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作者:李京波 页数:392
前言
公元1976年9月9日,一位伟大的历史巨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生前,他曾借用司马迁的话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一天,当他辞世的时候,山河变色,中国哭泣;大地动容,世界悲痛。虽说任何人迟早都得离开这个世界,可不同的是,他的离去,让中国,让世界,让所有的人,不论是衷心爱戴他的人民,还是被他打倒过的敌人,都发自肺腑地承认——人类失去了一位历史巨人。 但是,在他离去之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并没有就此停滞。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更加壮丽的变化……从此后,中国人民逐渐从相对落后、封闭的世界中挺身而出,投身到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中。3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发生了革故鼎新的变化,在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强盛,人民日益安居乐业的同时,人们开始享受生活的富足带给自己的欢乐,开始体验伴随着这种富足而来的幸福…… 1949年,那个划时代的巨人曾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匹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半个世纪之后,此刻的中国人民真正地走向世界,融合于世界,屹立于世界……而越是此刻,人们便越发地,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逝去的伟人,开始想到他创造的这个天地,打下的这个江山。还有,他的伟大! 这个伟大的人物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一个注定要震惊世界的名字! 毛泽东——一个注定要震惊世界的巨人! 毛泽东,无论何时何地何代的人们缅怀起他的时候都无法不为之动容,为之敬仰,为之崇拜……伟人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就在于他超乎寻常的“伟大”和“英明”,正是这种凡人无与伦比的伟大和英明,让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以及无数个时代之后的人们回望历史的时候,都会从心底里流露出由衷的自豪——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中华民族因为有秦皇汉武,因为有唐宗宋祖,因为有成吉思汗而令人自豪……但是,所有的拥有都不如一个毛泽东的出现! 中国因为有毛泽东而骄傲! 中国的历史因为有毛泽东而值得骄傲! 去过中南海毛泽东主席故居的人们,都有个惊奇的发现,那就是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为一身的这位领袖人物居住的办公间以及卧室内堆满了许许多多的古本线装书,尤其是在他卧室的那张与普通的双人床无异的睡床上,一半是他的栖身之地,另一半则摆满了这样的书籍,堆起来有一尺多高。毛泽东的一生,有过三位夫人——杨开慧、贺子珍、江青,但最终陪伴在他身边的则是这些他研读了一辈子的经史子籍。培根说:书籍是人类永远的朋友。看来,与书籍为伍至少不像与人为伍那样,让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劳神费心。就一个伟大人物而言,有女人陪伴的日子是美丽的,但越美丽的东西,仿佛越难以长久;有书籍陪伴的日子是孤寂的,但是,越是孤寂的时日,越延绵流长。时世就是这么纷扰,就是这么不如意,但是,释然一点看去,这不就是最本质的世界,本质的人生吗?由此,一个伟大人物便变得栩栩如生,变得和我们格外亲近,让我们觉得他早已走下神坛,和我们血脉相连,即便辞世多年,仍让我们无法不被他伟大的力量和魅力震撼、折服。
内容概要
毛泽东,历史的伟人,文化的巨擘!
他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从《尚书》到《诗经》,从《论语》到《孟子》,他都熟读成诵。一生中,毛泽东着实读破了万卷书,他在演讲、讲话和与人交谈时,常常上天下地,海阔天空,纵横古今。对于国学典籍,他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
他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史了如指掌。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整整17遍;煌煌《二十四史》,被他翻破了。他的史论常常石破惊天,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
他是诗坛盟主。从屈原到李白,从古体到近体,从唐诗到宋词,从豪放到婉约,名家名篇他讽咏成诵,挥洒自如。
他是文坛精英。从《昭明文选》到《古文观止》,从贾谊策论到韩愈古文,他反复读诵,揣摩摹仿。兴致所至,他又荐之于他人,“奇文共赏析”。
他还是撰写中华传统楹联的高手,他是自创一体的书法家,他是“古典小说迷”,他又是“国剧”鉴赏家。
听毛泽东演讲,和毛泽东交谈,读毛泽东诗词与文章,无不使人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国学知识的教益。
这一部《毛泽东与国学》详细地阐述了毛泽东的国学根基与渊源……
作者简介
李京波,女,1986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武警北京指挥学院语言教研主任、教授,从事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2009年获全军育才银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博大精深的国学基础
第一节 六年孔夫子
第二节 自是伟大之器
第三节 学问筑基在一师
第四节 探求为学之道
第五节 以国学常识为最急
第六节 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
第二章 毛泽东主要思想土壤——国学
第一节 何为国学?何为大师?
