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林传甲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展最快的世纪。20世纪的通行话语是“变革”。 就中国而言,自进入20世纪,1911年“辛亥革命”为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谱系画上了句号,1919年“五四”运动,新文化普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现代中国奠定了基础。20世纪前50年间,袁世凯“称帝”、溥仪重返紫禁城,北伐、长征、抗日战争……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受到举世关注。此后,特别是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这些历史事件亲历者的感受,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0世纪是中国进入现代时期的关键的、不容忽视的转型期,以20世纪前半期为例,1900年,“八国联军”践踏中华文明,举国在抗议中反思;1901年,原来拒绝改良的清廷宣布执行新政;1906年,预备立宪……以世界背景而言,“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成立联合国……1911年到1949年,仅仅历时30多年,中国结束了封建社会,经历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会主义的巨大跨越。反思20世纪,政治取向曾被视为文明演进的门槛,“不是革命就是反革命”,不是红,就是黑,一度成为舆论导向,影响了大众思维。 无可否认,在现代社会,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的过程,是中国历史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现代时期的鲜明特点。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则为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佐证。 20世纪的丰富出版物中,一定程度上因为政治意图与具体事件脱节,人文地理著作长期以来未能受到充分关注,然而文学、历史、政治、文化、语言、民族、宗教、地理学、边疆学、地缘政治……等学科,普遍受到了人文地理读物的影响,它们是解读20世纪民主、科学思维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的通用“教材”。 人文地理纪实无异于在社会急剧变革过程进行的“国情调研”,进入20世纪的里程碑。没有这部分内容,20世纪前期——现代时期,会因缺失了细节,受到误解,直接导致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认识不足。 就学科进展而言,现代文学研究是最早进入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位置的学科之一,《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则为现代文学家铺设了通向文学殿堂的台阶:论证了他们的代表性,以及他们引领时代风气的意义。 与中华文明史、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历程相比,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多年短如一瞬间,终结封建王朝世系,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时期定位的标志。 “人文地理”,是以人的活动为关注对象。风光物态、环境变迁、文物古迹、地缘政治……作为文明进步的背景,构建了“人文地理”的学术负载与阅读空间。 关于这个新课题,第一步是搜集并选择作品,经过校订整理重新出版。民国年间,中国的出版业从传统的木刻、手抄,进入石印、铅印出版流程,出版物远比目前认为的(已知的)宽泛,《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的编辑出版,为现代时期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参照,树立了传之久远的丰碑。否则,经过时间的淘汰,难免流散失传,甚至面目全非。