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

出版时间:2013-2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作者:颜之推  页数:268  译者:晶昔 注释  

内容概要

  《颜氏家训》乃中国家训之祖,是北齐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佳作。这是颜之推为教育儿女所写的家训,语言真实亲切,循循善诱,禀承忠孝传家、治学修业、立身扬名的家族文化精神,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

作者简介

  颜之推著
  颜之推(531年-约595),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文学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曾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晶昔 注译
  晶昔:本名朱京晶。女,浙江义乌人,文学学士,对古文深有研究。曾任杂志社专栏编辑,现在为报纸记者。

书籍目录

颜氏家训
卷一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卷二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卷三
 勉学第八
卷四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卷五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卷六
 书证第十七
卷七
 言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章节摘录

卷一序致第一【题解】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诗人、文学家,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在序里,他交代了自己写这本书的原因。他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整理了出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证,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③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⑤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⑥。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⑦范世⑧也,业以整齐门内⑨,提撕⑩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注释】①诚孝:即忠孝,隋朝人为了避隋文帝父杨忠之讳而将“忠”改为“诚”《隋书》所引当时名臣言论文章,“忠臣”例作“诚臣”,如:《皇甫绩传》引皇甫绩与顾子元书:“何劳踵轻敝之俗,作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骁雄之志。”《杨素传》引隋炀帝手诏:“古人有言曰:‘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许善心传》引隋文帝之言:“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②检迹:检点行为。是六朝时习用语,意思是行为自持,不放纵。③立身:立身,指处世、为人。《孝经•开宗明义章》:“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④诸子:一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学者阐述儒家学说的著述,如《隋书•经籍志》记载魏晋以来的徐干《徐氏中论》、王肃《王子正论》、杜恕《杜氏体论》、顾谭《顾子新语》、谯周《谯子法训》、袁准《袁子正论》、夏侯湛《新论》等书。⑤递相:互相。⑥屋下架屋、床上施床:皆六朝人习用语,比喻毫无创新、不必要的重复。⑦轨物:作为事物的规范。⑧范世:作为世俗的模范。⑨业以整齐门内:即以整齐门内为业。业,功业,功用。门内,指家庭内部。⑩提撕:扯拉,提引。引申为提醒、教导。《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笺》云:“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暴谑(xuè):过分的笑闹。傅婢:保姆,侍婢。斗阋(xì):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阋,争斗。《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寡妻:正妻。【译文】古代圣贤们著书立传,都是教导人要忠诚孝顺,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为人者建功立业,可使美名播扬,这些道理,之前早都有人讲得很全面了。魏晋以来,一些学者也是在重复地讲述这些道理,做无谓的重复,互相模仿学习,毫无创新。如今,我之所以要再写这部《家训》,并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是用来整顿自家门风,教育子孙后代。同样的话语,会因为出自亲近的人之口而被相信;同样的命令,会因为是自己所佩服的人发出而去执行。要制止小孩的胡闹嬉笑,那么师友的训诫就不如保姆侍婢等就近照料之人的指挥来得有效果;要阻止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那么尧舜的教导,就不如妻子的劝解来得奏效。我希望这本书里的话语能被你们所遵从信服,它所起到的作用,正如那温厚亲近的保姆侍婢或良言相劝的妻子一般。吾家风教①,素为整密。昔在龆龀②,便蒙诱诲③;每从两兄,晓夕温凊④,规行矩步,安辞定色⑤,锵锵翼翼⑥,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⑦,问所好尚⑧,励短⑨引长,莫不恳笃⑩。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注释】①风教:门风家教。风、教,同义。《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②龆龀(tiáo chèn):儿童垂髫换齿时,指童年。龆,通“髫”,指儿童下垂的头发。龀,儿童换齿。③诱诲:诱导教诲。④温凊(qìng):即冬温夏凊。这是古代子女奉养父母之举。《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凊,扇席使凉。⑤安辞定色:指言语得当,神色安详。⑥锵锵:形容行走时大方得体的样子。翼翼:形容行为举止恭敬谨慎的样子。⑦优言:褒奖、赞美之言。⑧好(hāo)尚:喜好和崇尚的东西。⑨励短:磨砺以改正短处。励,通“砺”。⑩恳笃:恳切。丁:遭遇,古时称遭逢父母死丧为丁忧。荼寥(tú liāo):荼的味道很苦,蓼的味道辛辣,因此用来比喻艰难困苦,这里喻指丧父。家涂:家道。索然:离散零落的样子。鞠:生养,抚育。不切:不够严厉。