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冯雪梅,曹林,鄢烈山  页数:280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青年话题”是中国评论界不褪色的品牌。在当今中国媒体中,北有《中国青年报》,南有《南方周末》,其思想评论南北呼应,成为两颗明珠,对引领中国社会的主流舆论作出了贡献。
冯雪梅等编著的《今日头条》收入的是最近五年来“青年话题”的头条精选,广涉政商观察、社会治理、媒体、舆论、民生民情、教育与文化等方面。

作者简介

冯雪梅《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青年话题”主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及各类杂文年选。并有个人文集出版。 曹林《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青年话题”编辑,知名时事评论员,在全国十多家媒体开有时评专栏,作品以尖锐、理性、客观和视角独到见长。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南方周末》和搜狐举办的中国时评大赛一等奖、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举办的评论大赛一等奖。 张彦武《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编辑,笔名燕舞,200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有文字散见于《经济观察报》《中华读书报》和《看历史》《艺术评论》《文化纵横》等报刊。

书籍目录

第一辑 “自造权力”是有权者的本能与通病
有沉默的基层人大就有奢侈的地方政府/朱述古
排除领导讲话必须正确的风险压力/陈明峰
魔鬼从不可怕,可怕的是给魔鬼化妆的人/散人
“自造权力”是有权者的本能与通病/毕诗成
谁为王益披上音乐家的新衣/胡印斌
道德突围需要王石式的“不行贿”/曹林
“吐口香糖就收房”后强者的道德霸权/曹林
中石油的事故责任人正在接受表彰/余人月
救灾款能否成名副其实的“砍头钱”/王学进
公民信息库防腐败,贪官生病全民吃药/曹林
官员别指望“不被骂”的微博特权/曹林
权力别逼着民众过愚人节/曹林
能否“约谈”供电企业/浦江潮
“天上掉下个赵本山”是多大的事儿/赵志疆
航油价格凭什么“逆势”大涨/晏扬
第二辑 你不是任何人手中的提线木偶
我所经历的扶贫:受助的并不是穷人/李红义
让大城市的户口越来越不值钱/陈季冰
以制度避免“预算民主恳谈”人走政息/邓聿文
监视时代,谁保证我不成为透明鱼缸里的鱼/刘县书
政府机关,不要门卫才正常/鄢烈山
当暴力和自戕成为弱者的武器/陈方
让领导下井是求同生不是共死/余人月
经济特区30周年系列谈:
——特区而立之年重提改革的真义/陈季冰
——迎接改革的“去符号化”时代/刘健
——特区的奇迹莫过于梦想和自由/李鸿文
——探索特区的深化改革之路/邓聿文
——探寻改革路径公民社会先行/笑蜀
改革战车如何告别“不挂挡空踩油”/毕诗成
没有人大代表征求过我的意见/汪强
沦丧的商业道德只能让人人相互伤害/曹林
你不是任何人手中的提线木偶/许斌
第三辑 尊重媒体的权利它不是仆从
面对按表决器的手,请记者克制职业冲动/陈杰人
官媒面对面”系列评论:
——猎奇式的批评是不负责的哗众取宠/张农科
——相信事实的力量公信力在平衡理性之中/刘 畅
——尊重媒体的权利它不是仆从/鄢烈山
——面对舆论监督堵不如疏/李荐国
——擅长同媒体打交道是官员的基本功/王旭明
——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武和平
新闻事实的真假比记者身份的真假更重要/魏剑美
对待食品安全,媒体别做信任危机的帮凶/陈方
“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曹林
有多少国际忽悠需要审慎报道/刘畅
“妇联划定剩男剩女标准”的假新闻如何传播/曹林
“我在现场”的使命与“记者添乱”的论争/陈方
媒体“受欺负”,香港市民不答应/彭健
第四辑 只要舆论有自由,不怕有人雇“枪手”
网络炫富女与“90后”何干/毕诗成
真不想就这么辛苦地怀疑下去/毕诗成
“恢复票证”与容忍“错误言论”/贺方
艳照门:娱乐退场并不意味反思终结/车浩
网民越理智,网络社会才能越成熟/邓璟
道德专制下,大声说“不”已成稀缺品质/曹林
只要舆论有自由,不怕有人雇“枪手”/盛大林
接受网络监督: “80后”市长必经的仕途成人礼/曹林
社会情绪不是知识分子的风向标/陈方
公共争论中有多少娱乐刺激和愤青情绪/刘畅
投票的公民越多,网络愤青越少/吴稼祥
“情色”营救计划的黑色幽默/王学进
愤怒点为什么一再成炒作的噱头/曹林
再公正的调查,也无法说服只信阴谋的人/曹林
第五辑 别把中国的事情想简单了
建不建经适房廉租房,考验政府想不想降房价/一南
地方政府与公众在房价上的同床异梦/老梁
警惕房地产商过于强大的博弈能力/谢作昱
“震灾中我们成长”系列评论:
——新一代公民在灾难中成熟/张天蔚
——是“80后”觉醒了还是我们应该觉醒/陈季冰
——捌把中国的事情想简单了/刘健
志愿精神与公民社会相伴相生/杨耕身
房产新政不是救世主/张农科
“中国式限薪”别仅仅限制了农民工/胡印斌
玩不赢“拼爹游戏”就做一个“拼二代”/陈方
以权谋房:中国住房格局的“三轨制”/梁发芾
猪你快乐,老男孩/庄华毅
70年后,我们的房子何处安放/晏扬
