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作者:赵智
Tag标签:无
前言
“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当两种文明在历史的岔路口不期而遇时,愚昧的一方必然会在不可逆转的进程中付出血与泪的代价。这似乎成了人类每一次进步都要遵循的定律。 欧洲人的“风帆”打破了北美大陆的宁静,他们给那里的印第安人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文明,同时也带来了血腥和杀戮。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大个子成了北美大陆的新主人,而曾经的主人——印第安人则被抛弃到了受奴役的一方。历史的选择有时候就是这样无情,但是对北美新的统治者来讲,他们乘风破浪满载而来的希冀,已经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不管是最初的英国人,还是后来的法国人、爱尔兰人,他们都改变了原有的认知,从一个“入侵者”的角色渐渐转变为“拥有者”。而随着自身殖民地各项制度的完善,他们对原有宗主国的眷恋感逐步消失,在这里人们听到更多的是“我是北美人”,而不是“我是英国人”。 随着商业的发展,北美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在欧洲宗主国统治者的心中,北美已经变成了一块“肥肉”,更多强制的、不合理的殖民地制度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从这块被征服的土地上榨取更大的剩余价值。 一系列的高压政策让本已宗主感淡泊的北美人更加失望,并且逐渐将这种失望的情绪演变成极端的对抗,大大小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层出不穷。面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英国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与殖民地民众进行协商。但是殖民地人民看出了英国并无诚意,而此时实现北美独立自治的愿景也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独立的情绪慢慢汇集起来,终于在莱克星顿这个地方爆发,从而点燃了独立战争的战火。英国失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虽然这个“呱呱坠地”的新的国家面临的困境难以想象,但是民主制度的落实和完善确保了美国在逆境中的成长。宪法的确立和政治制度的成熟,也保证了这个国家可以生存下去。随着经济的回暖,社会各个领域均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迹象。但是对于这个正处在“哺乳期”的国家来说,需要探索的还有很多,多变的国际形势,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以及从政治中反映出来的新问题,等等,都在困扰和鞭策着每一个总统。 初创的美国是一个“天使”与“魔鬼”并存的时期,并且二者之间总是相互交融,在胜败之间徘徊。如果说早期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是“魔鬼”战胜了“天使”,那发达文明取代愚昧的文明便是“天使”战胜了“魔鬼”;如果说英国等欧洲宗主国对北美地区人民残酷的殖民统治是“魔鬼”战胜了“天使”,那北美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民主的美国则是“天使”战胜了“魔鬼”。然而时代的发展总会有新的选择,美国国内已经激变的南北矛盾又在这特定的时期抛下了一道选择题,那么,历史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它会更倾向于“天使”还是“魔鬼”?
内容概要
《你一定爱读的简明美国史》内容简介:要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就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它用40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些国家上千年的历史进程!它是世界头号强国,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的目光!它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经历了殖民统治、国家分裂、经济萧条、战火硝烟的灾难与磨历后,它终于凤凰涅槃,获得重生……
回首往事,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翻开本书一幅全景式的美国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简介
赵智,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多年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进行潜心研究,史书不敢妄称饱读,但善长饱蘸笔墨,用辩证的文字,穿越于历史的林海中,惯于用真实的眼睛看世间百态,故文字中初对史实的描述外,也不乏深省和睿智。曾参与编著《春秋战国超好看》、《宋史原来超好看》等书。文字通俗易懂,贯穿古今,深受读者欢迎。
书籍目录
