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研究丛书:中国经济研究》主要讲述了,现代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理论经济学,它不仅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而且研究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社会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研究行业和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发展,研究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但并不完全排斥其他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理论,而是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借鉴经济学发展中的科学成果。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还应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吸收养分,要吸收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养分。《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研究丛书:中国经济研究》作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成果之一,力图促进中国经济和经济学的发展,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简介
白暴力,1954年生,1992年晋升经济学教授,1993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当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出版学术著作30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学术成果奖3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18项;代表作《价值价格通沦》,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鉴定时,被认为是“一部有显著创新性的成果”,“实现了价值价格理论上的革命,具有价值价格理沦发展中的里程碑意义”,获得北京市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特等奖提名)。 白瑞雪,198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讲师,生物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在《经济学动态》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其中,独著2部,第一作者2部,第二作者4部。
书籍目录
发展中国经济学的思路 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的内在根源 产权理论与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国目前收人分配差距偏大分析——宏观效应、核心机制与解决对策 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主要因素和消费需求牵扯 “按要素分配”的自然基础、社会原因和量的边界 农民工工资收人偏低分析——现实、宏观效应与原因 农民对土地关系的两重性与转业补偿的两方面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公平的论述 总消费需求不足的微观机制——分析与对策 论农民收人偏低对总消费需求的影响 消费对生产资料需求的传递效应 投资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倍加效应 投资的倍加效应与周期性运动——马克思经济学范畴上的模型 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与特点 当前价格上扬的原因和抑制措施 当前猪肉市场价格上涨的市场原因与对策 我国商品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市场机制 当前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若干分析 近期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上升的供求分析 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化的价格总水平效应——价值规律调节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市场机制调节的价格总水平效应——市场推进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微观机制——货币政策失效 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对我国进出口价格的作用 美元过量发行与贬值的财富转移效应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关于卧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企业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提高社会经济的效率,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这就要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情况,对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生产技术等不断加以调整。产权制度是影响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个基础因素,当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一)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应该把握两个要点。 第一,产权制度改革不是所有权制度变更,所以,产权制度改革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进行。我国国有企业曾经是国家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权利都被国家(政府)控制,是一种公有古典产权制度。和私有制相比,这种产权制度无疑具有其优越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产权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政企不分、高度集中和企业缺乏自主权等,导致我国国有企业运行效率不高。鉴于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改变过去权力集中的现象,让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独立的经济实体,由此拉开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产权制度的改革。然而,我们应该明确,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绝不是放弃公有制,而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和国有企业改革中,放弃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全面私有化,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宏观经济失控、经济秩序混乱以及经济衰退等问题。这证明,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是行不通的。 第二,产权制度的改革内容在于对收入分配权、支配权、转让权、使用权、剩余索取权、经营决策权、经营监督权……各项经济权利在不同的经济主体方面的配置和组合,通过这些权利的配置和组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率。这些经济主体包含生产资料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等。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体之一,是产权配置和组合的主体之一,而不只是被配置的生产要素。企业的运行是多个经济主体包括生产资料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等合作的结果,企业的效率取决于这种合作的效率。对各项经济权利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合理划分,使国有企业内部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实现有效激励和约束。 目前,尽管我国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的改革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一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采用的是英、美模式。在英、美模式的公司中,由于过于强调“股权至上”,忽视了各项经济权利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配置,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始终存在着尖锐的对立,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困扰这种公司模式的一处难题。然而,在德国公司和一些欧洲国家的公司中,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一方不能完全决定经济过程的决策,而是由雇主、雇员共同决策,推行民主化管理,用内部人制衡内部人,提高了雇员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降低了雇员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增强了企业的合作因素和团队精神,从而降低了管理的计量成本和监督成本,最终有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借鉴德国模式的优点。
编辑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研究丛书:中国经济研究》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