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北京商号史话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刘宝明,戴明超 著  页数:152  字数:89000  

内容概要

  《当代北京商号史话》共分为百年积淀、峥嵘岁月、改革时代、凤凰涅槃共四章,主要内容包括:东四、西单、鼓楼前;老字号的传说;山西人开钱庄,山东人开布店等。

作者简介

刘宝明,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满学会会员。北京首都文化研究学会会员,北京民主促进会书画院理事等。书法作品曾获2006年金鼎奖中国书法大赛金奖。2008年入选北京书法双年展。多年来致力于北京文化史的研究。出版了《当代北京书画史话》、《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等。 戴明超,曾供职于大兴县畜牧局、县委组织部等多个单位。近年来专注于北京传统商业文化研究,发表过多篇专业著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百年积淀
东四、西单、鼓楼前
老字号的传说
山西人开钱庄,山东人开布店
掌柜爱钱更爱才
劝业场--京城第一百货商场
第二章 峥嵘岁月
开国大典的国旗诞生在瑞蚨祥里
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
外地老字号迁京
新中国第一店--北京百货大楼
友谊商店与特供商品
"合作社"以讹传讹变成"盒子社"
北京的三大菜市场
"信托商店"取代了旧社会的"当铺"
"文革"中北京的商号
第三章 改革时代
知青叫卖大碗茶
研究员辞别象牙塔
张大中创造财富神话
温州模式带火大红门
红桥市场与秀水街
农贸市场全新亮相
抢滩北京的洋商号
第四章 凤凰涅槃
振兴老字号,政府施援手
全聚德玩起资本运营
稻香村的二次创业
内联升坚持走高端路线不动摇
张一元的老规矩一点不能丢
老饭店的新探索
在创新中传承"六必"精神
同仁堂的团队精神一招鲜
用"两条腿走路"的荣宝斋
复兴民族服饰的瑞蚨祥
迁京老字号,依然领风骚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当然这些店铺迁京不是在上海就消失了,而是选择部分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迁到北京,还有部分设备和原材料。老店在上海仍然继续营业,品牌也照打。这是当时情况下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过来京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要做出一些牺牲,虽然北京市给这些迁京人员提供了较好的待遇,但离开故土到一个生疏的地方去工作,起码语言、饮食习惯都要有一段适应的过程。 外省市的工人师傅都很有社会主义觉悟,他们克服了诸多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首都的高潮中去。上海的老正兴饭庄,迁到北京时与上海大西洋西菜社合并,由上海知名人士徐菊生聘请了几位有几十年经验的烹调师、面点师和服务师,在北京的前门大街隆重开张。老正兴饭庄从此成了北京的一道亮丽风景,不仅居京的上海人争相来品尝,外国宾客和地道的北京人也成了这里的常客。中国照相馆开业后成了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照相馆,许多外宾和国家领导人都到这里来照相洗相。北京人更是把中国照相馆当成这个城市的骄傲,在王府井大街上,中国照相馆的门面最显眼。在北京所有的照相馆中,属中国照相馆的业务量最大。能到中国照相馆照一张结婚照,是当时每对北京新婚夫妇最大的心愿。 外地商号迁京的工作实际上开始于1950年,随着首都政治、文化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外地商号进京的工作开始加速。外地老字号迁京,不仅使北京增添了一大批知名商家字号,也为北京这个新中国的首都带来了全国各地的不同文化。 到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人看到了一批从内容到技艺与这座城市原有的商号不同的商业服务风范。如中国照相馆、国泰照相馆、四联美发、西单第一美发厅、普兰德洗染公司、红都时装店、造寸时装店、蓝天时装店、义利食品店、老正兴饭庄、美味斋、浦五房、雷蒙、鸿宾楼、功德林、西安饭庄(即西安食堂)、峨嵋酒家、曲园酒楼等。 新中国第一店——北京百货大楼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北京城乡市民购买力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扩大,旧有商业网点布局、数量的局限性就显示了出来,同时首都人口大量增加,新建社区不断涌现,对北京商业供应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北京许多并不热闹的城乡结合部,几年间就成了机关的聚集地或大型工业企业的厂房。随之而来的是在它们四周出现了成片连群的居民区,而生活日用品的供应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编辑推荐

《当代北京商号史话》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北京商号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