第一篇初创的美国 引言“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第一章美国革命的爆发 莱克星顿的枪声 实力的对比 第二届大陆会议 战争伊始 自由的呐喊 胜利的天平向英国倾斜 美法联手 约克敦胜利,美国独立 第二章美利坚的雏形 英美的第二份和约 “自由国度”的诞生 战后社会需要新鲜感 土地如黄金 第三章初期的逆境 丹尼尔·谢斯起义 宪法来之不易 “国父”乔治·华盛顿 “高人一筹”的汉密尔顿 第四章联邦党人上台 饱受争议的条约 华盛顿功成身退 开启两党竞选模式 XYZ事件引发的对法矛盾 第五章杰斐逊期的民主 为了民主的选举 温和总统杰斐逊的改革 英国对美国航运的破坏 美国颁布“封港令” 第六章向日不落帝国宣战 麦迪逊成为新总统 美英硝烟再起 新奥尔良战役 《根特条约》的签订 第七章门罗主义的盛行 平静时期的内外形势 坎宁的建议 门罗发表宣言 向中美洲挺进 第八章国民经济发展 资本的注脚 工业“航母”的起航时刻 动力革命 工厂与无产阶级 第九章杰克逊时期的民主 新政党体的萌芽 否决“合众国银行延续法案” 杰克逊对垒卡尔霍恩 拒绝联邦法令 第十章向西部扩张 十九世纪初的侵夺 得克萨斯的麻烦 争夺俄勒冈 垂涎加利福尼亚 美墨战争爆发 第十一章各地区各走各的路 南方制造业与北方的工业 奴隶制的警钟 废奴运动 密苏里妥协案 《1850年妥协案》和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 第二篇成长的美国 引言一个被上帝疼爱的国家 第十二章内战来临 堪萨斯州流血事件 引起纷争的宪法 林肯与道格拉斯的辩论 亚伯拉罕·林肯入主白宫 美国面临分裂 第十三章拯救联邦的战争 萨姆特堡打响了第一枪 初期北方的失败 载入史册的宣言 最血腥的战斗 北方的胜利 第十四章重建南方的艰辛 意外的刺杀 约翰逊的新纲领 南方社会的动乱 激进派借机起势 激进派的重建纲领 第十五章割裂的“黑”与“白” 南部民主改革 佃农制和作物抵押制度 战争后的政治 黑人在重建中的作用 种族歧视在加剧 第十六章工业巨人颠覆旧世界 联邦与大企业的矛盾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劳工联盟代替了劳动骑士团 工人运动的高涨 第十七章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美国的塑造者:股份公司 平民党运动 萧条背后的繁荣 第十八章骄傲的年代 美西战争 西奥多·罗斯福的新时代 伍德罗·威尔逊和进步运动 美国修筑巴拿马运河 第十九章威尔逊与“意外”的大战 欧洲爆发战争 基于中立政策的考虑 德国的潜艇危机 失败的调停 通往战争之路 美国的海陆军事行动 参议院否决了国联的提议 伍德罗·威尔逊的失败 第二十章战后的社会和文化 红色蔓延 3K党的复兴 思想派系之争 战后艺术与文学 第二十一章大萧条之前的短暂繁荣 1920年大选 沃伦·哈定陷入丑闻 华盛顿限制军备会议 道威斯计划 “柯立芝繁荣” 亨利·福特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章经济“飓风”席卷美利坚 股市崩盘 胡佛应对危机的策略 萧条下的“悲惨世界” 群众的不满和骚动 第三篇成熟的美国 引言霸业是这样炼成的 第二十三章罗斯福新政的蜜月期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 新政“第一枪” 农业调整署 田纳西河流管理局 阻碍和解决措施 第二十四章战争与和平 中立主义的延伸 珍珠港被袭 积极援华抗日 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美英军队登陆北非 美国在意大利战场的胜利 美英苏通过《德黑兰宣言》 第二十五章带着血与泪的胜利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定 美英诺曼底登陆 盟军在欧洲的胜利 美国在太平洋的海战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第二十六章美苏博弈 冷战揭幕 杜鲁门主义 美苏在柏林的对垒 第四点计划 独占日本和“扶蒋反共” 第二十七章变幻莫测的时局 麦卡锡主义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 从艾奇逊到杜勒斯 美国促成“东南亚条约组织” 第二十八章肯尼迪王朝 肯尼迪与“新边疆” 与古巴关系破裂 来自古巴的恐慌 肯尼迪遇刺 第二十九章“美国世纪”的无奈 约翰逊临时“接棒” 越战升级 1968年:尼克松上台 1972年的选举 结束越战 水门事件 第三十章动荡不安的社会 “我有一个梦想” 新种族骚乱 滞涨经济 两百周年的大选 《戴维营协议》 第三十一章国家新秩序 “里根革命” 动荡的八十年代与里根经济学 环境与发展的新问题 乔治·布什执政 世界新秩序 出兵波斯湾 第三十二章“话题总统” 比尔·克林顿的当选 跨国公司及其影响 连续的繁荣 弹劾危机 第三十三章“911”改变了全世界 乔治·W·布什一票胜出 911改变了世界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在虐囚丑闻中连任 第二任期的“三把火” 第三十四章超级大国的抉择 黑人领袖奥巴马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奥巴马:变化在危机中酝酿 不可撼动的军事实力 2012:新的大选,新的抉择 奥巴马再次入主白宫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篇初创的美国 引言“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当两种文明在历史的岔路口不期而遇时,愚昧的一方必然会在不可逆转的进程中付出血与泪的代价。