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陈晋 编 页数:262 字数:100000
前言
体会唐风宋韵的精神价值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博大的文化精神,它们已经成为人们立身处世、娱情养性的重要文化源泉。其中的唐宋诗词,更是中国诗词文化中的瑰宝,有着独特的风范和精深的魅力,故人们常以唐风宋韵名之。 司马迁作《史记》,说是“述往事,思来者”。古往今来的诗词选本,莫不是为了“来者”。但具体地如何为了“来者”,想在哪些方面有惠于“来者”,会因人(编撰者)因时(不同社会阶段和历史时期)而有不同。读者如果留意一下本书的编排结构、浏览导语内容和感悟文字,就大概不难体会本书新选“新吟”的初衷。我们不是为了在唐宋诗词的众多名篇赏析中增加一种,也不只是借此传播文学知识。我们主要是想试做这么一件事,即力求在人们熟悉或不甚熟悉以至很少见到的唐宋诗词中,挖掘一些能够于资政育人有启示、借鉴作用或告诫作用的思想资源。形象点说,就是打开唐风宋韵的窗口,给我们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输送点精神氧气。 编选这本书,我们仿佛是在做穿针引线的事情,把诗人词家们邀集起来,让仁者展其怀,贤者抒其志,智者达其理,勇者伸其气,劳者歌其事,窘者骋其情,凭借他们灵敏的大脑,超卓的思想,美妙的比兴,向读者娓娓而谈。为了尽可能鲜明地体现本书的编选主旨,收入的作品,多以思想旨趣见重。无论是不平之鸣,还是奋斗之声,无论是格物之思,还是感怀之咏,都希望能使今日的读者有新的心灵沟通和共鸣。读之、咏之、思之、用之,虽是披千载余韵,时殊事异,但其所以兴怀,古今情理,其致一也:或乐其心,益其情;或增其识,启其智,总有所得焉。而终其所得,可运于资政育人、立身处世,以求益国家、济百姓之效用。 本书根据唐宋诗词常见的题材和编选者期望的阅读角度,把选入的作品分为时令、山水、劳动、感悟、情谊、品格、政治、友邻八篇。多数篇目下,又划出若干专题类别。如此编排,未必完全合理,但体现了我们对一些唐宋诗词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并求有助于从思想价值的角度来汇聚、体悟和引用所选作品。在每篇和每个类别前面写的导语,在每首作品后面写的感悟文字,其用意也在于此。或许,这正是本书不同于其他唐宋诗词选本的一个特色。 曹丕论文,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就诗词言,说经国或过之;说到不朽,也有一个后人如何阅读、感悟和发挥的问题。感悟和发挥古人的东西,本应倡导人们以今天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文化需求,去发掘古典,激扬传统,以便“古为今用”。 郑板桥论画,说胸中之竹已不是眼中之竹,而纸上之竹也不是胸中之竹。读诗亦然。作者情意,形之于笔端,多少已非胸中情意。后世读者观赏领悟之后的胸中情意,或更超乎古人们的纸上文字。体会唐风宋韵,总是要调动主观悟性,反复吟咏,潜浸于作品提供的情境之中,品味思考,这样才可能有所领悟,有所发见,并联系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而有所引申、发挥。唯其如此,个中滋味,也许会如夏日饮冰,雪中烤火,自是乐在其中!而且个中滋味,也总是随时代、身份、心境、年龄乃至工作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常事,也是常理。所谓古典诗词的价值,多半就是在这样的常事常理中实现的。 书中的阅读导语和感悟文字,就是基于上述常事常理而写的。这些文字,与其说是评判作品的价值,不如说是编者的管中一见;与其说是发现古人,不如说是发现我们自己。无论是为政,还是做人,无论是处事,还是励志,无论是观察世界,还是反思自我,希望本书所选的作品,能给人以收获,有助于开启识事观物的智慧之窗,营造丰富多彩的人生之境,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倡引情志高尚的文明之风。 宋人严羽论诗,推崇“妙悟”。作诗讲妙悟,读诗也当有妙悟。不同之人,所悟自然不同:有透彻之悟,有一知半解之悟。本书所撰文字,或为一知半解之悟,但还是愿效野人献曝之诚,呈献给读者。 陈 晋 2012年3月
内容概要
“述往事,思来者”。古往今来的诗词选本,莫不是为了“来者”。
《唐风宋韵》,不是为了在唐宋诗词的众多名篇赏析中增加一种,也不只是借此传播文学知识,而是力求在人们熟悉或不甚熟悉以至很少见到的唐宋诗词中,挖掘一些能够于资政育人有启示、借鉴作用或告诫作用的思想资源。形象点说,就是打开唐风宋韵的窗口,给我们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输送点精神氧气。
本书收入以思想旨趣见重的唐宋诗词165首,分为时令、山水、劳动、感悟、情谊、品格、政治、友邻八篇。力求在人们熟悉或不甚熟悉以至很少见到的唐宋诗词中,挖掘一些能够于资政育人有启示、借鉴作用或告诫作用的思想资源。插图选用傅抱石先生的《唐人诗意册页》。
作者简介
陈晋,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时令篇
春华使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春郊 唐·钱起
春雪 唐·韩愈
染云 宋·王安石
春日 宋·朱熹
看叶 宋·罗与之