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与旅游文学、乡土志书、散文笔记、家谱实录等读物的区别在于: 人文地理纪实穿越了历史发展脉络,记录出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得失成败。比如边疆,从东北到西北,没有在人文地理纪实之中读不到的盲区。21世纪,开发西部是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发西部并非始于今天,进入了现代时期便成为学术精英肩负的使命: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前往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使中西部与政治文化中心共同享有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共同面对美好前景。通过《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我们与开拓者一路同行,走进中西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分担他们的艰难困苦。感受文明、传承文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会因岁月流逝、天灾人祸,而零落泯灭。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是20世纪结束后,重返这一历史时期的高速路、立交桥。
内容概要
全书二十四篇、160章,约23万字。这是中国第一部(首都)北京人文地理,介绍了北京的建制、沿革、天象、疆界、山脉、水道、水利、地质、气候、物产、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实业…..实为20世纪初北京地区的百科全书。
书籍目录
宣言书 序言(五篇) 凡例 通告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名义 第二章 沿革 第二篇 天象 第三章 经度 第四章 纬度 第五章 历象 第六章 节令 第三篇 疆界 第七章 东界 第八章 西界 第九章 南界 第十章 北界 第四篇 山脉 第十一章 大房山 第十二章 西山 第十三章居庸关 第十四章十三陵 第十五章汤山 第十六章古北口 第十七章盘山 第五篇水道 第十八章拒马河 第十九章琉璃河 第二十章永定河 第二十一章清水河 第二十二章潮白河 第二十三章通惠河 第二十四章北运河 第二十五章孙河 第二十六章香河 第二十七章三河 第二十八章蓟运河 第六篇水利 第二十九章沟渠 第三十章湖泊 第三十一章堤闸 第七篇地质 第三十二章地层由水成者 第三十三章岩石由火成者 第三十四章煤田 第八篇地势 第三十五章原野 第三十六章险要 第三十七章风景 第九篇建置 第三十八章城垣 第三十九章道路 第四十章桥梁 第四十一章园亭 第四十二章古迹 第十篇气候 第四十三章风向 第四十四章雨雪量 第四十五章温度 第十一篇物产 第四十六章矿物 第四十七章植物 第四十八章动物 第十二篇政治 第四十九章公署 第五十章各署 第五十一章县署 第十三篇军事 第五十二章警备 第五十三章营汛 第五十四章驻军 第五十五章旗营 第十四篇经济 第五十六章国税 第五十七章地方税 第五十八章财政 第五十九章县款 第六十章田赋 第十五篇自治 第六十一章议会 第六十二章区董 第六十三章户口 第六十四章乡团 第十六篇人民 第六十五章种族 第六十六章言语 第六十七章衣服 第六十八章饮食 第六十九章居处 第七十章器用 第七十一章婚丧 第七十二章卫生 第十七篇宗教 第七十三章孔教 第七十四章佛教 第七十五章道教 第七十六章回教 第七十七章耶教 第七十八章杂教 第十八篇教育 第七十九章蒙养 第八十章女学 第八十一章小学 第八十二章中学 第八十三章职业 第八十四章师范 第八十五章社会 第八十六章学款 第八十七章劝学 第八十八章视学 第十九篇实业 第八十九章农场 第九十章林场 第九十一章蔬圃 第九十二章花园 第九十三章工厂 第九十四章发明 第九十五章仿造 第九十六章商会 第九十七章商品 第九十八章商场 第九十九章银行 第一百章货币 第百○一章公司 第百○二章组合 第百○三章洋商 第二十篇交通 第百○四章环城铁路 第百○五章京奉铁路 第百○六章京汉铁路 第百○七章京绥铁路 第百○八章京苑铁路 第百○九章高线铁路 第百一十章琉周支路 第百十一章邮政 第百十二章电报及电话 第百十三章通运 第二十一篇县治 第百十四章大兴 第百十五章宛平 第百十六章涿县 第百十七章良乡 第百十八章房山 第百十九章通县 第百二十章三河 第百二十一章宝坻 第百二十二章蓟县 第百二十三章香河 