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传-近现代史人物研究大家最新力作(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3-2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作者:尚明轩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个民族不能忘却自己的历史,也不能忘却引导人民前进的伟大历史人物。若忘却历史或伟大历史人物,忘却过去,我们就无法创造未来。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近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了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严重压迫下解放出来,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无数的革命先行者苦心积虑地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祖国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之路,并且为实现他们当时所能提出的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中国人民是永远尊崇和缅怀这些优秀人物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赫然醒目的名字——孙中山,就是他们之中杰出的代表。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到了18世纪末的清朝中期已经十分腐朽。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有的封建主义压迫加上新来的帝国主义侵略,使祖国灾难日益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生活下去。革命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了。经过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一浪高过一浪。在这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孙中山登上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舞台。他是第一个振臂高呼“振兴中华,,的倡导者,这一响亮口号曾经深深打动和激励几代中华儿女。他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曲折和艰苦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最后一个王朝,缔造了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孙中山为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页。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的革命家。并且,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巨大的声誉,是受人们景仰的具有崇高威望的世界性的伟大政治家,不仅如此,孙中山还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他追求真理,坚持革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晚年,他果敢地吸取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毅然抛弃某些过时的观点,“适乎世界的潮流,合乎人群的需要”,将其思想和实践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把三民主义做了新的发展,实行革命的“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建立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从此,兴起大革命的风暴,成功地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推动了国民革命战争的发展,促使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    为了改变中国衰败落后的命运,孙中山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近4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目的是力图使祖国摆脱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枷锁,并尽快从中世纪进入近代先进国家之林,与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他亲手规划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蓝图,体现了作为革命领导人的宏图大志和远见卓识。他有着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希望世界各民族能够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他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历史遗产,其中有不少理论与构想在现今仍然有着很强的建设性与指导意义,仍旧带有开拓未来的潜力,它将永远是中国人民的珍贵财富。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会动摇的。    总而言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之父,是中目现代化的开创人,又是国家统一的坚定捍卫者,也是社会主义先行者。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又是世界性的巨人。可以说,孙中山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无人可以替代,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但是,在对孙中山的评价问题上,不同的社会集团、政治派别和人物从不同立场和角度作出了种种截然相反的答案,在社会上产生了令人迷惑难解的作用。因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翔实史料和认真研究,介绍、分析和总结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实践和革命思想,全面地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孙中山,对于我们了解近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复杂斗争过程,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今天,当13.7亿中国人齐心协力,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主义及革命思想,学习他的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精神,深思他在世时对中国、亚洲以至世界的发展所揭示的真理,从中得到启迪和力量,会有助于人们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聪明和才智。    本书就是试图从上述角度撰写的一本孙中山传记。

内容概要

本书以孙中山的思想和生平活动为主线,采用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以及生动活泼的笔墨描绘了孙中山为振兴中华鞠躬尽瘁的一生,深入浅出,风格平易。同时,增添了三百多幅照片和墨迹等文物资料,与正文相互对照,以求严谨又不失生动,增强了这部学术著作的可读性。既能为中国近代史的专门研究工作者所用,又能够适合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的读者阅读所需。

作者简介

尚明轩(1921年10月-?)河南许昌人。1948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3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及其孙中山、宋庆龄研究委员会顾问,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山堂顾问等。

