双方需求的强烈程度。最需要这些物品的人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步,同时也会更夸张地诱惑那些给他提供物品的人毫不犹豫地放弃手中的商品。由于这样的商品是用来交换而不是为了自用,而需要通过交换获得的商品又是在自家不能取得的,所以有多少贸易地区就会有多少交易标准。由于供需直接强加于人们的自然需要,因此他们会很自然地把供给和需求看成是交易中换出和换进使用价值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商人的立场与生产者贸易商大不一样。不管在哪里出现了贸易国的发展,他们所代表的都是数量相对少的夹在大的生产国之间的寄生阶层。无论在哪个生产国内出现了商人阶级,他们都是吸血鬼,既掠夺朋友也敲诈敌人,就像商业国掠夺邻近的生产国一样。因此,商品在商人的眼里就不是劳动产品,而是通过诡计、欺诈、霸占和掠夺而获得的东西。的交换价值。确实,物品的使用价值也能对商人体现出来,因为物品的供求或需求取决于提供物品的生产者和需要物品的消费者。但是,商人自身关心的只是物品的交换价值。因此,对他来说,供需就是决定购进或卖出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多少的主要因素。由于商人的两眼死盯着物品的交换价值,于是就认定这个价值是神奇的,是内化于商品本身的,是商品的固有属性。由于商人并未亲身参与商品生产过程的劳动,只是在流通的圈子里忙碌,所以在他看来商品的价值和商人的利润,就好像是靠他努力讨价还价而神奇地从它们的毛孔中渗出来的。种种情况纠缠在一起更强化了商人头脑中的这种意识。当商品交换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已成为经常性的社会活力,而且涉及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越过了原始部落界限,冲破了古代的社会藩篱,将本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连为一体,牛、盐、贝壳、金属这些在交换中所用的五花八门的交换衡量的地方标准,正在向作为所有其他商品等价物的通用商品靠拢。这样的通用等价物作为衡量标准已经被普遍接受,其使用价值随之淡出人们的视线,交换价值似乎就成了对其真实物质存在的一个特殊禀赋。古代的地方等价物是人们熟知的社会劳动产品。但是这些新的通用等价物却把它们的社会特征隐藏在一个看上去在哪方面都不考虑社会关系的假定的内在价值的面具后面。就这样,通用的等价物就被假定为货币的形式。“它究竟固定在哪一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总的来说,有两种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货币形式或者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这些物品事实上是本地产品的交换价值的自然形成的表现形式:或者固定在本地可以让渡的财产的主要部分如牲畜这种使用物品上。
编辑推荐
《资本论普及简读版》:恩斯特•温特曼德裔美国人,社会主义者,将多部马克思的著作翻译成英语在美国传播。这本《资本论》(普及简读本)以通俗的语言解读了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讲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雇佣劳动与利润、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经济转型等。一般的解读通常只涉及《资本论》第一卷,而《资本论普及简读版》是对包括《资本论》三卷本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进行全面解读的经典书籍,可以帮助你轻松了解《资本论》的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