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力量

出版社:李逸龙、 韩旭东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03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别让心中的梦想折断翅膀  罗斯福总统讲给年轻人的故事/1  目标犹如北斗星,指引人生走向成功/6  与其崇拜明星,不如做自己的偶像/11  走出梦境,放飞梦想/16第二篇  心灵的阳光让人生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1  生活需要微笑,乐观享受人生/26  幸福或许离你真的很近/31  不要跟幸福玩捉迷藏/36  低下头就能看见微笑/40  珍爱生命,追求阳光生活/44  给我们的心灵一个支点/48第三篇  认识自我,充满人生的自信  “我是谁”?你真的认识自己吗/53  “谁是我”?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57  不自信,就无法迈八成功的行列/62  超越自卑,你也能登上成功的阶梯/68  直面缺憾,才能真正地悦纳自己/75  谁是你生命中的皮格马利翁/79  为什么要怕否定自己呢/85第四篇  在感恩中成长,子啊大爱中成熟  宽容,散发着伟大人格的馨香/93  给人空间=胸襟+宽恕/98  学会感恩,学会感动/102  修补心灵之窗,只为今天/108  离家再远也要找寻感恩的心/112  经常检视一下自己成长的轨迹/117第五篇  走出心理孤岛,在交往中羽化成蝶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底线/123  他们为什么成了”孤岛”/128  让自我从“硬壳“里走出来/132  用心去沟通,话语显力度/138  人生不能无友,交友须交益友/142第六篇  愈合心理伤疤。要先与往事干杯  试着做杯柠檬水/149  换个角度就能看见美丽/153  自我的改变要从心开始/156  学做平衡生活的四边形/160  把非理性的情绪留在昨天/165  人皆有“病”。但当下要好好活着/172  为了痊愈,有时必须先揭开伤疤/177  时时提醒自己:赢自己一把/180第七篇  每天都别忘扫除心灵中的垃圾  心理受挫折,就多想想柠檬是甜的/183  失败的后羿与成功的青蛙/187  即使抑郁了,也不做“饿死”的猴子/190  永远不要在冲动中自我惩罚/193  嫉妒是一种毒药,缺陷是一种恩惠/198  心理问题康复的关键:是适应而不是消除/202第八篇  心灵起航。你准备好了吗  要当“外星人”,先忘掉你的龅牙/209  起航远行,你准备好了吗/214  带着美好的回忆笑对离别/218  社会是一所新的美好学校/222  保留曾经的专注与单纯/225  用自己的长处去打拼新天地/229  放飞希望,认识自我,重树坚定信心/231