第百二十四章武清 第百二十五章安次 第百二十六章永清 第百二十七章固安 第百二十八章霸县 第百二十九章平谷 第百三十章顺义 第百三十一章密云 第百三十二章怀柔 第百三十三章昌平 第二十二篇巨镇 第百三十四章黄村镇 第百三十五章卢沟桥 第百三十六章沙河镇 第百三十七章丰台镇 第百三十八章清河镇 第百三十九章新集镇 第百四十章长辛店 第百四十一章廊坊 第百四十二章海淀 第百四十三章蓝靛厂 第百四十四章采育营 第百四十五章庞各庄 第百四十六章门头沟镇 第百四十七章斋堂 第百四十八章牛栏山 第百四十九章张家湾 第百五十章牛牧屯 第百五十一章杨村镇 第百五十二章王庆坨 第百五十三章金门闸 第百五十四章清华园 第百五十五章高丽营 第二十三篇模范村 第百五十六章新宫村 第百五十七章梅厂村 第百五十八章北坞村 第二十四篇结论 第百五十九章首善 第百六十章比较 《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后序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七十三章孔教 顺天府学,在府学胡同,元之报恩寺也。学门内西有明洪武间定学制碑,考其法府州县皆有学,令乡三老,各举其乡之秀者,升之于学,择邑中之宿学为师,学不一艺,师不一人,经史之外,兼及礼乐射御书数,旁及击刺,勇力有余,愿学文者听,月考其学之进退,以为师之去留,有司莅之,三年学不进,有司及师有罚,学成贡之太学,即为进士。此法深得王制立学之本义。洪武停科举二十年,而卒改考试八比。且糊名模索,专在防弊。明清竟用以取士,至五百年之久,亦消磨英雄之术也。今学校弊多,亦恐难持久也。 坛庙之祭礼 孔子祭则爱福,百神享之,京兆各坛庙,合于孔教者如下: 天坛京师永定门内,地坛京师地安门外,日坛京师朝阳门外,月坛京师阜成门外,外县无之。 社稷坛京师已改中央公园,各县皆有之,良乡北门西北尤著。 先农坛京师已改城南游园,各县皆有之,通县在八蜡庙西南,尤重农事。 风云雷雨山川坛各县多有之。 厉坛各县皆有,祀古人之无祀者。 文庙各县治皆有,昔日典以教官,今改奉祀官,怀柔南有先圣台,为顺义地。 武庙昔祀关圣,今合祀关岳,民间私立关帝庙,每县辄数十处,得孔教之义字。 马神庙各县皆有,礼之褐祭也。 文昌庙,奎星楼科举时各县并盛,孔教之旁支也。 火神庙各县皆有,其祀祝融,多在南门外。 龙王庙各县近河者皆有,占之河伯也。 灶君庙京兆各家祀灶,称为九天东厨司令,蓟县西门外,有灶君庙。 药王庙各县所祀为神农,五帝之一,无称药帝者。 城隍庙各县皆有,其神权所及,亦以县为界。 土地庙各县各村皆有,为一乡社所祀。 名宦乡贤祠各县或分为二祠,或合为一祠,或有建立专祠者。 节孝祠各县皆有,在文庙附近。 第七十四章佛教 京兆乡民,信佛者多。自学校兴,破除迷信,新政繁,或改驻警察,或改为公所,占寺之存者日少。宛平南境苏家沟,白衣庵,铜质观音,历年贴金,不计次数,竟为莠民售之外人,炼铜提金,数十倍于所卖之价。嗟呼,幽冀象教,始于元魏,盛于隋唐,辽金元明,又复崇尚,一时上行下效,大蛸巨室,争出金钱布施,以为邀福之计,琳宫绀塔,崇隆畿甸,而况田盘峙其东北,大房束其西南,山谷幽渺,缁流所托。近代民力凋敝,古寺亦多年久失修,能自立者寡矣。 资福寺在怀柔西北二十里之红螺山,高二百仞,寺僧五六十人,操行勤苦,规制秩然,所藏经卷甚富,环寺数里,果树葱葱,岁收其实,为入款,蔬圃有数百竿翠竹。
后记
《大中华京兆地理志》之名。上年十月十日,《江苏志》出版时,文贤闻杭县章厥生,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编纂,今年又有房山吕士熊、殷祖英、宝坻张景贤、武清傅维熙、霸县王恩深调查。时林子奎腾方编《京师志》,章厥生有事南归,《京兆志》仍由林子总纂。遂屡至京兆第一中学,属门人孙荫昌学监,促诸生调查乡土,并每人奖旧刊书籍一册。时各校因青岛事,提前放假,不及年考而归。先生见京兆诸生,诲之曰:“舍业以嬉,国之蠹也。名日爱国,暑假时不遵部令调查乡土,非吾徒也,亦有愧为京兆人也。”文贤世居京兆,长姊淑嫣,归先生仲弟仲德先生,文贤于姊丈家,读先生著述,见其学不厌教不倦精神。因于暑假中,遂日调查邮呈,先生于采择后,必逐日批答,座上邮函积高尺许,文贤之函,亦二寸许。先生谓调查之役,文贤为诸生之冠。别有师范生,顺义童殿佐,永清杨格所调查,由北京师范陆广侯校长征集。广侯亦先生大学高材,今日之高材,则再传弟子也。先生书成侄辈家元、家亨,渐能讲读,家贞、家华等,亦头角峥嵘。光阴迅速,文贤重先生之惜秒阴,有志必成。愿京兆同学,共勉进焉。 京兆刘文贤序于第一中学校。
编辑推荐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第1辑):大中华京兆地理志》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