六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尤侧重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等人物的研究。主要论著有:《孙中山传》、《孙中山年谱》(合编)、《孙中山全集》(2—4卷主编)、《孙中山生平事迹追忆录》(合编)、《孙中山的历程》(主编)、《民国之父孙中山》、《宋庆龄传》(合著)、《宋庆龄年谱长编》(主编)、《廖仲恺传》、《何香凝传》等。另外,发表《论孙中山的爱国主义》《孙中山和首次国共合作》等史学论文一百余篇,分别刊于国内外有关史学报刊,合编为论文集《孙中山与国民党左派研究》《孙中山与辛亥人物论丛》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1866—1892)  第一节  家世探源/3    一、准确的名号/3    二、家乡与家世/7  第二节  “贫困之农家子”/16    一、凄风苦雨的年代/16    二、苦难的童年/17    三、勇敢机智的“石头仔”/19    四、记忆中的幼年故事/20    五、少年的愤慨/23  第三节  在黑暗中探索/27    一、首次出洋/27    二、中国的小留学生/28    三、大闹北极殿/33    四、“切慕耶苏之道”/36    五、革命思想的酝酿/39  第四节  大学生涯/44    一、“财富不足以动我的心”/44    二、升学方向的抉择/45    三、人广州博济医院医校学医/46    四、转学香港西医书院深造/48    五、大学时期的广泛交游/55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创建共和民国(1892—1911)  第一节  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63    一、行医与思索/63    二、上书李鸿章/70    三、创立兴中会/74    四、首次武装起义——乙未广州之役/79  第二节  流亡中失志不移/83    一、避难日本,远奔美洲/83    二、伦敦蒙难/88    三、考察欧洲社会/90  第三节  努力开拓革命新局面/95    一、广交日本朝野人士/95    二、和康、梁会谈合作救国/102    三、再举义旗——惠州三洲田之役/107    四、援助菲律宾独立运动/112  第四节  创建中国同盟会/118    一、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118    二、各地的革命潮/123    三、联系知识界/129    四、“华侨为革命之母”/135    五、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39    六、提出三民主义/157  第五节  “与保皇派大战”/163    一、同盟会成立前的早期论战/163    二、1905年后的大论战/172  第六节  “兄弟阋于墙”/181    一、首次“倒孙”风潮/18l    二、再次“倒孙”风潮/195    三、光复会的重建和倒退/201  第七节  坚持武装斗争/208    一、革命风潮鼓荡全国/208    二、萍、浏、醴起义/211    三、起义起义再起义/214    四、广州新军之役/225  第八节  可歌可泣的广州“三二九”起义/231    一、起义的准备工作/231    二、“碧血横飞,浩气四塞”/237第三章  中国第一个总统(1911—1912)  第一节  辛亥革命/249    一、四川保路运动/249    二、武昌首义与各省响应/257    三、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261  第二节  “革命时代的政府”/270    一、就任临时大总统/270    二、临时政府的立法建制和除旧布新/280    三、平民总统/298  第三节  被迫让位/302    一、同盟会的涣散/302    二、让位袁世凯/309第四章  殚精竭虑捍卫革命果实(1912—1919)  第一节  致力于建设事业/321    一、宣传民生主义和实业救国/321    二、组建国民党/334    三、建设美梦的破灭/346  第二节  艰难的“二次革命”/354    一、“宋案”黑幕的侦破/354    二、“二次革命”的爆发和失败/356    三、成立中华革命党/365  第三节  传奇的爱情故事/375    一、从崇拜英雄到相爱/375    二、第一次“知道了恋爱的苦乐”/383    三、有情人终成眷属/384  第四节  袁世凯的败亡/394    一、孙、黄分裂与复合/394    二、护国战争的爆发/400    三、再度专心搞实业建设/407    四、首次护法运动/416  第五节  求索,再求索/428    一、著书立说,规划建国宏图/428    二、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440    三、二次护法运动/445第五章  掀起国民革命高潮(1919—1925)  第一节  历史的转折/461    一、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46l    二、革命思想的重要发展/475    三、完善三民主义/479  第二节  开辟国共合作之路/481    一、联合苏俄/481    二、容纳中共/485    三、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489  第三节  首次国共合作/500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500    二、发展三民主义/509    三、向往社会主义/522    四、黄埔建军/527    五、首次国共合作的积极捍卫者/539第六章  呕心沥血献身国家和平统一(1924年前后)  第一节  “永绝反革命的根株”/547    一、国共合作后的胜利斗争/547    二、平定广州商团叛乱/552    三、废除不平等条约/563  第二节  为谋和平统一离粤北上/576    一、北京政变/576    二、抱病北上/580    三、国家统一思想/587  第三节  巨星陨落/591    一、生命的最后时刻/591    二、三个遗嘱/597    三、举世哀悼/601    四、永恒纪念/614结语/627附录一  孙中山年谱简编/635附录二  征引和参考主要书目/675

