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丁言昭 页数:373 字数:29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记得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约是为了纪念聂耳逝世,我作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合唱队的一员,参加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的音乐会。我们穿着白衬衫,粉红色的小短裙,唱了几首歌,其中一首是聂耳作曲、安娥作词的《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没想到,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会为你——安娥写传记。 我没见过你,可是我曾经唱你写的歌曲,《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看过你编的儿童戏剧《狼外婆》《海石花》和戏曲《追鱼》《情探》等。 最近,我和你的儿子田大畏联系上了,他寄给我许多有关你的材料。使我能全面地了解你,一位多才多艺的红色安娥。 你度过并不平静的童年,进入美术学校后,结识一位地下中共党员邓鹤皋,是他带领你走上革命道路,成了你的伴侣,遗憾的是由于误传,听说已牺牲,当他找到你时,你已与著名音乐家任光生活在一起。正是你们两位音乐家的结合,使你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歌曲,包括《渔光曲》。 20世纪20年代,你被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不久,即去做田汉的工作,不想,从此与他结下不解之缘。直到田汉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幸去世。 你是左翼文艺运动中成果丰硕的活跃分子。抗日战争中,你参与发起战时儿童保育会,到前线采访,还与史沫特莱一起深入敌后,写了一系列的报道,为人们了解新四军的真实情况做出贡献。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你为民族、为大众、为妇女和儿童勤奋地写作;你是“四维剧团”孩子们的好老师、好阿姨。全国解放以后。仅仅六年间,又有多少诗歌、剧本、报告文学出自你笔下!厚厚的三册《安娥文集》使人们全面地知道了你的创作成绩。 1956年以后,你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种种磨难,不幸于曙光来临的前夕——1976年8月18日去世,没看到祖国的春天。感到欣慰的是人们并没有忘记你,仍在看你的书。唱你的歌曲。
内容概要
安娥(1905—1976),作家、诗人、戏剧家、社会活动家。她创作的《卖报歌》《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歌曲至今传唱不衰;她编写的儿童剧《狼外婆》《海石花》和戏曲《追鱼》《情探》等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本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珍贵的历史图片详细地描述了安娥的一生。
作者简介
丁言昭,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著有《谍海才女:关露传》《爱路跋涉:萧红传》《在男人的世界里:丁玲传》、《别了,莎菲》《骄傲的女神:林徽因》《关露啊关露》《许广平传》《曹聚仁:微生有笔曰如刀》《中国木偶史》等。
书籍目录
序:遥寄安娥
1.不安分的少女
2.投身革命
3.赴莫斯科学习
4.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
5.与田汉相识于南国社
6.谁之过?
7.渔光曲
8.和音乐人的友谊
9.安娥与电影明星
10.新的旅程
11.华彩乐章
12.致力于战时儿童保育会
13.五月榴花照眼明
14.“鲜血换回民族魂”
15.歌剧的试验
16.“四维”情深
17.痛失陶师——《武训传》风波
18.采访黄八妹
19.进城
20.赴东北和朝鲜前线
21.参加土改
22.思想改造
23.走出困境
24.《狼姥姥》和《海石花》
25.越剧缘
26.爱情·亲情·友情
27.她没走……
后记
附录:安娥年谱(盛英编纂)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此时,田汉遇到了另外一个女子——林维中,一个缠绕了他一辈子的女子。因为这位女子与安娥今后的际遇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笔者在此得比较详细地说说她。 林维中生于1900年,苏州人,又名林素雯。她在上海犹太人哈同办的仓圣明智大学附属女校读书时,被哈同的妻子罗迦陵看中。这位太太是福建人,1913年过50岁生日时,特地从家乡请来一个木偶戏班为自己祝寿,成为福建第一个来沪演出的剧团。 罗迦陵非常看中林维中,要她嫁给自己的儿子,还派了三十多人的礼队上门求亲,送上厚厚的聘礼。其实罗迦陵没有生育过子女,可是领养了许多中外孩子,论国籍的话,哈同花园简直可以说是个联合国了。 在一般人的眼里,一个出身平凡的姑娘,能攀上这样一门亲事,是求之不得的喜事,可是林维中不这样想,她要嫁就要嫁一个自己爱的,对方也爱自己的男子,决不会嫁一个素不相识的公子哥儿。