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王娅蕾 编
内容概要
《重组的碎片:张小涛艺术档案》约40万字,图片130余幅,全书分五卷,分别为艺术家简历、艺术评论、对话与访谈、展览与研讨会文字、论文与手记。《重组的碎片:张小涛艺术档案》汇集了国内外批评家及策展人对张小涛及其作品的评论,张小涛创作自述、对话访谈等各类文章,以大量的图片作为说明辅助,完成对张小涛个人创作生涯的文献梳理。
书籍目录
卷一 艺术简历 张小涛艺术简历 卷二 艺术评论 皮力《推介词》 皮力《流行文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黄专《“在视觉的深度中去推进”—— 我看张小涛的近作》 玛丽·安·比特《张小涛的“欢乐时光”》 曼弗雷德·施内肯伯格尔《唯物主义的糜烂》 W·舒里安《时间的污斑 张小涛:2002—2003》 黄燎原《鱼和鼠和小龙虾鱼和鼠和小龙虾》 吴鸿《黑暗中的光—— 张小涛作品中的心理、环境及社会背景分析》 冯博一《潜植于内心的焦虑—— 关于张小涛艺术的问题意识》 郑乃铭《心理旅程—— 张小涛作品中的符码释义》 大卫·斯伯丁《无止境的欲望:张小涛的近期作品》 洛伦佐·萨索利·德比安基《在革新之前到达终点》 吕澎《从新具象到新绘画》节选 吕澎《显微的灵魂自传—— 张小涛及其艺术》 卷三 对话与访谈 刘淳《“只有在奔跑中,我才能忘记恐惧感” —— 张小涛访谈》 唐昕《在梦工厂和垃圾场交织的现场里—— 张小涛访谈》 张朝晖《在图像的背后—— 张小涛访谈》 付晓东《就让列车脱轨吧!—— 张小涛访谈》 舒阳《“废墟里生长的罂粟花”—— 张小涛访谈》 夏季风《我希望可以用时间来换空间—— 张小涛访谈》 茜茜《暴雨将至我们往哪里去?—— 张小涛访谈》 张小涛《“未来实验室”》 张俊婷《“灯灯相传”—— 张小涛访谈》 张小涛《“艺术既是我们的前世也是来世”》 张小涛《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卷四 展览与研讨会文献 2008 迷雾/微观叙事 张小涛《迷雾》展览文本方案 冯博一《悲悯情怀的多重叙事—— 关于张小涛、李一凡的艺术》 巫鸿《“微观叙事”与“病理学研究”—— 张小涛、李一凡的社会图像》 巫鸿《继续实验:巫鸿、张小涛笔谈《迷雾》的创作和展览》 2008—2012 新媒体艺术教育实验 张小涛《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空间与实验艺术教学》 蓝庆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张小涛谈新媒体艺术教育》 丁楠、陈明强、程鹏《“跨学科的试验场域”》 王春辰、缪晓春、张小涛《新媒体走向虚拟艺术工程》 张小涛《微观世界与信息合成》 张小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大学—— 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调查和思考》 2010 流行病毒学 吕澎《“让事实成为艺术”》 2011 萨迦 茜茜《照亮我们未来的脚步—— 张小涛访谈》 茜茜《为新的美学疆域画一张地图》 卷五 论文与手记 论文 张小涛《中小型专题学术型展览的意义》 张小涛《显微镜下的秘密》 张小涛《绘画的抗体—— 浅析中国当代新绘画语言特征》 张小涛《从平涂到叠加—— 关于当代绘画的图形设计和图像、语言的双重编码》 张小涛《县城经验—— 陈卫闽的城乡结合部“档案馆”》 张小涛《重组历史的碎片—— 重读〈傅山的世界〉有感》 张小涛《当世俗化与超越世界的矛盾相遇—— 关于庞茂琨的图像谱系分析》 张小涛《重新回到民间—— 关于新媒体艺术与民间实验展》 张小涛《被遮蔽的实验—— 2000 年以来中国独立动画的实验之旅》 手记 张小涛《张小涛手记1996 张小涛《短信摘抄》 张小涛《朝圣归来》 张小涛《激情与燃烧的星空》 附录 张小涛年表 图录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张小涛的“小龙虾”是一桌残羹冷炙,也是一席视觉盛宴。小龙虾席算不得奢华,也算不得糜烂,令人着迷的是张小涛描绘的这些虽然灵魂已死,但躯壳依然坚硬的小龙虾余孽,这些头头脑脑须尾手足是强大的人类也无法消化的东西。人类可以无情地噬咬小龙虾的肉皮筋腱,可以侮辱性地将KJ水遗留在它们身上,但却无能销蚀它们的骨气,它们以不朽的死亡象征自然对人类的抗拒。从张小涛肉烂皮坚的“小龙虾”里,我们还能看到他另一种异类的审美追求,即对残山剩水的边缘美感的孜孜迷恋,他向那些杂乱无章的骸骨所施与的一笔一捺,意重情浓,像古人对新纳小妾的顺从和迎合,一点一滴中都充满了爱情。这是张小涛的执拗与仁心,是他心思缜密之处,也是他别于他人的另辟蹊径。如果我们把对张小涛的关注全部集中到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批判上,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忽略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其他感悟,以及他经常出现的貌不惊人的神来之笔——他对细节的无穷描写和烦琐追忆,是他构筑其作品恢弘气势的点睛所在。我甚至认为张小涛其实是一个可以忽略其作品社会意义的艺术家,他以一种另类的气质表现肮脏和浑浊,他所呈现的“糟糕”画面,透出极其强烈的唯美气息,仅此一点,中国现在艺术也应给张小涛一席座位了。 张小涛不断变化的视觉图像也让人欣喜,让我们期待一个智慧型艺术家的诞生吧。黑暗中的光 ——张小涛作品中的心理、环境及社会背景分析 吴鸿 张小涛是我多年的朋友,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热情而敏感的人。我们保持友谊的方式就是适度接触,因为彼此不要让过度的热情而使性格中的另一面受到伤害。正好我因为要写这篇文章,就认真看了一些他自己写的文字,所幸的是,他也谈到了这种和朋友之间的“远”和“近”的关系。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所以能知道根据自己的性格而采取相应的处世之道。他的作品也是这样,是一种诗性的图像象征性表达。所以在对他的作品解读的过程中,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心理、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分析是能触及到他的作品中象征性表达方式的“心理原型”和对这种表达方式做“技术性”分析的必要前提。
编辑推荐
《重组的碎片:张小涛艺术档案》不仅是对艺术家个人艺术生涯的客观还原,亦为其他关注艺术家的研究人员、学者,以及艺术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