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陈文魁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04出版) 作者:陈文魁 编
内容概要
《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主要讲述了从党的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重点部署,推出了“城镇化新政”。《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规划城镇化布局、土地集约高效化利用、绿色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市民化及相关配套建设等方面阐释和提出了很多科学性的理论和建议,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及决策者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提供帮助,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的目标。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城镇化建设概况 第一节城镇化建设的内涵与应有之义 第二节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选择 第三节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四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二章合理规划城镇布局 第一节城市规划在城镇化中的重要性和原则 第二节 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中规划工作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推动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完善城市规模结构 第五节强化交通对城镇化的支撑 第三章土地利用的集约高效化 第一节城镇化面临的土地资源约束 第二节城乡用地布局和结构问题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集约式发展道路 第四章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与综合承载力提手l 第一节生态环境恶化与环境保护战略 第二节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构建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第三节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 第四节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第五章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第一节从统筹城乡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涵 第三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方式和路径 第六章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市民化之路 第一节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贡献 第二节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性、重要意义与现况 第三节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分析 第七章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配套建设 第一节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建设 第二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节稳妥推进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 第八章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外经验与误区 第一节国外城镇化建设的经验 第二节 国外城镇化建设的教训和我国的误区 附录一:典型案例参考 城镇化看亮点 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站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型城镇化 森工改革促发展林区人民俱欢颜 城镇化:构筑内蒙古县域经济新格局 安徽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路径选择 滕州市加强管理多项措施全力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 产城融合城镇化建设新路子 城镇化4个阶段在南京交织出现 琼海:不砍树不拆房就地城镇化 陕西省渭南市加快城镇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效 恭城:以城镇化新理念描绘新农村蓝图 附录二: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名单 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名单(2005年) 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名单(2008年) 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2012年)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土地集约利用实质上是土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实质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或产出率。集约节约利用就是投入更多的劳动和资本,以替代有限的土地资源。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可以概括为:(1)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是合理利用,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是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过程;(2)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是增加单位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是使土地利用达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就是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生态效应,逐渐得到强调;(4)从时序特征看,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5)从系统的角度看,不同层次的系统土地集约利用的含义、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目的不同。 二、我国土地利用的集约式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一)我国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大多为粗放利用。从农用地利用状况看,耕地中中低产田占了2/3,产量较高地区也还有相当的增产潜力。不少地方农作物布局不合理,没有实行区域化种植,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林地利用率也很低,全国有林地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62%,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长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5%;已利用牧草地中,优质草地仅占27%,单位面积畜产量只及美国的1/3;耕地缺少规模经营,地块小而分散,渠埂路等占地面积大,实际种植面积小,粮食等农作物产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园地面积较大,但产量低,品质差,布局不合理;草地利用程度低而且不平衡,产草量以及肉、奶、毛、皮产量都很低,草地牧草转化率只有0.7左右。城镇土地资产闲置、浪费十分严重,建设用地以外延扩展为主,占地数量大,建设用地总量失控,利用率低,缺乏集约利用方法引导和措施约束,不合理建设项目普遍存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匹配性差、开发区过滥盲目发展、农村建设用地分布散乱、工矿建设和生产造成的废弃地复垦率低等。 (二)当前土地利用方式与经济发展转型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演进,土地和资本等要素的相对价格不断变化,土地利用水平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是一个客观规律:在初级经济阶段,由于资本短缺及技术水平低下,市场发育欠缺,主要通过大量投入土地、廉价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来实现经济的起步,土地利用呈现粗放的态势;进人工业化初期阶段后,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虽然资本短缺现象有所缓解,但是资金短缺依然是很多地区面临的难题,很多地方政府选择了低地价招商引资的策略,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为粗放状态;进入工业化中期后,随着资本短缺问题的缓解,尽管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土地利用方式已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比前面两个阶段大大提升;进入工业化后期后,资本已经相当充裕,而土地资源却显得日益稀缺,政府和土地使用者倾向于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土地被高度集约利用。
编辑推荐
《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