夏景可人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摘句) 唐·白居易
樟亭双樱树 唐·白居易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秋声秋赋
秋词 唐·刘禹锡
山行 唐·杜牧
对竹思鹤 宋·钱惟演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夜坐 宋·张耒
秋声(摘句) 宋·陆游
冬日情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摘句) 唐·岑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江雪 唐·柳宗元
梅花绝句 宋·陆游
寒夜 宋·杜耒
雪梅 宋·卢梅坡
山水篇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黄鹤楼 唐·崔颢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望岳 唐·杜甫
绝句 唐·杜甫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劳动篇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秋浦歌(选一) 唐·李白
渔歌子 唐·张志和
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鲍溶
禾熟 宋·孔平仲
插秧歌 宋·杨万里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感悟篇
明月托怀
中秋月 唐·李峤
春江花月夜(摘句) 唐·张若虚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辛弃疾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山水示知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蓝田山石门精舍(摘句) 唐·王维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题西林壁 宋·苏轼
野望 宋·翁卷
江上 宋·王安石
览物启德
蝉 唐·虞世南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晚春 唐·韩愈
白云泉 唐·白居易
蜂 唐·罗隐
秋日 宋·高翥
柳絮 宋·韩琦
触景感世
杨柳枝词 唐·刘禹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与贾岛闲游 唐·张籍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唐·吕温
元日 宋·王安石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鉴往思来
乌衣巷 唐·刘禹锡
贾生 唐·李商隐
题楚昭王庙 唐·韩愈
调张籍(摘句) 唐·韩愈
读史 宋·王安石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情谊篇
爱情
采莲曲 唐·白居易
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
闺怨 唐·沈如筠
春怨 唐·金昌绪
秋闺思 唐·张仲素
无题 唐·李商隐
月成弦 唐·陆龟蒙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五代前蜀·牛希济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赠汪伦 唐·李白
别董大 唐·高适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明月夜留别 唐·李冶
亲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赴北庭度陇思家 唐·岑参
逢入京使 唐·岑参
秋思 唐·张籍
游子吟 唐·孟郊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乡情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杂咏(选一) 唐·王维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泾州听张处士弹琴 唐·项斯
品格篇
梅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唐·戴叔伦
寒梅词 宋·李九龄
悟道诗 宋·某尼
附:素梅 元·王冕
附:梅 清·沈钦圻
兰
芳兰(摘句) 唐·李世民
兰花 宋·易士达
竹
庭竹 唐·刘禹锡
题李次云窗竹 唐·白居易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新竹(摘句) 宋·刘兼
菊
菊花 唐·元稹
忆白菊 唐·陆龟蒙
附:菊花(摘句) 明·李梦阳
附:晚菊 清·袁枚
松
古松 宋·王安石
咏道上松 宋·孔平仲
大松 宋·史浩
附:寒松南朝 梁·范云
鹤
鹤叹(摘句) 唐·刘禹锡
咏鹤 宋·李弥逊
政治篇
豪气报国
从军行(其三) 唐·王昌龄
凉州词 唐·王翰
塞上曲 唐·戴叔伦