章节摘录

有人曾问有着哈佛毕业经历的罗斯福总统:“尊敬的总统,您能给那些渴求成功,特别是那些年轻、刚刚走出校门的人一些建议吗?”    罗斯福总统谦虚地摇摇头,但他又接着说:“不过,先生,你的提问倒令我想起我年轻时的一件事:那时我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想边学习边找一份工作做。我的父亲便帮我联系。约好了去见他的一位朋友——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等我单独见到了萨尔洛夫将军时,他便直截了当地问我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具体哪一个工种?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种都让我喜欢。便对他说,随便哪份工作都行!”    “只见将军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视着我,严肃地说,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罗斯福总统的话令人深思!    一艘没有目标的航船,永远不知道停靠在哪个码头,也不知道哪条航道最适合自己,只好在大海中随波逐流。同样,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将成为一个任人生摆布的玩偶。目标之于人生,如同空气、阳光之于生命,人生须臾不能离开目标的引导。    在罗斯福总统的母校哈佛大学商学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同样也印证了这位总统的话。哈佛商学院调查了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通过对这些人25年的跟踪研究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者,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原有目标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而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一种持久的热望,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潜意识。它能长时间调动我们的创造激情。一旦想到这种强烈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原子能般的动力,就会有一种钢铸般的精神支柱。一想到它,我们就会为之奋力拼搏,在艰难险阻面前,决然不会轻易说“不”。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信念、志向的具体化。因为有目标,奋斗者才会有梦想,并敢于做“梦”,而梦想正是步八成功殿堂的动力源。梦想的目标一旦确立,就会万难不屈、坚毅果敢,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这就正如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所言:“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你将来想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一旦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可以说,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他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测试目标对人的行为影响。主持实验的两位教授告诉学生们,他们将以“慈善的撒马利亚人”这一主题进行讲道。作为测试者的学生们在接正常时间出行后却很快被告知,讲道将提前半个小时开始,他们就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另外,在这些“就要迟到的”学生的必经之地,两位教授雇用了一位演员,装扮成一个突然患病、急需救助的老人。结果发现,90%的“迟到”学生,都是因为急于赶往讲道地点,而置“患病老人”于不顾。两位教授告诉这90%的人,正是目标困惑使得他们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在时间的压力下,他们脚步匆匆,急着去做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而恰恰忘记了他们的目标所在。    作为一位学生工作者兼心理咨询教师,我接触过太多的生活中没有目标的青少年,“空虚”、“无聊”、“迷失”等词语经常成为他们内心的主题词,他们的一个典型的共同特征就是:没有目标!或者他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但却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因为不知道将来出路在何方;或者他们总是在强调着生活中困难的理由和借口,却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改变自我;或者他们心中有着一些模糊朦胧的目标和想法,但却不知如何去实现或因为自己懒惰而放弃。对于目标已迷失的青少年,投注于学习,并不一定表示他们勤奋,而是因为他们习惯于这样去做,因为他们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这样度过,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使然。因此,对于没有目标的青少年。他们在忙碌中体验到的却是焦虑和空虚!    没有目标或目标虚无,对个人前途的危害是巨大而可怕的。失去了目标,我们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变成了徒劳的无用功,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其实,当我们每天都在忙碌不停的时候,不妨暂停片刻,深吸一口气,向四周望一望,分析一下眼前情形,思考一下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任务是什么?在经过反思之后,如果发现偏离目标,相信我们一定也会庆幸地拍着自己的额头说:“我都做了些什么啊?”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夫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他们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目标就如同人生的灯塔,一个不知道自己明天做什么和能否做成什么的人,也就是一个没有明天的人。的确,目标在我们的人生中就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它拨开了我们心头的迷雾,它驱走了我们心中的黑暗,更照明了我们前进的航线。因此,正确的向比努力更重要,有看清方向并为之努力才有意义,否则只会背道而驰,越走越远。如果方向对了,哪怕我们每天只迈一小步,进步一点点,那也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一则关于目标的寓言    在以色列商界曾流传着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葡萄国内,一串串饱满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一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馋得直流口水,于是它使劲几地往上跳,想咬葡萄一饱口福,但葡萄架太高了,狐狸第一次试跳没有成功。狐狸想,这串葡萄不好,瞧它长得那个样子,外面看着挺好,里面肯定是去年的陈瓢。想到这里,狐狸瞄准另外一串葡萄跳了上去,可惜这一次又没扑着。狐狸想,这串葡萄也不好,肯定使用过化肥,绝对不是绿色食品,要不然就是注水葡萄。幸亏没吃着,否则吃了我要拉肚子就太不值了。    第二次试跳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狐狸却意外听到了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原来是树上落着几只前来看热闹的乌鸦在为它鼓劲。狐狸向它们拱拱手,表示谢意。    狐狸有点儿累了,蹲下来呼哧呼哧地喘气。它心想,这时候要是有个教练递给我一瓶矿泉水,再给我讲讲动作要领,布置一下战术,那该有多好啊!一生能有几回搏?让我最后再跳一次,我就不信跳不过这个破葡萄架。狐狸转动着狡猾的眼睛,四下寻找,终于找到了一根长竹竿;狐狸抓住竹竿,后退了几步,并向周围示意,请乌鸦们给予掌声鼓励。有支持就有力量,得到鼓励后的狐狸,信心倍增,只见它提竿快步向葡萄藤奔去,竹竿头准确地插住了地面,竹竿将狐狸高高撑起,然后是漂亮的抛竿动作,自由下坠,狐狸成功地跃过了高高的葡萄架。安全地落到了松软的草地上。“啊!姿势真优美,动作真漂亮!”乌鸦们大声夸奖狐狸。一只年轻的母乌鸦从树上飞了下来,向狐狸献上了一束野花。狐狸手捧着野花,心情非常激动,多少年的期盼,多少代狐狸的努力,终于迎来了这胜利的时刻。    但短暂的喜悦过后,狐狸冷静下来想:我是来吃葡萄的,葡萄没吃着,跳得再高又怎样!    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不要贪恋路边的风景与掌声。具体到工作上,要时刻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7当然,在此过程中,有激励与认可是值得高兴的,但别忘记我们的目标,并时刻校正自己的努力方向。    很多时候,我们在努力奋斗的路上,因为意外收获而不知不觉偏离了自己的目标,这种偏离往往还看似有所成就并被周围的人所认可,但恰恰是这样,让我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当我们在一条道路上努力奋斗并醉心于有所成就的时候,更应该停下来冷静反思一下:我到底想要什么?这样去实现目标也许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少留一些遗憾。P1-5

后记

心理学仅仅关注个体“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不够的,还要致力于挖掘人性中美好、积极、向上的潜在特质和能力,并加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体自我悦纳、满足、乐观和幸福。    在中国石油大学从事了近很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希望把自己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和理念向普通大众传播。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中国石油大学校报开辟专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帮助读者直面心理困惑和问题,给予科学理解、合理应对的建议和策略。    几年下来,心理专栏已经出版了86期,40余万字,其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也赢得了广泛认可和欢迎,成为我校大学生了解心理,关爱健康的必读资料。2011年,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在我校举办。年会期间,我校以写真喷绘的形式向兄弟高校展示了校报心理专栏的内容,获得了与会代一致好评。一名高校老师感慨地说:“所有的版面一集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是啊。这么多人看好它的实用价值,为什么不能把它汇编成书与更多人分享呢!于是我们编辑了这本书,其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出自于校报心理专栏。    本书能够出版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感谢我校学生工作处领导为心理专栏提供具体指导,感谢校报陈锋、王大勇和成玲玲老师的编辑剪裁,同时也感谢张金彦、吴文山、王建军、刘兆军、王效关、张万春、王青、索先波等老师提供了一些稿件材料。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的总体策划。

编辑推荐

李逸龙、韩旭东编著的《心灵的力量--心理丛林漫步》内容介绍:心理学仅仅关注个体“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不够的,还要致力于挖掘人性中美好、积极、向上的潜在特质和能力,并加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体自我悦纳、满足、乐观和幸福。本书作者把自己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和理念向普通大众传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