收入翻番之后,未必你就更富/魏雅华
地方公布房价调控目标的怕和爱/巴山牛
第六辑 “精英”的两张面孔
一个大国的作家不需要国家供养/李鸿文
“精英”的两张面孔/陈季冰
从郭敬明入作协观世风人情之变/鄢烈山
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翟春阳
在大学校园的公共空间感受孤单/孟随
教授选大学校长行得通吗/张鸣
尽可能给失意的高考状元一个公平/曹林
中国人应该忘记诺贝尔奖/王冲
“偏才怪才”本就是叶公好龙式舆论期待/曹林
中国大学会向校友募款吗/刘健
公祭之下“礼多神不怪”吗/胡斯远
整顿私人电视台易,满足乡村文化需求难/李磊
第七辑 挨骂:中国融入世界的历练
怎样看待外国媒体揭中国的短/冯昭奎
成长软实力向世界说明中国/李鸿文
用“民间语文”讲述的中国故事/李鸿文
告别悲情的大国情结/陈季冰
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世博/王冲
“挨骂”系列评论:
——挨骂:中国融入世界的历练/王冲
——挨骂:中国还没有向世界说明自己/李鸿文
——挨骂:倾听与沟通同样重要/王冲
中国GDP超过日本有何意义/徐冰
第八辑 有一扇门为乞丐而开,才有资格叫“天堂”
当反伪斗士变成“替天行道”的李逵/乐毅
灾难报道要成为温柔的抚摸者/邓璟
历史影像化之后,还剩些什么/晋永权
现实冷漠超越了文学的想象力/谢昱航
有一扇门为乞丐而开,才有资格叫“天堂”/李甘林
悲情北川:让寻常生活慢慢抚慰伤痛/张天蔚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虐待的老人/胡斯远
从高技术决定论中醒醒吧/杨于泽
任何人都不该因贫困而受“羞辱”/徐贲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总有一种东西激荡在某些人的胸中,一旦外部条件稍有成熟,自然就血脉膨胀地冒将出来,让所有正常理智的人都一身冷汗。曲阜这次又很好地承担了这个角色,他们要在附近的一座海拔高度约200米的小山周围,建设一个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总投入300亿元(据说还不够)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按照复旦大学一位教授的说法,如果这玩意儿建成了,就是中国的“文化副都”。 作为一个普通人,3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力,这么大手笔的项目,不能想象其规模是件遗憾的事情。我知道一种换算的方式,是从贵州的深山里学来的。当地经济很不发达,前几年去那里做义工,主要是考察当地的教育情况,看看能不能用募捐的方式给当地孩子缴纳一些学费。当地孩子对于数学的概念是用土豆来计算的。换而言之,就是他们对于多少钱其实没有什么具体概念。有孩子问道,你们北京人挣多少钱?某人说了一个数字,那孩子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换算成多少土豆,那孩子恍然大悟:原来北京人这么有钱啊!那可是一大堆的土豆呢。 300亿元是多少土豆?我按照这个换算了一下,即使换成北京的物价至少也是150亿斤。这个数字我还是想象不出来,因为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土豆同时被生产出来放在一起。那好吧,再换一个方式来让我们加深认识。山东的人口目前是9700万人,平均每人大概为了这个“文化副都”要掏上300多元。上网查了一下,山东的低保标准据说有了很大提高,大概是每月900元左右。这样我们可能就有点感性认识了。因为如果900元就可以让人养家糊口的话,加上300元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总不是什么奢求。 算了,直接说我想说什么吧。前几天接到义工组织的电话,我们曾经去的贵州山村,那些孩子能上学了,但家庭的经济情况没有什么改善,也就是说,他们还是用土豆作为计量单位衡量财富。中国只要还有这么一个用土豆计数的地方,我就看不出来花上300亿元建立个“文化副都”有任何意义。一方面是孩子们每天看着盐水煮的土豆,一方面是在300平方公里的地方宣扬我们灿烂的文化,这样的反差与对比,会让人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恐怕用脚指头想想都能知道。 说起文化这件事,这个所谓“文化副都”的建议,固然是当地官员好大喜功、政绩工程的表现,但这种行为里倒确实有那么一点“文化”的影子。根据报道,复旦大学《中华文化标志城战略规划》课题组首席专家的意见很明确,就是把标志城建设成中国的“文化副都”。他说,中华文化标志城可作为我国的文化副都,承担部分中华文化家园的功能;将部分本应建在首都的设施建在此城,为举办本应在首都举办的国家级典礼和全国性活动提供场所。 我们这里光辉灿烂的文化景观之一,就是无论出现什么狗皮倒灶的事情,总有一些人冲上去抬轿子。作为一个学者,在口口声声的“文化家园”的呼喊里,最好先顾及一下自己的精神家园。什么是学者的精神家园?我觉得一个以人文精神为己任的人,其精神家园的基础,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是民生之所系。 如果没有他们的鼓与呼,很多这种类似当年北京“万人大食堂”的荒唐事,不会挂上文化的外衣,就这么堂而皇之地端出来恶心人。为这种事情提供文化为借口的背书,知识分子的脊梁何在?难道真的要堕落到帮闲上去吗?

