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洪名勇 编
内容概要
《生态经济评论(第3辑)》聚焦“生态建设研究、制度研究、‘三农’与贫困问题研究、产业发展研究”等领域。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扩大信息量,特别设置了两个版块,一个是“国外学界动态”,向国外学术界专家学者约稿;一个是“专题报告”版块,刊发相对完整的专题研究报告。
书籍目录
生态建设研究 中外生态经济研究综述 甘孜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等院校生态效率评估——以青岛大学中心校区为例 基于产权受限和管护视角下的公益林补偿标准研究 制度研究 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供给分析 治理:政府管理新视野 发展能力研究 贵州民族地区发展能力综合比较实证分析 基于建设“两型农业”的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三农”与贫困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维度分析 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县域比较分析——基于民族县与非民族县的 角度 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贵州三县的调查 我国农村贫困线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流动人口的参保特点与趋势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基础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以X企业和Y企业为例 县域乡村景观干扰格局及其人文因素研究 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农垦国有农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国外学界动态 从纽约低碳城市规划体系看低碳城市目标机制的落实 适应气候的公共风险和挑战:不确定年代规划的拟议框架 加利福尼亚州六项清洁能源政策对增加就业的启示 专题报告 公共财政支出与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研究 贵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现状研究 会议综述 “加快贵州扶贫开发进程”专家论坛会议综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总之,笔者认为,以上相关的制度缺失或缺陷是农村人口致贫的主要根源。因此,新阶段农村反贫困治理必须从制度层面上来考察,需要在制度供给上下工夫,通过制度供给打破贫困地区农村制度性贫困的制度非均衡状态,进而实现制度创新。 三、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供给 新制度经济学家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制度创新是由于在现有制度下出现了潜在获利机会,但已有制度对于实现这些潜在利润是一种障碍,当潜在利润大于克服这些障碍所带来的成本时,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就会出现,从而带来制度的变迁,其结果是新的制度安排将替代旧的制度安排。通过前面的分析,中国农村贫困的制度成因表明,新阶段农村反贫困治理需要解放思想、明确思路,不断地创设新的制度供给,形成新的制度创新体系,加大农村反贫困治理力度,巩固农村反贫困治理成果,实现城乡的人口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新阶段中国农村反贫困制度供给的思路是: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对象不仅是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生存贫困人口,主要是处于发展贫困状态的贫困人口。反贫困的工作方式不仅包括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开发式扶贫,还包括获得以培养内生型能力为主的提高发展能力的扶贫方式。这种发展能力不仅体现在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在贫困地区实现更好地生存发展,而且还体现在农村贫困人口在异地也能够实现生存发展。反贫困的制度供给要强化政府责任,这种责任首先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为满足国家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道义责任,现代政府对公民生活生产方面肩负的帮助和保护的责任。基于这一思路,笔者拟从以下六个方面探讨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供给,力争形成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制度体系。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供给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适应中国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协调重大利益关系、推进公共资源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可以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发展非均衡状态,缓解社会领域的贫困问题及其他问题。官方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定义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实现手段是政府问转移支付制度。
编辑推荐
《生态经济评论(第3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