这似乎成为了人类每一次进步所要墨守成规的定律。 欧洲人的“风帆”打破了北美大陆的宁静,他们给那里的印第安人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文明,同时也带来了血腥和杀戮。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大个子成了北美大陆的新主人,而曾经的主人——印第安人则被抛弃到了受奴役的一方。历史的选择有时候就是这样无情,但是对北美新的统治者来讲,他们乘风破浪满载而来的希冀,已经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不管是最初的英国人,还是后来的法国人、爱尔兰人,他们都改变了原有的认知,从一个“入侵者”的角色渐渐转变为“拥有者”。而随着自身殖民地各项制度的完善,他们对原有宗主国的眷恋感逐步消失,在这里人们听到更多的是“我是北美人”,而不是“我是英国人”。 随着商业的发展,北美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在欧洲宗主国统治者的心中,北美已经变成了一块“肥肉”,从而更多的强制的、不合理的殖民地制度应允而生,目的就是从这块被征服的土地上压榨更大的剩余价值。 一系列的高压政策让本已宗主感淡泊的北美人更加失望,并且逐渐将这种失望的情绪演变成极端的对抗,大大小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层出不穷。面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英国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与殖民地民众进行协商。但是殖民地人民看出了英国并无诚意,而此时实现北美独立自治的愿景也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当独立的情绪慢慢汇集起来,终于在莱克星顿这个地方爆发,从而点燃了独立战争的战火。英国最后的失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虽然这个“呱呱坠地”的新的国家面临的困境难以想象,但是民主制度的落实和完善确保了美国在逆境中的成长。宪法的确立和政治制度的成熟,也保证了这个国家可以生存下去。随着经济的回暖,社会各个领域均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迹象。但是对于这个正处在“哺乳期”的国家来说,需要探索的还有很多,多变的国际形势,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以及从政治中反映出来的新问题等等,都在困扰和鞭策着每一个总统。 初创的美国是一个“天使”与“魔鬼”并存的时期,并且二者之间总是相互交融,在胜败之间徘徊。如果说早期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是“魔鬼”战胜了“天使”,那发达文明取代愚昧的文明便是“天使”战胜了“魔鬼”;如果说英国等欧洲宗主国对北美地区人民残酷的殖民统治是“魔鬼”战胜了“天使”,那北美人民获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民主的美国则是“天使”战胜了“魔鬼”。然而时代的发展总会有新的选择,美国国内已经激变的南北矛盾又在这特定的时期抛下了一道选择题,那么,历史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它会更倾向于“天使”还是“魔鬼”? 第一章美国革命的爆发 莱克星顿的一声枪响将北美大陆居民独立的激情点燃。战争初期,英国和北美大陆军的实力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经过几场战斗,大陆军节节败退。为了能够让分散的殖民地起义势力凝结成一股团体力量,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这次会议有效地使大陆军形成一个规模性的军队,并且获得了法国等国的支持,逐渐将起义不利的局面扭转。随后,大陆军乘胜追击,将战火从北方延伸到了南方,最后在约克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莱克星顿的枪声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 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这激起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于是,“自由之子社”、“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相继出现,各地都发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武装反抗等事件不断发生。其中,波士顿倾茶事件激怒了英国政府。 在各个殖民地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正式向英国政府挑战后,驻守在殖民地的英军吊起了自己的神经,争分夺秒地集结物资,加强军事训练,与此同时殖民地的民兵也在争分夺秒地做着战斗的准备。双方这种剑拔弩张的对峙情势在马萨诸塞最为严峻。在这里,托马斯·盖奇,马萨诸塞总督兼驻殖民地英军总司令,亲自率兵坐镇波士顿,监督工事,训练士兵,为了获取情报,他还安排了间谍负责收集殖民地当地的情报。 