《礼》、《传》:《礼》、《传》与《诗》、《论》对文,《诗》、《论》既指《诗经》、《论语》,则《礼》、《传》指《礼记》及《春秋》经传。《颜氏家训》“礼经”一词出现频率极高,至其据《礼经》所引,则多为《礼记》之文。则“传”固为解经之说,西汉戴德、戴圣兄弟传先儒说礼之文,分别为《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从体例上说,实“传”而非“经”;然《颜氏家训》行文用例,“礼经”为一词,“礼、传”为二词;“礼经”即为“礼、传”之礼。属(zhǔ)文:写文章。肆欲轻言:指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不注意言行。习若自然:习惯成自然。铭肌镂骨:铭心刻骨,比喻感受极其深刻。【译文】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谨。在我小的时候,就受到诱导教诲,每天跟随两位兄长孝顺奉养父母。我们言谈举止循规蹈矩,言语得当,神色平和,总是恭敬谨慎又大方得体地去面见父母。父母经常褒奖我们,问我们的喜好和崇尚的东西,勉励我们改正缺点,引导我们发扬长处。在我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道中落,全家离散零落。哥哥抚养我,极其辛苦,他为人仁厚而少威严,教导不够严厉。我当时虽也诵读《礼记》及《春秋》经传,又对写文章稍有爱好,但很大程度上受到世俗熏陶,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且不修边幅,不讲仪表。到了十八九岁,我才稍加磨炼,却因种种习惯已成自然,短时间内难以去除。直到二十岁以后,才少犯大的过错,不过还是常有心是口非,理智与情感相矛盾的时候。夜里反省白天的错误,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自己也常叹息,正是由于缺乏教育才会到这一地步。回想起平生的意向志趣,这种感受很是刻骨铭心,绝不仅仅是读读听听古书上的训诫就能体会得到的。所以,我写下这二十篇《家训》,给你们作为借鉴。教子第二【题解】在这一篇当中,颜之推主要讲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他提倡要重视子女幼年时的教育,强调好的品德和行为都应当从小就开始教导,不可以轻忽放纵。在表明这些观点时,他用一些颇有警示意义的历史故事来训诫子女,颇有深意。对于家中的孩子,作为父母要一视同仁,不可有所偏爱;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当严则严,要有正确的导向。上智不教而成①,下愚虽教无益②,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③,耳不妄听,音声滋味④,以礼节之。书之玉版⑤,藏诸金匮⑥。生子咳提⑦,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⑧,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⑨数岁,可省笞⑩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注释】①上智:绝顶聪明。②下愚:愚笨至极。《论语•阳货》篇:“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③不邪视:不看不该看的东西。④滋味:指日常饮食。⑤玉版: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⑥金匮(kuì):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引文语出汉代贾谊《新书•胎教》:“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⑦生子:王利器云:“各本都做‘子生’,《司马温公家范》三、《事文类聚》后集六引亦作‘子生’。此从抱经堂本。”咳提:指小儿啼哭、笑闹,代指幼小之时。提,通“啼”。王利器云:“一本作‘孩提’。案:《家范》、《事文》引正作‘孩提’。”⑧师保:古代担任教导皇室贵族子弟的官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固:一再。明:使明由。《大戴礼记•保傅》:“故孩提,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也。”⑨比及:及至,等到。⑩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人。运为:行为。诃:大声斥责,责骂。有识知:有辨别认知能力,即懂事。谓法当尔:认为事理应当如此。逮:及至,等到。成长:长成,长大成人。诚哉:确实如此。【译文】绝顶聪明的人不用教育也可能成才,愚笨至极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可能不起作用,而绝大多数智力中等的普通人,不教育就不会懂得事理。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嫔妃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就出去住到寝宫以外的宫殿里,不看不该看的东西,不听不该听的东西,日常休闲生活以及饮食都会有所节制,还要把这些写到玉片上,藏进铜柜里。到孩子出生后,尚未懂事之时,负责教导这些皇室贵族子弟的师保就要给他们讲解孝、仁、礼、义。在普通的平民百姓家里,纵使不能这样,也应在孩子幼小时便开始教导他观察别人,辨别道理,让他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去做,等到他长大几岁,就不必对他使用鞭打的惩戒以求反省。父母如果威严又不失慈爱,子女自然也就敬畏谨慎而又孝顺。我看到世上有些父母,对孩子不多加教育而是一味溺爱,不能那样子。孩子平日里为所欲为,父母却放纵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笑,孩子懂事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到时骄傲怠慢已经成习惯,再去制止,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到孩子长大成人,就成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孔子所谓“从小养成的东西就如天性一般,习惯了成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确实如此。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①其罪恶;但重②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③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④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注释】①陷:使……陷入。②重:难。颜色:脸色。③楚挞(tā):杖打。楚,打人用的荆条。挞,打。④艾:草本植物,叶制成艾绒,可供针灸用。【译文】一般人不教育子女,并不是想要子女做恶犯罪,只是不愿意看到孩子受责骂而脸色难看,不忍心孩子因杖打而身上痛楚。用生病来作个比喻,难道生病不该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吗?