第二节 国学大师的成就与标准
第三节 毛泽东的国学成就
第三章 大师中的大师
第一节 充满大师品质的文化思想
第二节 建国后毛泽东的文化观
第三节 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领袖风度
第四章 毛泽东国学活动简历
第一节 学富五车的学问大家
第二节 国学信仰之毛泽东与《经史百家杂钞》
第三节 激扬文字解析二十四史
第四节 毛泽东解析五大名著
第五节 毛泽东最爱不释手的古籍《资治通鉴》
第六节 “老”“庄”两部必读的奇书
第七节 毛泽东与奇书《何典》
第八节 毛泽东的《周易》研究
第九节 毛泽东与庾信的《枯树赋》
第十节 毛泽东解析《六祖坛经》
第五章 传统国学文化造就出的军事家
第一节 独领风骚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孙子兵法》孕育出毛泽东军事理论
第六章 与国学大师的学术交往
第一节 故友诗友,以学为友
第二节 尊重学人更尊重学术
第三节 毛泽东的学术知音范文澜
第四节 毛泽东与郭沫若的学术往来
第七章 炉火纯青的楹联艺术
第八章 原创性诗人与诗论家
第一节 伟大的诗论家
第二节 诗言志
第三节 诗要用形象思维
第四节 诗的意境之论
第五节 天章云锦织豪情
第六节 气雄万古的诗词
第七节 以诗词论历史
第九章 臻于化境的语言艺术大师
第十章 经天纬地的哲学伟人
第一节 开拓哲学新天地
第二节 评价与扬弃中国传统哲学
第三节 改造利用中国传统哲学
第四节 从治学态度到思想路线
第五节 超凡脱俗的思想大师
第六节 客观深入地解析孔夫子
第十一章 书起千年之落
第一节 孕育书法大家的时代
第二节 渊博的学识与书法艺术
第三节 当代书法之新体——毛体
第四节 力的风骨美
第五节 空前绝后的题词泰斗
第六节 行草书圣毛泽东
第十二章 国学伟人之修性
第一节 典型的浪漫文人气质
第二节 伟人的率性是一种伟大
第三节 一个在路上的理想主义者
第四节 意境高玄的人格魅力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袁先生对毛泽东十分喜爱和器重,除在课堂上精心讲解、耐心指导,还常把毛泽东叫到自己的书房进行单独谈话。由于受梁启超的影响,毛泽东喜欢写半文半白的文章。袁先生说梁启超是一个半通不通的文人,认为写文章学梁启超是走错了门径,并嘲笑说这不过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要求毛泽东改变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他说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无论议论、辩驳或抒情,都极为绝妙。袁先生认为:以毛泽东的才华来学习韩愈,文章和学问必将大有长进。为此,毛泽东遵照袁先生的指点,特意跑到旧书店买了一部宝庆版的《韩昌黎诗文全集》。一篇一篇地认真阅读和钻研。从词汇、句子、章节到文章的内容、意义和技巧,他都精心钻研和仔细体会,直到融会贯通为止;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反复默诵或朗读。通过这样艰苦的学习和长期努力,韩集的大部分诗文,毛泽东都能读得滚瓜烂熟,甚至背得十分流利。袁先生看到毛泽东攻读韩文很有成绩,写文章也大有进步,夸奖毛泽东的文章“大有孔融的笔意”,并常常批给同学们“传观”。 由于袁先生的辛勤教诲,毛泽东的国文和书法都有很大进步,尤其由于学习韩愈文章的影响,他的文章写得更加气势磅礴和议论纵横。至今,我们从《毛泽东选集》里,从文章的遣词造句到结构布局,随处都可以看到韩愈的影子。例如《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就出自韩愈的《厚道》; 《反对党八股》中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就出自韩愈的《送穷文》。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泽东说韩愈的《伯夷颂》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1956年12月,毛泽东在同民建及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又提到《送穷文》。他说:我们也要写《送穷文》,中国一定要用几十年时间把贫穷送走。在这些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韩愈对毛泽东的深远影响。至于韩愈对毛泽东整个文章风格的影响,那就更大了。后来,毛泽东在诗词和书法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显然也和袁先生的正确指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与国学》讲述了毛泽东是罕见的博览古籍,精通经、史、子、集且运用自如的历史楷模;毛泽东是学以致用的典范,学古而不泥古,读书而不尽信书,崇圣而不迷圣;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学而下厌,死而后已的治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看一代伟人品读国学,观一代伟人的国学世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