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倪锡英 页数:178 字数:1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展最快的世纪。20世纪的通行话语是“变革”。 就中国而言,自进入20世纪,1911年“辛亥革命”为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谱系画上了句号,1919年“五四”运动,新文化普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现代中国奠定了基础。20世纪前50年间,袁世凯“称帝”、溥仪重返紫禁城,北伐、长征、抗日战争……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受到举世关注。此后,特别是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这些历史事件亲历者的感受,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0世纪是中国进入现代时期的关键的、不容忽视的转型期,以20世纪前半期为例,1900年,“八国联军”践踏中华文明,举国在抗议中反思;1901年,原来拒绝改良的清廷宣布执行新政;1906年,预备立宪……以世界背景而言,“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成立联合国……1911年到1949年,仅仅历时30多年,中国结束了封建社会,经历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会主义的巨大跨越。反思20世纪,政治取向曾被视为文明演进的门槛,“不是革命就是反革命”,不是红,就是黑,一度成为舆论导向,影响了大众思维。 无可否认,在现代社会,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的过程,是中国历史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现代时期的鲜明特点。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则为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佐证。 20世纪的丰富出版物中,一定程度上因为政治意图与具体事件脱节,人文地理著作长期以来未能受到充分关注,然而文学、历史、政治、文化、语言、民族、宗教、地理学、边疆学、地缘政治……等学科,普遍受到了人文地理读物的影响,它们是解读20世纪民主、科学思维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的通用“教材”。 人文地理纪实无异于在社会急剧变革过程进行的“国情调研”,进入20世纪的里程碑。没有这部分内容,20世纪前期——现代时期,会因缺失了细节,受到误解,直接导致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认识不足。 就学科进展而言,现代文学研究是最早进入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位置的学科之一,《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则为现代文学家铺设了通向文学殿堂的台阶:论证了他们的代表性,以及他们引领时代风气的意义。 与中华文明史、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历程相比,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多年短如一瞬间,终结封建王朝世系,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时期定位的标志。 “人文地理”,是以人的活动为关注对象。风光物态、环境变迁、文物古迹、地缘政治……作为文明进步的背景,构建了“人文地理”的学术负载与阅读空间。 关于这个新课题,第一步是搜集并选择作品,经过校订整理重新出版。民国年间,中国的出版业从传统的木刻、手抄,进入石印、铅印出版流程,出版物远比目前认为的(已知的)宽泛,《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的编辑出版,为现代时期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参照,树立了传之久远的丰碑。否则,经过时间的淘汰,难免流散失传,甚至面目全非。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与旅游文学、乡土志书、散文笔记、家谱实录等读物的区别在于: 人文地理纪实穿越了历史发展脉络,记录出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得失成败。比如边疆,从东北到西北,没有在人文地理纪实之中读不到的盲区。2l世纪,开发西部是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发西部并非始于今天,进入了现代时期便成为学术精英肩负的使命: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前往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使中西部与政治文化中心共同享有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共同面对美好前景。通过《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我们与开拓者一路同行,走进中西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分担他们的艰难困苦。感受文明、传承文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会因岁月流逝、天灾人祸,而零落泯灭。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是20世纪结束后,重返这一历史时期的高速路、立交桥。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作者参与的1937年洛阳的国情调查,为洛阳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做出了生动详实的记录,对洛阳的历史发展过程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记忆。
《洛阳游记》的作者倪锡英,191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东亭镇大厦村,元 代诗人、画家倪瓒(倪云林)21世孙。
通过《洛阳游记》,作者告诉我们:河南——中原是中华文明萌生之地 ,每一片土地,或许曾是一个古战场,一座宫廷,一处佛教圣地……她托举
着无数的英雄和伟人。可以说,民间流传的往事远远比遗迹传说还要丰富。 给人的感觉,他们脚下随便站着的某一地方,也许正好就是历史上某位英雄
的脚印;他们偶尔遇到的某一位普通百姓,就是某位历史传奇人物的后裔传 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巴比仑
第二章 前夜
第三章 旅程开始
第四章 老温
第五章 狂风暴雨
第六章 汜水日出
第七章 李青田
第八章 孝义村
第九章 洛阳
第十章 中原文化馆
第十一章 到白马寺去
第十二章 大法和尚
第十三章 焚经坛的故事
第十四章 白马驮经
第十五章 舍利塔
第十六章 白马寺之夜
第十七章 白马村访问
第十八章 到平乐村去
第十九章 龙门道上
第二十章 关公墓
第二十一章 龙门的黄昏
第二十二章 月下归城
第二十三章 西宫巡礼
第二十四章 别矣洛阳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天没有透露过阳光,这时已快近六点钟,天色显得格外灰暗。窗外,田野中吹着呼呼地风,夹着丝丝的雨。 大家真有些倦了,因为从上车以后,大半的时候,是消磨于直立在车角头谈天。尤其是我和可染、增善三人,在房间里坐着的时间实在太少,所以这时候,也格外的觉得疲倦起来。 一走进房间,三个人互相偎依着,六只眼睛渐渐地失了神,随着车身的颠动,不知不觉中,各人都平稳的睡过去了。 忽然,在梦中觉着大雨淋头,惊叫着醒来,房间里已经有老温来上了灯。——(陇海路的列车中,是照例没有电灯的,头、二等车每个房间里点着一盏铜美孚灯;三等车,在一辆车里挂了一只风灯,似明似灭的,好像一团鬼火。)——在黄暗色的光亮下,听得狂风掠着车身怒吼,暴雨已从铁丝窗的空隙中箭一般的飞射进来,于是大家都惊醒了。连忙关上玻璃窗,只看见窗外的树木,在雨中摇曳着好像一群披发的孩子,狼狈的弯着腰在挣扎。 车已在兰封站上停下了。 大家呆看着窗外的雨水,忘掉了疲倦,忘掉了饥饿,直到车子又冒着狂风驶动时,光涛便提议吃晚饭。 在火车上听雨是够有意思的,一片水响,把机轮的声音都冲散了,大家都好像犯了“重听”,对面讲话只看得嘴巴动,却听不出声音。淡淡地灯光浅照着,好像在做着梦。 茶房把菜饭递来,菜比中午吃的要丰富得多,龙虾片够嚼一个大饱。吃完了晚饭,天更黑了,室内便显得光亮些。窗外的雨也渐渐地息了声,谈笑又开始活跃起来。 光涛怀着一张酒红色的脸,开始演述他过去的生命史,他背诵着他小学时代的第一册课文,他重读五四运动时瞒着学校当局拍发的通电。他谈人生,谈奋斗,于是大家又落入一个紧张的情境中去。
编辑推荐
《洛阳游记》与旅游文学、乡土志书、散文笔记、家谱实录等读物的区别在于:人文地理纪实穿越了历史发展脉络,记录出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得失成败。比如边疆,从东北到西北,没有在人文地理纪实之中读不到的盲区。21世纪,开发西部是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发西部并非始于今天,进入了现代时期便成为学术精英肩负的使命: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前往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使中西部与政治文化中心共同享有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共同面对美好前景。通过《洛阳游记》,我们与开拓者一路同行,走进中西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分担他们的艰难困苦。感受文明、传承文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会因岁月流逝、天灾人祸,而零落泯灭。《洛阳游记》为其中一册《洛阳游记》,由倪锡英编著,讲述了河南——中原是中华文明萌生之地,每一片土地,或许曾是一个古战场,一座宫廷,一处佛教圣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