再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王大司马母魏夫人①,性甚严正②。王在湓城③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④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⑤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⑥,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⑦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⑧,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⑨抽肠衅鼓云。【注释】①王大司马:指梁朝名臣王僧辩。王僧辩,字君才,起家为湘东王国左常侍,迁贞威将军、武宁太守、振远将军、广平太守等职。梁元帝时,以平侯景之乱、收复建康之功,进授镇卫将军、司徒,改封永宁郡公,食邑五千户。梁元帝殁后,王僧辩为齐主高洋所胁,欲纳贞阳侯渊明为梁嗣。贞阳侯践伪位,授王僧辩大司马,领太子太傅、扬州牧,余悉如故。陈霸先自京口率兵十万,袭建康,收斩王僧辩。《梁书》有传。②严正:品性严谨、方正。③湓(pén)城:湓浦,是湓水汇入长江之处。即今江西九江。④少:同“稍”。⑤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⑥行路:路上的行人。汉、魏、南北朝人习用语,也指陌生人。⑦掩:遮蔽,掩盖。⑧婚宦:结婚和为官,这里指成年。⑨周逖:《梁书》无周逖,《陈书》有《周迪传》,云“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梁元帝授迪持节、通直散骑常侍、壮武将军、高州刺史,封临汝县侯,邑五百户”。卢文劭疑周逖即周迪,云“其人强暴无信义,宜有斯事”。衅:以牲血涂抹器物进行祭祀。【译文】王大司马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大司马在湓城时(今江西九江),做统领三千人的将领,年纪已过四十,但凡有稍不称魏老夫人意的地方,老夫人仍然用棍棒教训他。正因如此,王大司马才成就了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个学士,聪明有才华,从小被父亲娇宠,疏于管教。他要是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他父亲就遍告过往的行人,一年到头赞不绝口;他若是有什么事做错了,他父亲便为他遮掩粉饰,只在心里期望他能悄悄改掉。这个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而触犯了周逖,被周逖杀掉,肠子都被抽了出来,鲜血则被涂抹在了战鼓上。父子之严,不可以狎①;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②以上,父子异宫③,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④,此不简之教也。或⑤问曰:“陈亢⑥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注释】①狎(xiā):亲近而不庄重。②命士:指受朝廷爵命的士。③宫:房屋,住宅。④悬衾箧(qiè)枕:把被子晾晒好,把枕头放进箱子里,形容对父母恭敬周到。⑤或:有人。⑥陈亢:孔子弟子。《论语•季氏》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父子之间的相处,应当是亲近又不失庄重;骨肉之间的相处,不能简慢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无法真正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则容易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前在朝廷上封官加爵的人,和子女分房住,正是为了不过分亲近;子女为父母按摩挠痒,铺床叠被,正是以防怠慢的做法。有人问说:“陈亢听说了孔子疏远儿子的事,感到高兴,这是为什么呢?”我回答说:“是有这么回事。看来孔子不亲自教诲儿子,是由于《诗经》中有讽刺的言辞,《礼记》中有避嫌的告诫,《尚书》中记有背道淫乱的事情,《春秋》中有对邪僻的讥讽,《周易》中有包容万象的解释。很多事情,父子之间倒是不便谈论了,因而就不亲自教授了。齐武成帝子琅邪王①,太子母弟②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③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④。帝每面称⑤之曰:“此黠⑥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⑦,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⑧;尝朝南殿,见典御⑨进新冰,钩盾⑩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注释】①齐武成帝:北齐第五位君王高湛(537—568)。小字步落稽,公元561—565年在位,谥武成皇帝,庙号世祖。乃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是北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生平事迹见《北齐书》本纪。琅邪王:高俨。字仁威,乃北齐武成帝第三子,初封东平王,武成帝崩,改封琅邪王。后因跋扈专权,为其兄北齐后主高纬赐死。生平见《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②母弟:同一个母亲所生的胞弟。③笃爱:厚爱。④东宫:太子所居之处,代指太子。准:比照。⑤面称:当面夸奖。⑥黠(xiā):聪明。⑦礼数: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优僭:指享受待遇过于优厚,多有僭越。⑧乘舆:皇帝的车子,后用以代指皇帝。⑨典御:古代主管帝王饮食的官员。⑩钩盾:古代官署名。主管皇家园林等事项。(gòu):通“诟”,骂。分齐(jì):本分定限的意思。率:大多,大都。叔段:即春秋时期郑国的共叔段,乃郑武公次子,与郑庄公为同母兄弟。因受其母武姜过分宠爱,骄横跋扈,郑庄公时欲起兵造反,为其兄庄公所败,出奔共地,因称共叔段。州吁:春秋时期卫国公子,乃卫庄公之子、卫桓公异母弟,为庄公宠妾所生,暴戾好武,善于谈兵,深得庄公宠爱。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弑其兄桓公而即位。州吁弑兄自立,又穷兵黩武,不得国人拥戴,在位不足一年,即被卫国大臣石碏设计杀死。坐:获罪的因由。薨(hōng):古代称侯王死为“薨”。【译文】齐武成帝的儿子琅邪王,和太子是一母所生的胞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穿的吃的都与东宫太子相同。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必当有所成就。”等太子即位当了皇帝,琅邪王搬到了别宫居住。他的待遇仍然十分优厚,超过其他为王的弟兄,然而即便是这样,太后认为优待还是不够,常为此跟皇帝去讲。琅邪王长到十来岁的时候,骄纵蛮横,毫无节制,吃穿用度各个方面都要和皇帝平齐。