这一天,也就是1775年4月18日,盖奇接到情报说一批殖民地民兵正在往康科德(距离波士顿20英里的一个小镇)集结,那里储备着数量可观的火药和军需品。这让盖奇心中不由一紧,思忖片刻,他下令派兵摧毁这个军火基地,逮捕殖民地塞缪尔·亚当斯等反抗运动领袖也被提上了议程。 可是不巧的是,这个情报被一个叫保罗·里维尔的银匠,同时也是北美争取民族解放的秘密组织“自由之子社”的成员之一探得。1775年4月18日晚上,保罗·里维尔快马飞奔到康科德,告诉那里的民兵,盖奇要带兵搜缴军火基地、逮捕爱过将领了。得知此事后,康科德的民兵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集合起来,埋伏在通往康科德的公路两旁,准备打一场漂亮的伏击。 4月19日凌晨,指挥官约翰·皮特凯恩率领的英国士兵到达莱克星顿地区,与当地民兵发生了遭遇战。两军短兵相接中,一声枪响不知从哪传了过来,接着,双方开火。由于民兵数量远远少于英军,10死8伤后被迫撤退。 莱克星顿遭遇战后,英军继续前进来到康科德,在那里他们销毁了一部分民兵征集的军火后开始撤退,但归途上遭到民兵的沿路伏击。一路上,从附近村庄赶来的数千民兵躲在岩石、树林、灌木丛、房屋后面,对准醒目的英军开枪射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致使英军最后只得狼狈不堪地退回到波士顿,至此,英军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240人之多。 之后不久,成千上万的民兵从新英格兰各地陆续开来,不到一个星期,就把波士顿团团包围了。 1775年6月中旬,约翰·帕高英、威廉·豪、亨利·克林顿三名英国少将率领数千名英军赶来,支援困守于波士顿的英军。得到这个消息后,盖奇和爱国民兵做出了不同的反映:盖奇准备给围攻他们的民兵一点厉害瞧瞧;而民兵们则在波士顿北面的布里德山聚集,希望阻止波士顿的英军与增援的英军会合。 6月17日下午,威廉·豪将军抱着攻占布里德山的企图,率领2200名英军向民兵们发起了攻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后,英军经过三次进攻,最后占领了布里德山阵地,当然,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这场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规模不算大的战役,虽然最后以形式上的失败告终,但是它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后来人们称赞莱克星顿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摇篮,还在它的镇中心树立了一座民兵铜像。民兵手握步枪,脸上是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表情,在它的身边一座石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前,不要先开枪;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就让战争从这里开始吧。”这一声呼喊,连同那阵阵枪声,迅速传遍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自此,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火燃遍了北美的土地。 实力的对比 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之后,虽然英国在总体实力上强于美国,但是影响战争最终结果的因素并非单纯的武力对比,还包括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政治制度以及军事战略战术等原因。 当时的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北美拥有13块殖民地,包括加拿大、佛罗里达地区以及西印度群岛。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英国攻取北美殖民地可谓易如反掌;其次,英国有九百万人口,还占据着当时“海上霸主”的地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阵容最庞大的商船队。反观总人数不足300万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他们中间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是黑奴,其余人所组成的民兵也尚未接受系统化的军事训练,只是一群缺乏纪律和秩序的“乌合之众”。 北美殖民地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处于劣势,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上也与英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当时的英国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政府,而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尚未建立中央政府,如同一盘散沙,无法集中力量统一抗战。从经济角度来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制造业为英国带来殷实的财富积累,而北美殖民地则面临着资金匮乏的窘境。 