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纸磨坊+中国书店 作者:于川 页数:401 字数:37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长篇抗战小说《最后一个贝勒》讲述了抗日战争中,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三个贵族青年在战争中的际遇和情感冲突,题材独特,史料翔实,振聋发聩,是作者于川根据自己的父母在抗战中的真实经历所创作的一部半纪传体长篇小说!
于瑞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卢沟桥事变”暴发后,报国心切的瑞年返回天津,参加了国军部队,几经周折,最终投效于范筑先将军的麾下,屡立战功。在此其间,他接触到一些共产党人,也开始了和女大学生淑娟的恋情。
范筑先将军殉国后,瑞年和淑娟几经周折,终于投身于八路军中,但受到他初恋女友,日本间谍宇垣琴音和乳娘之子郑宝仲的牵连,他又被迫离开前线部队,到八路军冀南军区“觉醒联盟”担任翻译工作,为反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到前线部队任职后,在“抢救运动”中,瑞年又蒙冤被捕。恰在此时,他在日本陆士的同学近藤敏夫侯爵率军突袭八路军驻地,尚在拘押其间的瑞年率领战士们奋起抗争。
日本战败后,瑞年孤身深入敌巢,力劝昔日的老同学近藤敏夫向八路军投降。在受降仪式上,近藤敏夫将他的军刀献给了瑞年。
作者简介
北京人,现客居上海。作家、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专业。幼年时期,父母双双含冤辞世于“十年动乱”,早早饱尝了生活的坎坷和世事的艰辛。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机关工作,后下海经商,开过电脑公司,经营过农场,东创西杀地奋斗了将近十年,却在商场得意之际,出人意料地隐退了,躲进书斋,圆三十多年未醒的“文学梦”。
著有长篇小说:《中关村倒爷》、《上海闲人》、《海南过客》、《北京爱人》、《中关村倒爷》、《上海闲人》、《海南过客》、《北京爱人》、《涨停板,跌停板》、《男人的赌性》、《男人.com》、《都市边缘的女人》、《上海,逆爱寻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阴雨东京
第二章 津门贝勒
第三章 东渡日本
第四章 七七事变
第五章 逃离东京
第六章 回到祖国
第七章 津门战云
第八章 报国从军
第九章 双枪贝勒
第十章 初露锋芒
第十一章 福晋发威
第十二章 营副瑞年
第十三章 夭折的爱
第十四章 机场之战
第十五章 死里逃生
第十六章 失陷津门
第十七章 淑娟小姐
第十八章 匹马单枪
第十九章 旧情难忘
第二十章 脱险归来
第二十一章 再失所爱
第二十二章 铁血锄奸
第二十三章 战地故人
第二十四章 你死我活
第二十五章 被逼出逃
第二十六章 申冤无门
第二十七章 身陷济南
第二十八章 殊途同归
第二十九章 委以重任
第三十章 处变不惊
第三十一章 亲兄热弟
第三十二章 党纪军法
第三十三章 高唐之战
第三十四章 爱恨情仇
第三十五章 此情难休
第三十六章 巧言令色
第三十七章 他乡遇故
第三十八章 悠悠此情
第三十九章 战地情缘
第四十章 战火除夕
第四十一章 生死相依
第四十二章 军法有情
第四十三章 报仇雪恨
第四十四章 济南战役
第四十五章 连降三级
第四十六章 防毒面具
第四十七章 兄弟阋墙
第四十八章 兵临城下
第四十九章 将星陨落
第五十章 去留彷徨
第五十一章 战地初夜
第五十二章 阳谷惊魂
第五十三章 大爱无疆
第五十四章 九死一生
第五十五章 游子归来
第五十六章 “二五八团”
第五十七章 喋血之爱
第五十八章 “觉醒联盟”
第五十九章 血海深仇
第六十章 共产党员
第六十一章“抢救运动”
第六十二章 惨遭甄别
第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
第六十四章 生死对决
