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江来 页数:252 字数:185000
前言
人生,是与每个人身形相伴、不可分离的客观事物。可以说,人生就是自己书写的等身之作,就是自己描绘的岁月长卷。无论是谁,都在有意无意地设计着、实践着各自的人生:劳动者把掌握谋生的本领、辛勤操劳、过好每一天当做本分,科学工作者把探求真理、钻研技术、发现发明看成最大的乐趣,军人把练好武艺、为国效力视为莫大的光荣,社会学者把解剖社会现象、提出解决办法作为应尽的义务,教师把传授道德和知识、培养下一代奉为神圣的职责在一个家庭里,长辈晚辈,父母子女,也都在履行着不可推卸的人生责任:抚幼、扶老、教导、孝敬人生是幸福的,也是辛苦的;人生是付出的,也是获取的;人生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是每个人的期盼。处于起步时期不断成长中的青少年,更是对人生充满好奇和憧憬: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做成什么事?与此同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接触到的其他人进行比较,选出自己喜欢的、敬佩的人,把他当成榜样来学习。小的时候,多是关注身边的人,父亲母亲、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甚至是不相识的邻居路人,都可能成为效仿的对象。长大了一些,能独自看书了,眼界渐阔大,心境渐高远,就会敬慕书中讲的成功人士,努力寻找他们的“奇特”“奥秘”之处,并视为楷模。这就说明,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能帮助青少年开阔胸襟,丰富知识,增强自信心和分辨能力,摆脱幼稚而走向成熟,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进。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曾经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世界大人物》丛书一百种,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现在,出版社又推出了这套《影响一生的世界名人》传记故事丛书,向读者展示中外各界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成就和风采。此套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链接的知识扩展,有启发思考的提问互动,有传主的名言警句,形式也别致新颖。人物传记类的图书,在尺寸之地让读者与心仪已久的名人会面,认识对方,审视自己,成为心灵中的好朋友。一本优秀的人物传记,可以给人一生的影响。在人生的旅途中,多读一些这类饱含真情实感的书,对提升自身素质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读多了,读懂了,思想自然就会有所触动,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有了“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的情怀;有了“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的抱负;有了“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的动力。而这一切,首先在于对书中人物的真正理解。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地位,不在于名气,更不在于金钱。书中的人物和我们大家一样,本来都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的经历复杂一些,他们取得的成就大一些,才对后来人有所启示。这些名人已走进历史,而“读”他们的人一代接着一代,还在不断延续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书里的人物和读书的人都是永存的,既是老朋友又是新朋友。 我向来不赞成“偶像崇拜”,因为它虚假,它僵化。如果把一些所谓“星”当“偶像”,则是太幼稚,太肤浅。书里的人物虽然都是世界级名人,然而没有哪一个是十全十美的,他们是活生生的,是真实的。每个人的成长之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开拓,去排除艰险,去创造辉煌。书中的朋友能给予读者的,是启发,是态度,是方法,这就足够了。
内容概要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后到美国留学,学习研究空气动力学,与老师一起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并创立了工程控制论。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加建设,受到美国政府的无理阻挠和迫害,五年后终于回到祖国。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技术领导职务,参加近程、中程、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发射领导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曾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书籍目录
聪颖的少年
难忘的中学生活
上海交大的高才生
改学航空
拜师冯?卡门教授
顽强的探索
火箭俱乐部
站在抗击法西斯的前线
思念祖国
向往伟大的祖国
冲破重重阻力
月是故乡明
周总理的嘱托
急起直追
第一枚导弹腾空而起
严于律己的共产党员
艰难的攀登
两弹结合壮国威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向太空挺进
为了强大的国防
新的三大战役
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
志同道合的伴侣
高风亮节
志在强国心在富民
对教育的深情关注
晚年