有一次,琅邪王去南殿朝拜,见典御官(古代主管帝王饮食的官员)向皇帝进献了刚从地窖里取出的冰块,钩盾官(主管皇家园林)进献了早熟的李子。回到自己府里以后,他就派人去索取这些东西,结果没能要到手,为此他大发脾气,骂道:“皇帝有的东西,我为什么没有?”他的言行不知分寸到了这个程度。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大多指责他好像春秋时期的共叔段、州吁一样。后来,琅邪王讨厌宰相就假传圣旨要把他杀了,行刑时,又担心有人来救,竟然命令手下的军士守住皇帝所在的宫殿大门。他虽没有反叛的意思,皇帝还是因为这个事情把他抓了起来,后来也是因此获罪而被处死。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①。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②之死,母实为之;赵王③之戮,父实使之。刘表④之倾宗覆族,袁绍⑤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⑥也。【注释】①矜:怜悯,同情。②共(gōng)叔:即叔段,见前注。③赵王:指汉高祖与戚夫人的儿子赵隐王如意,汉高祖曾经想立他为太子,后因大臣阻止而作罢。高祖死后,吕后将戚夫人囚禁,制成“人彘”,并将赵王如意毒死。④刘表(142—208):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名士,汉室宗亲,领荆州牧,汉末群雄之一。因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以降,荆州遂没。⑤袁绍(?—202):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出身名门望族,其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曾为反董卓联军盟主,后领冀州牧,一度占有冀、青、并、幽四州之地,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并于两年后病死。⑥灵龟明鉴:古人以龟壳占卜,以铜镜照形,故以此二物比喻可资借鉴的事。【译文】人们疼爱自己的子女,很少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从古而今,这造成的弊病已经很多了。才德兼备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喜欢,但那些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当得到怜惜和爱护。被父母偏宠的孩子,虽然父母是想优待他,其实反而可能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实际就是因他母亲偏爱。赵王如意被杀,实际也是他父亲造成的。其他如刘表的宗族倾覆,袁绍的兵败失地,这些事例都像灵龟、明镜一样可供借鉴啊!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①,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②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③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注释】①书疏:指文书信函等的书写工作。②伏事:即服侍。伏,通“服”。③俛(fǔ):同“俯”,低头。【译文】齐朝有一位士大夫,曾经对我说:“我有个孩子,现在已经17岁了,通晓文书信函的写作,我就教他讲鲜卑语,教他弹奏琵琶,等他掌握了,就用这些特长去为王公们效劳,众人没有不宠爱他的,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我当时低着头,没有回答。这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真令人诧异啊!就算做那样的事情可借机当上宰相,我也不愿让孩子们这样做。兄弟第三兄弟第三【题解】这一部分讲的是如何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兄弟之情”,自当是深厚的。父母健在的时候,兄弟要相亲相爱;父母去世之后,兄弟之间更应该相互扶持,互助互爱。颜之推讲到了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对于治家的重要性。如果兄弟之间不友爱,那么子侄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家庭之间的关系,也可能随之淡化。在文章中,他还论述了一些影响兄弟关系的因素,语言朴素,却是情真意切。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①,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②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③,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④,学则连业⑤,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⑥衰也。娣姒⑦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⑧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⑨悌深至,不为旁人⑩之所移者,免夫!【注释】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也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②分形连气:形体气息相通。③挈(qiè):扶持。④传服:指大孩子用过的衣服继续给下面小的孩子穿。⑤连业:哥哥用过的经籍,弟弟又接着使用。业,古代书写经籍的大版。⑥少:通“稍”。⑦娣姒(dìsì):兄弟之妻互称,即“妯娌”。娣,弟妹。姒,嫂。《尔雅•释亲》:“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⑧节量:节制度量。⑨友:兄弟相亲。悌(tì):敬爱兄长。⑩旁人:指兄弟各自的妻子。移:改变。【译文】有了人群然后才有夫妻,有了夫妻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里的亲人,就这三种亲属关系。由此三种关系发展出去,产生“九族”,九族都是来源于这三种亲属关系,所以这三种关系在人伦中非常重要,不能不认真对待。兄弟,是血脉相连的人。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左手牵一个,右手拉一个;这个扯着父母的衣襟,那个拉着衣服的后摆;在同一个几案上吃饭;哥哥穿过的衣服传给弟弟;哥哥用过的课本,弟弟上学后继续用;就连游学,兄弟俩也是去同一个地方;即使用人悖礼乱来,但对自己的兄弟也不能不相亲相爱。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大家各有各的妻,各有各的子,即使是有忠诚厚道的人,兄弟间的感情却是渐渐减弱。至于妯娌,比起兄弟来,就更疏远淡薄了。如今让感情疏离淡泊的妯娌来节制度量亲密深厚的兄弟感情,那就好比是在那方的底座上加个圆盖,必然是不合适的。只有相亲相爱,感情深厚到不受别人影响而改变的兄弟,才可避免上述情况。