第六十五章 此恨绵绵
第六十六章 同窗纳降
大结局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瑞年出身于镶蓝旗满洲,满姓尼玛哈,汉姓于,因此尽管中华民国颁发给他的护照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于瑞年”的大名,但昭和十二年6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上却写着“尼玛哈·瑞年”的名字。瑞年的祖上当年是清太宗皇太极麾下虎将,后追随摄政王多尔衮一路攻入山海关,满清定都北京后,被清世祖顺治册封为贝勒,世袭罔替直到瑞年的父亲鄂泰这一辈。1924年,宣统皇帝被冯玉祥赶出北京紫禁城,流落到天津日租界,鄂泰贝勒也拉家带口地追随着主子逃亡到了天津,在英租界马场道置办了一处二层小洋楼安顿下来,隔三差五地跑去张园行宫给宣统爷叩头问安。瑞年是家中的独子,尽管他记事的时候,紫禁城里的宣统爷早已经只是一个困守高墙之内的逊位之君了,但大多数的满清贵胄家庭中,世袭的爵位封号依然至高无上地被传承着,除去对曾经的辉煌无限缅怀之外,还杂着几分虚荣,几分自怜。因此,瑞年自打一落生便被家中的上上下下,族中的亲朋好友,以及那些市井中趋炎附势的人们尊称为“小贝勒爷”。1931年年底溥仪被日本人迎到东北,瑞年的父亲鄂泰贝勒本想追随溥仪北上,却不料一场伤寒几乎在顷刻间要了他的命,及至来年春天,才在一位租界里的英国医生的救治下从鬼门关上逃了回来。大病初愈的鄂泰原想立刻动身出关,却不料溥仪早已顾不得他这样的昔日老臣,迫不及待地做起了“满洲国”的“执政”,鄂泰贝勒不由得慨叹自己时运不济,原本以他的资历和爵位,应该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满洲国的开国元勋,不说是弄个什么总理大臣吧,至少也该做个议长什么的,又哪儿轮得到郑孝胥、张景惠那班汉臣大出风头呢?只可惜这一切都是见诸于假设的基础上,满心凄然的鄂泰贝勒一连喝了三天的闷酒,差点闹得旧病复发。 鄂泰虽说是个忠君思想非常顽固的满清贵族,但对于日本人却从来没有任何好感,尽管他一向忠于着的主子溥仪在日本的扶持下“复国”成功,重新做了皇帝,但鄂泰知道,日本人其实不过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谁要是真的相信他们那套“日满亲善”的论调,谁就是彻头彻尾的傻子。鄂泰贝勒不会忘记,当年甲午年间的黄海海战、平壤血战,他族中的几位堂兄弟先后捐躯殉国;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鄂泰贝勒举家西逃,他在北京的贝勒府却被联军中的日本军队劫掠一空,及至他追随着老佛爷慈禧太后和光绪爷返回北京,看着眼前狼藉一片的府邸,鄂泰贝勒气血攻心几乎背过气去。溥仪随着日本人跑到东北之初,鄂泰贝勒着实有些想不通,那时候瑞年不时地听到父亲躲在书房里和几个前朝同僚发着牢骚,话里话外地流露出对宣统爷的些许不满,除了抱怨溥仪对他这个老臣的忽视,就是无法理解堂堂大清皇帝为何会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来复国复位。不过,没过多久,瑞年发现父亲的口气渐渐转变了,虽说还不时地感叹溥仪对自己的忽视,但对日本人的态度却缓和了不少,甚至一向坚拒东洋人的鄂泰贝勒府的座上宾中也开始出现了日本人,为此小贝勒瑞年大为不满,鄂泰满脸狡黠地对儿子吐露了心声:“阿玛现在想明白了,宣统爷为了复国,尚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阿玛又何必一根筋地和日本人争一时之长短呢?要想恢复大清三百年的基业,咱们就得借助日本人的力量。
编辑推荐
《最后一个贝勒》是中国首部时间跨度最大的纪实抗战小说,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贝勒的跌宕奋斗史,再现了大转折时代造就的命运,一腔热血浇筑的传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