塞下曲 唐·李益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心系天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江汉 唐·杜甫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唐·权德舆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示儿 宋·陆游
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 宋·刘克庄
关爱民生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题王明府郊亭 唐·欧阳詹
夏雨 唐·王驾
暑旱苦热 宋·王令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宋·王炎
面对挫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桂源铺绝句 宋·杨万里
游山西村 宋·陆游
水口行舟(二首其一) 宋·朱熹
襟怀识见
送王司直 唐·皇甫冉
喻瀼溪乡旧游(摘句) 唐·元结
乐府体 唐·曹邺
代园中老人 唐·耿湋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
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
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
之员外(选一) 唐·李商隐
筹笔驿 唐·罗隐
望飞来峰 宋·王安石
居洛阳初夏作 宋·司马光
江上 宋·董颖
早发 宋·宗泽
书中日月
韩舍人书窗残雪 唐·戎昱
歌风台 唐·陈陶
四时读书乐(四首选一) 宋·翁森
友邻篇
衔命还国作 日本·晁衡
哭晁卿衡 唐·李白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在唐日观昶法和尚小山 日本·空海
青龙寺留别义操阇梨 日本·空海
笔法 新罗·崔致远
行次山阳续家太尉寄赐衣段令
充归观续寿信物谨以诗谢 新罗·崔致远
记梦 高丽国王·王徽
别叶馆伴 高丽副使·韩缴如
章节摘录
时令篇 春风绿叶,秋霜劲草,夏云暑雨,冬雪祁寒,于常情度之,多会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以诗心会之,则游目骋怀,快然自足,禁不住移情吟咏,体会时序更替之不息,新陈代谢之长流,并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中,觉四季皆为美景。于是,击节处飘洒时令歌声,放眼看却是人世芳踪。 春华使者 春之声,春之梦;春之华,春之韵,激荡万物情思,尽添人世华锦。在迎盼和期赏之中,人们会发现些什么呢?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在今河南)。年轻时应进士举,不第,漫游齐、赵,后客居长安十年。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他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灾难、人民的疾苦及人生的悲剧,后世称其为“诗圣”。其作品被称为“诗史”。 【注释】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会心一悟】春雨润物之及时、细腻、悄无声息,于不着痕迹处收奇效。晓看雨后花朵,越发红艳欲滴,怎不令人欣喜。处世助人,也当如此。 春 郊 唐·钱起 水透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钱起(710—782),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玄宗天宝九载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为大历十才子之首。 【注释】阳和:阳光温和,指春气融和。 【会心一悟】冰雪消融,春气暖和,那急性子的东风一路吹来:吹过草,草发绿芽;吹过花,花绽蓓蕾。人们看到的是东风报春之热情,其实何尝不是启示我们要热心向往并传播美好的事物呢?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768—825),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进士。曾任节度使观察推官、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会心一悟】虽尚未有芳华,却已惊见草芽,春该来了。这不,历经一冬的雪花已等不及了,伴风起舞,飘若飞花。从雪花迎春之迫切,可读出对美好事物的热切向往。就人生而言,也当有如斯进取的精神状态。 染 云 宋·王安石 染云为柳叶,翦水作梨花。 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主张变法。神宗时任参知政事,前后两度拜相,两度罢相。在执政期间积极推行新法。罢相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注释】岁华:指美好的春光、时光。 【会心一悟】春风染就片片碧云为丝丝柳叶,裁出潺潺春水作朵朵梨花。皆因她仿佛生就千万只纤纤巧手,方能成就春天美好之功。人生的春天何尝不是这样?只有辛勤奋斗者才有“岁华”。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