二亲既殁①,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②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③,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④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⑤。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⑥,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注释】①殁(mò):死。②先人:指已死亡的父母。③分气:分得的父母的血气。④望:期望。⑤地亲:情感亲近。弭:止息。⑥楹:厅堂前的柱子。沦:没落,塌陷,这里指摧折。【译文】双亲去世后,留下兄弟相对,大家应当相互照顾,如影随形般亲密。互相爱护先辈给的躯体,互相珍惜从父母那里分得的血气,不是兄弟的话,什么人会这样互相爱怜呢?兄弟之间的关系,与他人不一样,要求高反而容易生出埋怨,而关系亲近,容易消除隔阂。譬如住的房屋,出现了一个小洞就补上,出现了一条细缝就填好,那就不会有倒塌的危险;假如有鸟雀和老鼠在房上和房基里打洞也不忧虑,刮风下雨也不防御,那么就会墙崩柱摧,无从挽回了。那身侧的侍妾女子就好比那打洞的雀鼠,妻子就好比那大风雨,怕是要更加厉害啊!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①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②,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注释】①群从:与“子侄”同辈的族中子弟。②行路:陌生人。踖(jí):践踏。蹈:踩。【译文】兄弟要是不和睦,子侄辈就不会相互友爱;子侄辈要是不友爱,整个家族中的子弟都会互相疏远,感情淡薄;族里的子侄辈们要是疏远不亲密,那僮仆大概就成仇敌了。如果真变成这样,即使走在路上的陌生人都要来踩踏轻贱这样的兄弟了,有谁会来救呢?世人中,有些人能够结交天下之士,并与他们相处融洽,却不知道敬重自己的兄长,为什么他能和那么多人相处融洽却不能好好对待自己仅有的一两位兄长呢!世人中又有能统率几万大军的人,却不能善待自己的弟弟,为什么只能跟疏远的人相处而不能亲近弟弟呢!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①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②者,鲜③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④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注释】①伫(zhù):久立。②间:隔阂,嫌隙。③鲜(xiǎn):少。④恕己:用宽恕自己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译文】妯娌之间,纠纷最多。即使是亲姐妹,与其让她们成为妯娌住在一起,不如让她们远嫁不同的地方,这样她们长久分离之后反而会期待着相聚的日子。其实就算是妯娌彼此是陌生人,一起到了同一个地方,能做到不生出嫌隙的实在也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家在一个家庭中操办家事,难免各怀私心,肩负重大责任时,心底却挂念着个人的恩怨;如果妯娌间能互相宽恕原谅,拿对方的孩子如自己的孩子般爱护,那这类妯娌不和的麻烦就不会发生了。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刘琎①尝与兄连栋隔壁。呼之数声不应,良久②方答;怪问之,乃曰:“向来③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注释】①刘琎(jīn):方轨正直,为世所重。②良久:许久。③向来:刚才,刚刚。【译文】人们不肯用像对待父亲那样的态度来敬重兄长,又怎么能埋怨兄长对自己不像疼爱家中孩子一般呢?由此可以看出,是人们缺乏对自身的观照。沛国的刘琎曾与哥哥刘挨着住,房间只隔着一层墙壁。有一次,刘喊刘琎,连叫几声都没有声音答应,过了好长时间,才听见他答应。刘感到奇怪,问原因,刘琎说:“因为刚才还没有穿戴好衣帽。”以这样的态度敬重兄长,才可以免除隔阂。江陵①王玄绍,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爱友,所得甘旨②新异,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③色貌,相见如不足者。及西台④陷没,玄绍以形体魁梧,为兵所围,二弟争共抱持,各求代死,终不得解,遂并命⑤尔。【注释】①江陵:地名。齐梁荆州治所所在。②甘旨:美味的食物。③孜孜:勤勉的样子。④西台:指荆州治所江陵。因在建康之西,故称西台。⑤并命:为汉、魏、南北朝人习用语,即一同死去。【译文】江陵的王玄绍和他的弟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别友爱,谁要得到美味新奇的食品,都是三人在一起共享,绝不会有谁先去品尝。兄弟间热诚的态度溢于言表,每次相见,总觉得在一起的时间不够。到了江陵陷没的时候,玄绍因为体形魁梧,被敌兵包围,两个弟弟争着抱住他,请求替哥哥去死,但并没有因此消解厄运,最终三人被一同杀害。后娶第四后娶第四【题解】后娶,说的是妻子死后丈夫续弦再娶的事。续弦后娶的妻子,往往会与前妻的子女产生矛盾,家庭内这种矛盾的冲击,很可能会导致骨肉分离,家庭破碎。通过引用一些鲜明的例子,颜之推分析了后夫和后妻对待前人子女的不同态度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因此劝诫人们,对待这个事情,一定要慎重。在文章中,他还记叙了当时南北地区后娶的一些习俗。吉甫①,贤父也,伯奇②,孝子也。以贤父御③孝子,合得终于天性④,而后妻间⑤之,伯奇遂放⑥。曾参⑦妇死,谓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骏丧妻⑧,亦谓人曰:“我不及曾参,子不如华、元⑨。”并终身不娶,此等足以为诫。其后,假继⑩惨虐孤遗,离间骨肉,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慎之哉!慎之哉!【注释】①吉甫:即尹吉甫,周宣王时大将,曾领兵北伐猃狁。②伯奇:尹吉甫之子,以孝闻名,为后母所谗,被尹吉甫逐出家门。③御:约束,管教。④天性:父子之间相互关心爱护的天性。⑤间:离间。⑥放:被放逐。⑦曾参:孔门弟子,据传是《大学》《孝经》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曾子,是子思子的老师,在早期儒家传承中有重要地位。⑧王骏:西汉人,其父乃西汉昭帝、宣帝时期名儒王吉(字子阳)。汉成帝时,王骏任京兆尹,名震一时。⑨华、元:曾子的两个儿子曾华、曾元。⑩假继:继母。【译文】吉甫是个贤明的父亲,伯奇是个孝顺的儿子,这样的父子俩,自然是相亲相爱的,但是由于吉甫后来娶的妻子挑拨离间,儿子伯奇因此遭到了放逐。曾参的妻子死去后,他对儿子讲:“我比不上吉甫贤明,你也比不上伯奇孝顺,所以我不愿再娶。”王骏的妻子死去后,他也对劝他续弦的人说:“我比不上曾参,我的儿子比不上曾华、曾元。”曾参与王骏这两位都是终身没有再娶的。这些事例都足以让人引以为戒。在他们二人之外,继母残酷虐待前妻的孩子,离间父子骨肉关系,让人伤心的断肠事,实在是数不胜数。所以,对于再娶这件事,要谨慎行事,谨慎行事啊!江左不讳庶孽①,丧室②之后,多以妾媵终家事③;疥癣蚊虻④,或未能免,限以大分⑤,故稀斗阋⑥之耻。