名人推荐

中青报的“青年话题”,是当代“公民写作”的开拓者,是报业竞争中“观点市场”的重镇。众多媒体,我必看的有中青报周三的“冰点周刊”和每周四期的“青年话题”。对于时评界来说,在这个不乏正义感却缺少共识的时期,显示良知不难,表达真知与洞见并不易。请看这些标题,就别具只眼,发人深省,诸如:新闻事实的真假比记者身份的真假更重要:人民的代表为何也亢奋地喊增税?中石油的事故责任人正在接受表彰!有一种政治索隐癖不仅是无聊,政府改革的动力和压力来自民众…… ——著名杂文家、时评家鄢烈山 “青年话题”是中国评论界不褪色的品牌。在当今中国媒体中,北有《中国青年报》,南有《南方周末》,其思想评论南北呼应,成为两颗明珠,对引领中国社会的主流舆论作出了贡献。作者的敏锐洞察,编辑的历史责任感,一并奏响了鞭笞特权与腐败、为改革开放鼓呼呐喊的时代强音。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国英 青年话题,年轻,新锐,刀刀见血。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 评论者,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 ——青年学者 熊培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今日头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买了冰点时评,觉得很棒,又买了这本
  •   书店看到就喜欢上了。朋友喜欢,就被我朋友拿走了。。。
  •   我买完就降价了
  •   分析比较理性透彻,有思想,有见解。
  •   目前还没有完全读完
  •   首先纸质很好,其次内容选择的也好,角度新颖,适用学习研究评论用
  •   很清晰,值得学习借鉴
  •   评论很深刻,质量也好
  •   这本集子,文章选的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