章节摘录

第一节  家世探源    一、准确的名号    146年前,即公元1866年11月12日晨4时(清同治五年农历丙寅十月初六寅时),在中国广东省香山县大字都(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诞生了。    孙中山这位历史巨人的名字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他的各种名号,并不为一般人所知晓,并且在现有各类成书中对其名号的记载也颇不一致,还出现有程度不等的颠倒错乱之处。    例如:在《辞海》(历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有关条目说:“孙中山……名文,字逸仙。”    而在《辛亥革命辞典》(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的有关条目则说:“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以从事革命,后遂以中山名世。”    另在《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的有关条目又说:“孙中山幼名帝象、日新,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又号中山……”    至于在《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1981年版)中则说:“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流亡时,化名中山樵,后来人们都习惯地称呼他为孙中山。”在该书的注释中还指出:“他幼名帝象,1876年,塾师为他取名文,稍长取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日新的粤语谐音)。”    此外,还有不少成书或文章中均有此类似的情况,致使学者讹以传讹,谬以袭谬。    因此,实宜于有个经过认真考证后的准确记述。    粗略一算,孙中山一生取用过的名、字、号和化名、笔名确实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总数竟达五十多个。其数目之多,并世政治人物中似无出其右者。他的取名、改字、择号、化名、笔名等,都有内在的含义。所有这些名号都反映了他所进行的斗争和他的意向。从这一侧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视出孙中山一生的斑斓多彩和奋斗历程的艰苦辛劳,并为后人理解他的思想、活动和人生观念变化轨迹,开启了一扇小小的窗口。    准确地说,孙中山的谱名(即上族谱的名)是德明,他幼名帝象,稍长读书时取名文,字载之。    1883年底,他在香港拔萃书室读书入基督教受洗礼时,取号日新。1886年在香港补习国语时国学老师区凤墀为其改号逸仙(日新的粤语谐音),以后在广州、香港、澳门学医、行医及游历欧美各国时常用化名,有时也把名号“孙文逸仙”连在一起并用,如给人书写“序”、“跋”之文以及签署某种个别委任状时曾是如此。1897年,他在日本进行秘密革命活动时,一位掩护他的日本友人平山周在旅馆登记簿上为他写了“中山樵”的化名,孙则言其意为“中国的山樵”。“中山”既是日本人的姓,也是“中山樵”的省略,孙中山的名字由此得来。在此前后,又化名为陈文、陈载之、林行仙、兴公、中山二郎、中山平八郎、高野长雄、张宣、吴仲、山月、翠溪、高达生、杜嘉偌、东山、艾斯高野、萧大江、武公、逸人、孙方、高野方、阿路夏、Sr.Alaha、Dr.Nakayama、Longsang等。曾用笔名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杞忧公子等。他在公文、函电及书写条幅等时,多自署孙文,家书则署德明。    辛亥革命以来,在中国,人们习惯地称呼他为孙中山;在日本,统称孙文;在欧美各国,则称孙逸仙(Sun Yat-sen)。    孙中山的名字中“中山”二字,平山周曾有专文回忆,录之如下:    1896年秋,弟与宫崎自暹罗归,有一友介绍犬养先生,弟等见先生直述怀抱,先生赞之,荐引周旋,使弟等行其志。明年5月,弟等为外务省嘱托,将游支那,适宫崎有恙,弟独先发。初到上海,过书肆见《伦敦被难记》,乃购归而读之,喜极不能眠。是时宫崎见陈少白,又得《伦敦被难记》,西东隔海,如合符节又一奇也。弟知总理是广东人,因欲入广东究其情形,前往香港,偶见《北支日报》伦敦来电,某月某日,总理发利物浦向东洋,始知总理之行止。宫崎次到,相携游广东,由少白之介绍,见何君树龄。何君胆小似畏之者,去游澳门,有一日友介绍张君寿波,弟等问以知否总理?张君日:“香港普济会堂区君凤墀应知之。”弟等回港访之,问以总理之近状,区君曰:“不识。”然欢待具至,弟等以为区君必知之,相见再三。一日,区君开宴于会堂,王君煜初亦在座,区君曰:“总理有来书,欲回港,然港回粤太危险,今见两君热心诚意,敢以实告,愿两君留总理于日本保护之。”弟等诺之,匆匆返国。船入横滨,上陆趋谒总理,总理到滨正一礼拜云。弟等传以区君之语,总理日:“好意,多谢!惟我欲从安南入内地,实行革命。”天真流露,不设城府,弟等前闻其名,今见其人,益倾慕之。是日,谈未尽,约再会而辞,收行归京。翌早,总理来京日:“昨夜熟虑,欲且留于日本。”即同车访犬养,归途过日比谷中山侯爵邸前,投宿寄屋桥外对鹤馆,掌柜不知总理之为中国人,出宿泊帖(旅客登记簿)求署名。弟想到中山侯爵门标,乃执笔书(姓)中山,未书名;总理忽夺笔自署(名)樵。曰:“是中国山樵之意也。”总理号中山,盖原如此。①    P3-5

编辑推荐

尚明轩所著的《孙中山传(上下)》以孙中山的思想和生平活动为主线,采用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以及生动活泼的笔墨描绘了孙中山为振兴中华鞠躬尽瘁的一生,深入浅出,风格平易。同时,增添了三百多幅照片和墨迹等文物资料,与正文相互对照,以求严谨又不失生动,增强了这部学术著作的可读性。既能为中国近代史的专门研究工作者所用,又能够适合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的读者阅读所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中山传-近现代史人物研究大家最新力作(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了解孙中山,了解历史
  •   更好的了解中国革命史,认识中山先生的一生。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   帮老板买的,很喜欢的哦!质量不错
  •   买过很多不同版本,很难说那一本更真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