河北鄙于侧出⑦,不预人流⑧,是以必须重娶,至于三四,母年有少于子者。后母之弟,与前妇之兄,衣服饮食,爰及婚宦,至于士庶⑨贵贱之隔,俗以为常。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⑩,谤辱彰道路,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悲夫!自古奸臣佞妾,以一言陷人者众矣!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仆求容,助相说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此不可不畏。【注释】①庶孽(niè):古代称妾所生子女为庶孽,如《史记•商君列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子也。”②丧室:指死了妻子。③妾媵(yìng):侍妾。终:继续管下去。④疥癣蚊虻(méng):这里指家庭内部的一些小的矛盾纠纷。⑤大分:名分。⑥斗阋(xì):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阋,争斗。⑦河北:黄河以北地区。侧出:妾所生的子女。⑧人流:有身份者的行列。⑨士庶:士族和庶族。⑩辞讼:诉讼,打官司。盈:满。黜:贬低。辞迹:言语,行迹。此句指传扬先辈隐私。祖考:指祖先。考,指已去世的父亲。【译文】江东一带的人不避忌妾侍所生的孩子,正妻死了以后,多由小妾来主持家事;家庭内的小纠纷或许不能避免,但限于小妾的地位名分,家里很少发生兄弟争斗这种有辱家门的事情。在黄河以北的地区,则鄙视婢妾生的孩子,把他们当下等人看,不给他们平等的社会地位。所以正妻死后,男人必须再娶,有的甚至要重娶三四次,这样,继母的年龄有时会比前妻儿子还小。后母生的孩子(弟弟)和前妻生的孩子(兄长),会在衣服饮食以及婚姻仕途上有所差异,甚至会有士人与庶人、贵族与下等人一样的差别,当地人对此也习以为常。父亲死后,家里的人因闹纠纷而诉讼至官府,诽谤辱骂之声连路人都能听到,前妻之子辱骂后母是个妾,继母贬损前妻之子是仆役。他们肆意宣扬去世父亲的事迹,暴露家中先人的是非好坏,想以此证明自己很有道理,这样的事情在那些再娶的家庭里经常发生。可悲啊!从古以来奸臣小妾用一句话来置人于死地的事多得很呢!何况继母借助夫妻间的关系和情义,日夜在丈夫面前说他人的坏话,家中婢仆为了讨主子的欢心,帮着劝说引诱,日子一久,哪里还会有孝子呢?对此不可以不警惕。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沉惑之僻①,亦事势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与我子争家,提携鞠养②,积习生爱,故宠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学③婚嫁,莫不为防焉,故虐之。异姓④宠则父母被怨,继亲⑤虐则兄弟为仇,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注释】①沉惑:沉迷,迷惑之意。僻:通“癖”,癖好,不良嗜好。②鞠养:抚养,养育。鞠,生养,抚育。③宦学:做官和进学。④异姓:前夫之子,因为子女跟从父姓,和继父不同姓,所以称“异姓”。⑤继亲:后母。【译文】一般人的习性是,丈夫大多宠爱后娶的妻子生的孩子,后娶的妻子则多少会虐待前妻的孩子。这不只是因为妇人心怀妒忌,丈夫沉迷女色,也是事物发展的形势促成的。前夫的子女,不敢和我的孩子争夺家业,将他提携抚养,天长日久自然生爱,因而宠爱他;前妻的孩子,年龄常常居于自己所生孩子之上,无论学业做官婚姻嫁娶,没有不防范的,因而虐待他。前夫的孩子受宠则父母遭怨恨,继母虐待前妻之子则兄弟成仇敌,家庭里发生这类事情,都是祸患。思鲁等从舅殷外臣①,博达之士也。有子基、谌,皆已成立②,而再娶王氏。基每拜见后母,感慕③呜咽,不能自持④,家人莫忍仰视。王亦凄怆⑤,不知所容,旬月求退,便以礼遣,此亦悔事也。【注释】①思鲁:字孔归,颜之推的长子。从舅:母亲的叔伯兄弟。②成立:长大成人。③感慕:感念思慕,这里指思念生母。④自持:自我克制。⑤凄怆:凄苦悲伤。【译文】思鲁的表舅殷外臣,是一位博学通达的读书人。他有两个孩子,名叫殷基、殷谌,都已经长大成人,后来,殷外臣续弦娶了王氏为妻。殷基每次拜见后母,都会因为思念生母而痛哭失声。家里人都低下头去不忍心看他。王氏也十分难过,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过门还不到十天,就要求退婚,殷家只好依照礼节将她送回娘家,这样看来,续娶还真是一件令人懊悔的事情啊!《后汉书》曰:“安帝时①,汝南薛包孟尝②,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闻。及父娶后妻而憎包,分出之。包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殴杖。不得已,庐于舍外③,旦入而洒扫④。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⑤,昏晨不废⑥。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后行六年服,丧过乎哀⑦。既而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顿者,曰:‘吾少时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其朽败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数破其产,还复赈给。建光中,公车特征⑧,至拜侍中⑨。包性恬虚,称疾不起,以死自乞。有诏赐告归也。”【注释】①安帝:东汉安帝刘祜(94—125),汉章帝孙,清河王刘庆子。汉延平元年(106)八月,殇帝不幸早夭。邓太后与其兄车骑将军邓骘密谋,迎立13岁的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②汝南:汉代郡名。薛包:字孟尝,东汉安帝时人,著名孝子。③庐:指搭建草棚。舍:屋舍,房子。④洒扫:洒水扫除污垢。《诗经•大雅•抑》:“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⑤里门:乡里之门。古人聚族列里而居,里有里门。⑥昏晨不废:坚持早晚向父母请安,从不间断。昏晨,指定省之礼。《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昏定而晨省。”⑦丧过乎哀:守丧超过哀礼的限制。古代父母死,子女服丧三年,薛包行六年服,所以说“丧过乎哀”。⑧公车: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特征:特意征聘。⑨侍中: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译文】《后汉书》上说,东汉安帝时期,汝南有个叫薛包的人,他喜欢学习,举止稳重,母亲已去世,他因孝顺而闻名乡里。他的父亲再娶之后,就开始不喜欢他,将他逐出了家门。薛包站在家门外,日夜号啕痛哭,不肯离开,他父亲就用棍棒殴打他,薛包只好在家门外搭了一间茅草屋暂时居住,依然每天早间和晚间在家门口向父母请安。这样过了一年多,父母感到惭愧了,让他重新搬回到家中。父母过世后,薛包守了6年丧,远远超出了服丧的正常期限。后来,弟弟要求分家,薛包劝阻不了,就平均分配了家中财产,又自己留下了年老的仆人,还说:“这些仆人跟我在一起的时间长,你使唤不惯。”田地房屋,薛包又把荒废的留给自己,还说:“这些是我年轻时经营过的,比较有感情。”