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于永昌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于永昌 页数:272
内容概要
《什刹海的胡同和四合院》中对什刹海地区胡同、四合院的形成、演变、历史文化内涵和保护、利用,有较全面的介绍。旅游者阅读《什刹海的胡同和四合院》,对了解什刹海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游览观光,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书籍目录
一、什刹海胡同、四合院的形成和演变(一)什刹海堪称北京城发展的源头(二)什刹海的胡同、四合院形成于元代(三)明清时期什刹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四)建国前什刹海的胡同、四合院渐衰(五)建国后什刹海胡同、四合院的变化二、历史底蕴深厚的什刹海胡同(一)与胡同相关的人物1. 历史名人的身影2.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足迹3. 各界明星的风采(二)与胡同相关的景物(三)与胡同相关的民俗(四)什刹海知名胡同一览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一、什刹海胡同、四合院的形成和演变(一)什刹海堪称北京城发展的源头什刹海的胡同、四合院形成于元代。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族军队的铁骑攻陷了金中都。45年以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王位,进驻中都,他委派重臣刘委忠主持建造元大都城。1266年,刘箫忠进行实地考察后,放弃了金中都原城赴,将新都城选直在什刹海畔,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建设的布局加以设计规划。古人在古代城市建筑中,把中轴、中心看得很重,认为中轴线是宫殿、庙宇、朝市的“龙脉”。金人建中都时已划定出了全城的基准线——中轴。元代刘忠在大都城平面规划中,紧傍什刹海东岸,也设计了南北中轴线,鲜明地突出了宫城的位置,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沿大都城中轴线向北延伸,金代称白莲潭的大片水域,即是积水潭,或称海子。在它的东北岸上,刘忠选定了一个整个大都城的平面布局中心,刻石题为“中心之台”。于台东又建了一座中心阁,其位置在今鼓楼东部靠北的地方。经由中心台,以及水潭西两岸上之距,作为全城宽度的半数,确定了大都城南北和东西城墙的位置,修建了四面城墙以及每个城门内的主干道。由中心台向西,沿积水潭的东北岸,又开辟了大都城较早的一条人街(今鼓楼西大街)。
编辑推荐
《什刹海的胡同和四合院》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