于是她连夜出走,逃到南洋,先在新加坡教书,后到印尼爪哇。1925年,她在《醒狮》周刊附办的《南国特刊》中读到田汉的散文《从悲哀的国里来》,文中田汉深深地怀念易淑瑜,无限留恋着爱妻。林维中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她被他的真情和文才感动,暗自思忖:“这不正是我要选择追求的爱人吗?” 林维中想着想着,立即拿出纸和笔,给素不相识的男子抛出绣球。此时的田汉正想轰轰烈烈地搞一番事业,可是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他无法放开手脚去干,正需要一位贤内助来帮他。 田汉读着她的信,说她愿意帮助他“做一番事业”,使他“无后顾之忧”,信中所说的不就是田汉心中所想的吗?这是缘分,还是天意?田汉被她的坦率和真诚打动。心想:“这一定是位事业心很强的女性。”自此,书信来往不断,感情也随之升温不止。 1928年初,田汉领导他培养的一批艺术骨干,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4月田汉率南国艺术学院师生到杭州旅游,被邀在杭州演出,获得成功。可是到了7月,学院因受“黄日葵案”所累,又因学生张恩袭(张曙)被捕,财力两疲,遂告结束。 就在此时,恰巧林维中回国度假。两位素未谋面的恋人,拿着各自的照片,在码头上寻找对方,当发现梦想中的情人,两人的兴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当林维中得知田汉的困难后,二话没说,立即将自己多年的积蓄五百多元全部交给田汉。这一行动使田汉深为感动,说等到南国社经济好转些,一定还给她。
后记
2008年的一天,北京的张惠卿和吕林老师来看望父亲丁景唐,他们都是解放前地下党的老同志,说起以前的事情,一点一滴都记得清清楚楚,我在边上听得津津有味。忽然张老师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我剐完成《关露传》。” “接下去,准备写谁啊?” “还没定,也许写陈衡哲或关紫兰、或梁白波、或胡兰畦、或施济美,或英茵、或……” “那你何不写写安娥呢?”张老师帮我出主意。 “安娥倒是我研究的对象,不过材料不全。” “那没问题。我认识安娥的儿子田大畏,而且很熟悉。” “为什么?”我张大眼睛问道。 父亲在一旁笑了,说:“你不知道,他的弟弟张辉是田汉的小女婿呀。” “真的?”我大吃一惊,赶紧请张老师替我联系田大畏。 张老师回北京后不久,给我打电话,说:“大畏到外地去了,过一阵回来。”接着,他把大畏老师的电话告诉我。 过了些时间,张老师又来电话,说我怎么没给大畏打电话?他已经回京了。于是我马上给大畏打电话,那头传来厚文的男中音,问起我准备写安娥的事,就这样,我与大畏联系上,以后他不断地给我寄有关他母亲的材料,还介绍一些研究安娥的学者专家,如盛英老师等,给我很大的帮助。 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案头工作后,我于2009年3月19日开首写《安娥传》,写到第lO章时,感觉底气不足,我与父亲商量后,他说:“你应该到安娥的家乡去走走看看,有一点感性材料,写起来会顺手些。” 2009年10月10日我约了大姐丁言文,再请大畏夫妇和周扬的大公子艾若老师与我同去河北省石家庄。在那儿受到河北省双风山革命陵园(现称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同志的热情招待,在大侵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张家老宅,安娥父亲张良弼就任过的学校,采访了张氏亲属等,在北京又带我去采访了安娥的亲朋好友,参观了他们以前的住处:细管胡同6号(现在是9号)。那天去的时候,艾若老师带了两位热爱安娥的朋友,他们都是音乐界人士,说了不少有哲理的话语。 陈锡凯说:“狂妄来自于无知,骄傲来自于浅薄。安娥是母亲级的美女,是我崇拜的偶像。” 艾若说:“我们应该还原历史的真实,美不是表面的。时代的发展谁也不能够阻挡,假的东西不能长久。我从小就爱唱歌,唱老歌,从这些老歌中感受人格的魅力。” 在去石家庄的来回火车上,临离开北京的前一天,大畏对我谈了许多有关安娥与田汉的往事,对我帮助极大。2009年10月20日,我满载着收获、希望回到上海,马上接着写。 在这期间,我采访了许多与安娥有关的人,有其闺中密友欧阳翠,有戏曲界的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有演出《海石花》的演员童丽娟、孔小石,作曲张鸿祥;有中国木偶剧团导演木偶戏《狼外婆》的周荻。另外我去了上海图书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资料室等处。我的许多朋友得知我在写安娥传,纷纷寄来有关材料,或提供线索,使我脑子里的安娥形象逐渐丰满、立体起来。就这样,我于2010年11月24日完成了《安娥传》,然后请大畏过目,他又提供了不少资料,补充了不少内容,最后成就这本书,不知能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我期待着。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安娥的安葬地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的慷慨赞助,纪念园已将此书确定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辑推荐
《安娥传》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