家中器物,薛包又取了陈旧甚至破败的,说:“这些我平时用惯了。”后来弟弟多次败了家产,薛包多次出手救济。建光年间,官府特地聘用薛包,要封他做侍中,但薛包生性淡泊,称病卧床不起,乞求回家终老,朝廷只好下诏书让他回家养病去。治家第五治家第五【题解】在这一篇中,颜之推主要阐述了自己对治家的看法。父母想要子女孝顺,就要对子女慈爱;兄长想要弟弟敬爱,就要爱护他们;丈夫想要妻子顺从,就要对妻子体贴。治家也同治国一样,要赏罚分明,这样才会事事井井有条,而勤俭持家,宽严有度,也不失为一种“原则”。他强调在家中,成员之间人人平等,才能真正做到互敬互爱。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重男轻女和虐待儿媳的现象比较普遍,颜之推也强调了治家要从小事抓起,丝毫不容懈怠。夫风化①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②。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③,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④,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⑤,非训导之所移也。【注释】①风化:风俗,教化。②先:前人。后:后人。③逆:忤逆,不孝。④陵:通“凌”,侵侮。⑤摄:通“慑”,使人畏惧。【译文】教育感化要从上向下推行,前人影响后人。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会温顺。如果父亲慈爱,儿子还要叛逆,哥哥友爱,弟弟还是傲慢无礼,丈夫仁义,妻子还是凶悍泼辣,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只能用刑罚杀戮来使他们畏惧,而不是用训诲就能改变的了。笞怒废于家,则竖子①之过立见;刑罚不中②,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注释】①竖子:未成年的人。②中:适当,合适。《论语•子路》篇:“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译文】家里如果取消了鞭笞一类的体罚,孩子们就会犯很多错。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会不知道怎么样才好。治家的宽严标准也和治理国家一样。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①。”又云:“如有周公②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③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注释】①孙:同“逊”,恭顺。固:鄙陋。②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天下,知礼作乐,是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③恤:体恤,救助。【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又说:“如果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只要他既骄傲又啬吝,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样说来,是应该节俭而不应该吝啬。节俭,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面对困难危急的人也不肯救助。现在舍得施舍的人常奢侈无度,厉行节俭的人又变得悭吝小气。如果能够施舍而不奢侈,节俭又不吝啬,那就很好了。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①,桑麻以衣。蔬果之畜②,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③,埘圈之所生④。爰及栋宇器械,樵苏⑤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⑥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⑦焉。【注释】①要当:最重要的是。稼穑(sè):泛指农业生产。②畜:蓄积。③豚:小猪,泛指猪。善:通“膳”。④埘(shí):鸡窝。圈:猪圈,牛羊圈。⑤樵苏:做燃料用的柴草。⑥赡:足。⑦不逮:不及。【译文】老百姓生活中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播收庄稼获取食物,种植桑麻以解决穿衣的问题。蔬菜瓜果的积蓄,是来自果园菜圃的出产。鸡肉,猪肉等美食,则来自于鸡窝猪圈的蓄养。房屋里的器具、柴草蜡烛等,没有一样不是靠耕种养殖得来的。那种懂得管理家业的人,即便是不出门去也能保证家中生活必需品都够用,只不过家里没有一口盐井罢了。如今,北方地区的家庭一般都能做到节俭,以保障衣食所需。江南一带的风气较为奢侈,比不上北方人会持家。梁孝元世,有中书舍人①,治家失度,而过严刻。妻妾遂共货②刺客,伺醉而杀之。【注释】①中书舍人:官名。原称中书省通事舍人,为中书省属官,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甚重。③货:买,买通。【译文】梁朝孝元帝的时候,有一位中书舍人,治家失度,对待家人过分严厉,妻妾就买通了刺客,趁他喝醉酒时杀了他。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①,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②:此亦为家之巨蠹③矣。【注释】①然诺:应允诺言。②侵耗:侵吞克扣。乡党:泛指乡里。③蠹(dù):蛀虫。这里指为害家庭的人或事。【译文】世上的一些名士,只讲究宽厚仁慈,以至于用来款待客人的食物,都会被仆人私下减少,承诺接济亲友的东西,都会被妻子克扣数量,家里甚至出了侮辱宾客,侵犯乡里的事,这样也是一大弊病啊!齐吏部侍郎房文烈①,未尝嗔怒,经霖雨②绝粮,遣婢籴米③,因尔逃窜,三四许日,方复擒之。房徐曰:“举家④无食,汝何处来?”竟无捶挞。尝寄人宅⑤,奴婢彻⑥屋为薪略尽,闻之颦蹙⑦,卒无一言。【注释】①房文烈:北齐大臣。其父景伯,为房法寿族子,见《北史•房法寿传》。②霖雨:连绵大雨。③籴(dí)米:买米。④举家:全家。⑤寄人宅:以宅寄人,把房子借给别人居住。⑥彻:通“撤”,拆毁。⑦颦蹙(pín cù):皱眉蹙额。不高兴的样子。【译文】北齐的吏部侍郎房文烈,从不轻易发怒,连天大雨家中断粮,他就派一名侍女去买米。侍女竟然趁机逃跑,过了三四天才被人抓住。房文烈语气和缓地对她说:“一家人都没饭吃了,你跑哪儿去啦?”竟然没有痛打侍女一顿。房文烈曾把房子借给别人住,奴婢们把房子拆了当柴火烧,都快拆光了,房文烈听后只是皱了皱眉,都没有多说什么。裴子野①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②,贪积已甚③,家僮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④,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⑤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⑥,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⑦獐肉;婿恨其单率⑧,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俛仰⑨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注释】①裴子野:南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几原,河东闻喜人,著有《雕虫论》。