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有素质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弛 编  

内容概要

《素食有素质》讲述大家饭局相聚,有人喜荤,有人喜素。据我的观察,一直以来,喜荤或荤素兼爱的人比较多,喜素或只爱全素的人比较少,虽然大家的生活都比较素。最近几年,人们在荤素之间有了变化,一是喜荤者对素食这件事说得越来越多,二是食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我想,素食一定是有魅力的。

书籍目录

素食如是说 进进出出人到素 味蕾的修养 粥与咸菜的千年恩爱 春天小炒 再不吃素就老了 管住嘴迈开腿 素食消灭沮丧 素食,还有速食 素食随缘 吃香的喝辣的 不是吃素的 素是素,食是食 非素食主义者的茹素观 准素食主义者絮语 美食的残酷 放生 素食的历史 华夏素食探源 中国素食古籍与传统 素食主义的前世今生 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素食主义思想 基督教中的素食主义 犹太教中的素食传统 伊斯兰教的素食传统 清代民间素食的嬗变与社会背景 近代西方素食主义思潮的形成 素食:一个古老的个性话题 主食:从粒食到粉食 素在古代 瑜伽的素食理念 印度——素食的国度 佛家的素食 庙里的饭菜 “六根清净”与“五观”斋堂 兴国禅寺话素斋 龙泉寺素斋 龙华寺素斋 静安寺素面 湛山寺食素 白马寺觅素 灵隐罗汉面 吃斋 过堂 广州的那些寺庙 江西三寺 吃在寺庙 超凡的味道 和尚眼中的美食 附录 北京的素菜馆 我心向素(代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梁武帝倡断绝酒肉,开茹素之先河 佛教初创于印度,即要求信众恪守戒律,但于饮食荤素并无特别规定,因为佛徒被要求游行乞食,吃荤、吃素就全凭施主了。只是主张食用“不见”、“不闻”、“不疑”的三净肉。而要求信众终身禁绝一切酒肉乃是汉传佛教的一大发明。其开创者便是自称“三宝奴”的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梁代的开国皇帝,在位48年,为史上仅次于清高宗(乾隆)的第二长寿帝王,要不是被侯景断绝饮食、活活饿死,恐寿不可考。其不仅文治武功,而且“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这样一位无所不能的英主晚年却看破红尘,笃信释教。因其以帝王之尊,大力弘教,故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盛。本人三次舍身出家,并著述甚丰,崇佛到了佞佛的程度。末期发生“侯景之乱”,其被侯景囚禁后饿死。死后八年,南梁亦亡,所以其名言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往事越千年,当时的崇佛盛况早为陈迹,而梁武帝留下了的一份最为重要的遗产,便是为汉地僧尼信众设定了断绝酒肉的清规戒律,并由此产生了茹素之风,至今延绵不绝。其标志性事件便是梁武帝自撰并颁布《断酒肉文》。 这篇《断酒肉文》很长,保存在《广弘明集》里,得以流传至今。其主要观点是出家人要断绝酒肉,才可区别于“外道”,引《涅槃经》中佛言:“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为证,并论述了食酒肉的种种弊端及素食的益处。所以“与诸僧尼共申约誓。今日僧众还寺以后,各各检勒,使依佛教。若复有饮酒啖肉,不如法者,弟子当依王法治问”。由此铸成千余年来的中国的茹素传统。 另外,当时的经济、人口因素也令食素成为可能。两汉通西域后,大量域外的农作物进入中土,并开始广泛培植。尤其西晋衣冠南渡后,江南得以大力开发,成为真正的富庶之地,食物自然大为丰富和充足,为食素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且,人的体质也大为改善,梁武帝身体力行,茹素而获高寿,本身就颇有说服力。 四、素食的发展与兴盛 上文谈及断绝酒肉是梁武帝自上而下的佛教戒律改革运动。首先受到影响的当是出家的僧尼。各寺院纷纷设立香积厨,取《维摩诘经》“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之意。这一是为供养僧众,二是为招待信众和施主来寺礼佛,自然要提高饭菜质量和烹饪水平。但由于禁食鱼肉和五荤等条件限制,只能进一步丰富食材,增加品种,如豆腐、面筋等的应用,便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寺庙菜肴。随着佛教的流传日广,素食之风影响到宫廷、士大夫和市井等社会各个阶层。就连中国最传统的道教也开始效仿,将素食纳入戒律。

编辑推荐

《素食有素质》由张弛主编,我喜欢跟朋友聚会,男友、女友都行,但以男友居多;跟朋友聚会的形式,喝茶、喝酒都行,但以喝酒居多。中国人跟朋友喝酒,没几个是光喝酒的,那叫“干喝”,说是喝酒,其实是吃饭,叫“饭局”;请朋友喝酒,是设“饭局”,被朋友请喝酒,是赴“饭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素食有素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