钱学森生平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难忘的中学生活 1923年,12岁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升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这是北京一所著名的学校,原来叫五城学堂,是北京建立最早的中学之一。学校的教师水平高,充满了爱国热情。学校的教学条件好,既关怀学生的成长,又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五四运动、声援“五卅”等爱国运动,师大附中的教师和学生们都满腔热情地积极参加。在腐败黑暗的旧中国,师大附中的确是一所难得的好学校。 来到这所学校,钱学森如鱼得水,认真地投入了学习。 学校里有几位杰出的教师给钱学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的校长(当时称为主任)是著名的教育家林砺儒先生。他率先在学校实行初中、高中三三制,又在学校的高中部开设了文科和理科,把一部分大学的基础课内容提前到高中讲授,给学有专长的学生创造了学习和钻研的条件。林砺儒亲自教伦理课,教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遵从传统的美德,培养学生仁义、善良、勤劳、俭朴和诚信的品格。他以身作则,为人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敬佩。 林砺儒主张,学习是为了理解而不是记忆;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在考试之前,既不搞死记硬背的复习,也不作临阵磨枪的准备,因为谁也猜不出来考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认真学习的学生,才能考到较好的成绩。 钱学森第一次见到林砺儒老师,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钱均夫带着钱学森到林砺儒家,准备让孩子考师大附中。林砺儒给钱学森出了几道题,让他在隔壁房间里做题,看看钱学森的水平。钱均夫和林砺儒在屋子里喝着茶,交谈起来。刚过了一会儿,钱均夫出来,看见钱学森在院子里正玩儿得起劲。他有点生气,责问孩子为什么不在屋里做题,不好好参加考试。钱学森回答说:“我早就答完了,卷子就放在桌子上。”钱均夫拿着整整齐齐的试卷给林砺儒送去,林砺儒一边看,一边赞扬。他当场宣布:“好,这个学生我收下了!” 钱学森在高中时学的是理科,他勤奋学习,到了高中毕业的时候,理科的课程已经学习到了大学二年级的水平,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他在年迈的时候回忆说:“我就是在那里度过了六年,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六年。……这个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是很深刻和现代化的。” 钱学森学的是理科,但是语文老师董鲁安是他最敬佩的老师之一。 钱学森回忆自己中学时代时说:“中学时代,我们这些青年学生的头脑里有两个伟人,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列宁。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当局所不容许的。如果说我们能较早地接受一点儿革命道理和爱国主义思想,这主要是从我们的董老师那里得到的。” 爱因斯坦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相对论究竟讲的是什么?钱学森费了很大力气,找到一本介绍相对论的书,一页一页地看下去,虽然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这本书引起了他对科学的极大兴趣。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特意选修了相对论,深入地学习钻研。 钱学森还深情地说道:“董老师特别提倡我们要多读鲁迅的文章和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他经常告诫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不论将来做哪一样工作,都要想到自己是中国人,想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这些话,深深地印在钱学森的脑子里。 董鲁安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他追求真理、渴望正义。在课堂上,他语言犀利,把语文课和国家大事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又尖锐地抨击时政,揭露社会的弊端,关心民族的安危,传播民主、科学和进步的思想。 董老师也很喜欢钱学森这个学生。几年以后,钱学森大学毕业,准备到美国留学,专程向老师辞行。董老师亲切地招呼钱学森吃一顿富有民族特色的辞行饭,特意为钱学森包了水饺。董老师深为感慨地说:“哥伦布在1492年从欧洲出发,他特别想去的地方是中国,却到达了美洲。今天,我们黄皮肤的人则是到美国去取经。” 董老师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厚厚的剪报,让钱学森仔细看一看。钱学森翻开一看,心情格外沉重。这里面搜集的是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屈辱的条件、歧视、压迫……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大片一大片地沦亡;有着悠久文明的祖国,被套上一重又一重奴隶的枷锁……这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滴着鲜血的历史啊!董老师一字一句沉痛地说:“学森,你知道,这白色的纸张,原来是中国的蔡伦发明的。这活字印刷术,也是中国人毕异发明的。他们为中国古代的文明和世界的文明作出了贡献。P9-P11
编辑推荐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影响一生的世界名人》编著者江来、肖芬。 《成长必读:影响一生的世界名人》丛书兼顾中外,选择世界上最知名的30个各类名人,聘请著名的人物传记故事作家、学者、教授,历尽两年多的辛勤耕耘编撰而成。以传记故事为载体,选择真实可信的素材,记录传主一生的传奇经历,以优美简洁流畅的文字,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全方位地讲述其成长历程、主要成就和性格身份特征,可靠、可信、可读。此外,该丛书编排形式新颖,以别具一格的副书名最大限度地表现传主的人生成就,封底用诗的语言概述传主的精彩一生。选择大量最能体现传主身份和成就的插图,间或插入与内容相关的其他图片或世界名画,直观形象,活泼美观,匠心独具。书中插入五种十几个附件链接,如“刨根问底”回答读者可能想问想知道的问题,“格言警句”选择传主比较经典的话,“时空漂流”包含与文相关的背景、传说、典故、小故事等,“成长词典”解答文中涉及到的名词术语、小知识等,“头脑风暴”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等。丛书版面活跃,注重阅读感受,是中小学生阅读人物传记故事的不二选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成长必读影响一生的世界名人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