虽然英国在先天条件上占得先机,却未能取得独立战争最后的胜利。独立战争初期,北美殖民地各地通过组织民兵队伍,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掌握了优势。而英国殖民政府对当时形势估计不足,加之不适应北美殖民地地广人稀、草木茂盛、道路运输不便的作战环境,致使英国强大的骑兵无法骑行作战,武器装备也难以运送到位。特殊的作战环境为北美殖民地人民打运动战和游击战提供了便利条件,民兵们因此可以对借由河道深入内地的英军给以迎头痛击。 正规军出师不利,后备军补给不足,使得英军进退维谷。由于英法七年战争让英国负债累累,加之政府高级官员贪污腐败造成军费不足,英国的扩军计划几乎破产。为了扩充兵力,英国政府甚至用犯人当做士兵,并雇佣来自德意志小邦的黑森军队。独立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本土的增援部队直到1776年6月才开始陆续抵达北美大陆。 在这场战争中,北美殖民地从道义上讲也占据了主动,如托马斯·潘恩在独立战争期间发表的《北美的危机》文章中写道:“一个曾经殚精竭虑,想要找到任何妥善办法,数次寻求避免战争之灾难的民族,万能的上帝不会任凭他们惨遭武器的洗劫,我没有那么多异教徒的思想,但是还不至于会认为上帝会对这个世界袖手旁观,放弃对它的主宰,将美利坚的人交到魔鬼手中。既然我并没有以上的种种想法,我也就看不出不列颠王国会以什么理由来要求上天来惩罚我们,比如一个声名狼藉的凶手、一个拦路抢劫的罪犯或者破门而入的强盗,他们都会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 当时英王由于干预议会决策引起反对派的抨击,北美的革命也因此获得了以新型的工业资产阶级为首的反对派的同情。除此之外,英国和北美的激进势力结为同盟,使得英国不得不分散军力来镇压国内的反动势力。 除了英国国内力量的支援,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强势加入,也极大增强了北美殖民地大陆军的实力。1775年11月29日,由本杰明·富兰克林负责的“秘密通讯委员会”建立。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外事务,并派出了第一位外交代表阿瑟·李。由于富兰克林灵活的外交手腕,美国独立战争争取到了国际舆论的同情。 1778年2月,法美联盟正式建立。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法国又对北美大陆军进行了海军和陆军的支援。之后西班牙、荷兰也加入到战争之中,并建立了以俄国为首的“武装中立联盟”。上述三国军队在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等海域与英国海军作战,这对北美独立革命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届大陆会议 第一次大陆会议的顺利闭幕意味着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了统一战线。各个殖民地达成共识,为反抗英国的高压政策共同奋斗。 英国议会得知大陆会议召开以后,认为北美殖民地敢于公然挑衅议会的权威,必须动用武力给以制裁,平息这场叛乱。在英国宗主国与北美殖民地矛盾的不断激化中,双方于4月19日在莱克星顿爆发了一场战役,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经过一系列的交战,双方都有很大的伤亡。 到了1775年5月10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北美各个殖民地的运动,有组织地反抗英国的攻击。出席这次会议的有66位代表,约翰·汉考克出任这次会议的主席。 虽然第二次大陆会议是为了对抗英国宗主国而召开,但会议代表们并没有放弃和平解决的方案,他们显然对英国当局抱有最后的希望。 为了表示对英国国王的尊重,大陆会议还委派了内约翰·迪金森起草并通过了《橄榄枝请愿书》,向国王陈述了他们内心渴望自由与平等的愿望。请愿书中指出,国王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希望他为了同样身为英国子民的北美人民能够重组内阁,和平解决双方的矛盾。 但是英国国王不仅置若罔闻,反而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的围攻,北美开始放弃了和平解决问题的方针。会议要求各殖民地统一武装,团结一致反抗英国。乔治·华盛顿在这次会议中成为了大陆军的总司令。他募集志愿军,为捍卫北美主权,恢复自由而战斗。 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北美大陆军成为本土对抗英国的主要力量。同时,北美断绝了与英国的贸易往来,发行了自己的纸币,并秘密联合法国、西班牙等英国的死敌,争取盟友,对抗英国的攻击。这两个国家也在其他方面给予了北美大量的支持,间接地为北美争取独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编辑推荐
《你一定爱读的简明美国史》编辑推荐:为什么朝鲜挑衅美国而美国却不闻不问?为什么奥巴马能连任美国总统?为什么乔布斯能够在美国成功?为什么基辛格论中国会引起如此大的认同?为什么美国可以在二战后一家独大?史上最全面的美国史,1775年至今,记录美国从野蛮生长变成超级强国全过程,235年历史,44位总统,12次经济危机,2次世界大战,一个超级大国的前世今生。为什么美国如此霸道!看完这本书,你会比95%的美国人更懂美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