其曾祖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祖父裴骃,著有《史记集解》,都是著名史学家。②邺下:即北齐首都邺城,在今河北临漳。领军:官名。东汉建安四年(199)置此官,后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兵。③已甚:过甚,太过。④率(lǜ):规格,标准。⑤籍:指登记家财,予以没收。⑥奥博:富裕,积蓄丰厚。⑦脔(luān):切成小块的肉。⑧单率:待客之礼简单草率。⑨俛(fǔ)仰:周旋,应付。俛,同“俯”。【译文】裴子野总是收养远亲故旧中饥寒交迫不能自救的人。他家里一向清贫,遇上水旱灾,用二石米煮成稀粥,只能勉强让大家都喝上一点,他自己和大家一同吃苦,从没有什么埋怨。京城邺下有个大将军,过分贪财,家里的仆人已有八百个了,还发誓要凑满一千个。家中早晚的饭菜,以每人十五文钱为标准,遇到客人来,还会再增加一些。后来他犯了事被处死了,没收登记他的家产时,发现有麻鞋一屋子,旧衣服则有几库房之多,其余的财宝更是多得数不清。南阳有个人,家财丰厚,却十分吝啬。冬至后,他的女婿来拜访他,他只准备了一铜瓯酒,几块獐肉。女婿嫌他小气,把酒肉一下子全吃光了。这个南阳人很吃惊,只好让仆人再添上一点,这样添了几次,回头他便责怪女儿说:“你丈夫太爱喝酒,才弄得你老是受穷。”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遗产兄弟相残,哥哥竟然把弟弟给杀了。妇主中馈①,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②。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③,以致祸也。【注释】①中馈: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②干蛊(gǔ):主事。蛊,事。《周易•蛊卦》:“干父之蛊。”③无:勿,不要。牝(pìn)鸡晨鸣:母鸡充当公鸡鸣叫司晨,比喻女子主事。牝鸡,母鸡。【译文】妇女主持家务,不过是做些酒饭衣服等礼仪方面的事情而已,就国家而言,不可让她们参与国事;就家庭来讲,不可以让她们主持家政。如果真有聪明才智,见识通达古今,就应该辅佐丈夫,帮助他弥补不足。一定不要像母鸡那样代替公鸡晨起打鸣,招致灾祸。

编辑推荐

《博彩经典系列:颜氏家训(精装典藏本)》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被誉为“家教规范”。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名人推荐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 《颜氏家训》的佳处在于立论平实。平而不流于凡庸,实而多异于世俗,在南方浮华北方粗野的气氛中,《颜氏家训》保持平实的作风,自成一家言,所以被看作处世的良轨,广泛地流传在士人群中。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颜氏家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3条)

 
 

  •   颜氏家训: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家教典范,最贴切颜之推本意的权威注译 家庭藏书必收之作
  •   颜氏家训》的佳处在于立论平实。平而不流于凡庸,实而多异于世俗,在南方浮华北方粗野的气氛中。中华是礼仪之邦,我们今天丢弃以往太多太多先辈的财富和珍宝。
  •   颜氏家训给我们真实的反映出来古代人们教育孩子的方法 平且给我们很多启示是我们在做人做事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   印刷很精美,拿在手里舒服。内容上,《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第一书,非读不可,不容错过!
  •   是正版,赶上活动,便宜了不少。觉得要好好读读,现在太浮躁了。本来很是中意中华书局的精装版本的颜氏家训,可是应该是排版问题,前面的页码有两页颠倒了,很失望。挑选后选择这本,希望满意吧。
  •   修身齐家治天下,必读《颜氏家训》
  •   目睹大家风范,与颜氏推心谈心。
  •   以前买过曾国藩家书,现在再看颜之推,大家就是不一样。
  •   大家之作,家教典范。教子、传家必读作品。
  •   注译明白易懂,适合没有古文基础的人
  •   和孩子一起阅读,虽然有点慢,但是对家庭、孩子都非常有益的
  •   印刷质量很好,用于家庭收藏。
  •   书虽然还没来的急看,但是全新精装,适合收藏。
  •   经典的家教图书,值得父母们珍藏,是好父母的手头必备之书!
  •   虽然古人的一些东西不适用今天,但经典就是经典,里面讲的处世为人之道,是值得借鉴的。
  •   古人的教育还是很让我们心声敬意。
  •   不错的书,值得一读!对于教育孩子和自身修养都大有益处!
  •   正版,是一部普及古代教子文化的书,买回慢慢读。
  •   赞一个!一些观点现在看起来也很符合当代人的观点
  •   虽然是古人的教子秘诀,却同样适用于今人。
  •   很经典!借鉴古人教子经验!
  •   正在研究中,质量不错,推荐购买,可以收藏
  •   印刷很不错。书本是做为收藏的。给个好评先。
  •   一直想买,趁着特价买来瞧瞧。很值。
  •   书很好,送货也很快,服务不错。
  •   无论是数的装订、纸张,还是数的内容都很不错。书的内容安排:显示原文,接着是注解,然后是译文,各个板块的字体都不一样,很醒目!
  •   刚收到,还没时间看,挺好的,很精美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   不错的,老祖宗的书哈哈
  •   很好的书,不过需要静下心阅读。
  •   看完了,整体内容不错!
  •   印刷、翻译、注释非常不错,值得买。
  •   装帧非常好,我非常喜欢。
  •   女儿老师点名要买的书。翻译得很顺畅。
  •   得慢慢读,文言文嘛,细细研读吧
  •   刚收到时看了一点点,真的很好
  •   好啊 啊 啊啊啊啊!!!!!!
  •   很好的书,值得好好看看。支持
  •   第一次当当购物 很失望。。。
  •   还算满意,留起来慢慢看,学习一下。
  •   本来以为是满篇腐朽的说教,结果让人意外,虽不能说字字珠玑,但看来仍诚意十足,不过回头想想也是,毕竟是“家训”,写给子孙的,不像现今的思想品德课之流。由于时间相隔太久,有些东西并不适合现在的环境,卷一的家庭秩序,以及卷五《归心》及其后的章节,已经过时,没有阅读的必要。其实,这世上本没有万能的灵丹,颜氏家训所叙述的种种有其世态环境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作为处事模式的一类,有参考的必要。
  •   书刚拿到,还没看,不知道怎样,看目录应该还可以吧
  •   1,年代有些久远了,对现代人的意义不那么明显;2,就其内容对比价格,稍显不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