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评价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晓红 等著  页数:225  字数:280000  

内容概要

《两型社会建设评价理论与实践》(作者陈晓红、李大元、游达明、任胜钢)包括了:“两型”产业分类标准;“两型”技术和产品认定标准;“两型”学校内涵与特征;“两型”建筑的内涵与特征;环境管理及清洁生产等相关标准体系简介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陈晓红,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决策理论、中小企业、两型社会等领域研究工作。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与首席教授。现任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学术(教授)委员会主席,兼任国务院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Decision,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其他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3项。发表SCI、SSCI和EI检索论文200余篇。

书籍目录

总体篇
第1章 绪论
1.1 “两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1.2 “两型社会”的建设背景
1.3 “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
1.4 构建“两型社会”标准体系的意义
第2章 “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循环经济理论
2.3 低碳经济理论
2.4 标准化理论
第3章 国内外“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的相关经验借鉴
3.1 国内外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相关评价体系简介
3.2 环境管理及清洁生产等相关标准体系简介
3.3 对“两型社会”标准体系构建的启示
第4章 “两型社会”总体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4.1 “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与框架
4.2 标准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
4.3 “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和评价的主要方法
4.4 “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指标体系
专题篇
第5章 “两型”企业评价标准
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 “两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5.3 “两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5.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5.5 典型案例:株冶“绿色冶炼,两型发展”
第6章 “两型”产业分类标准
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两型”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6.3 “两型”产业分类
6.4 产业“两型”化评价指标体系
6.5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6.6 典型案例
第7章 “两型”园区评价标准
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7.2 “两型”园区的内涵与特征
7.3 “两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7.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7.5 典型案例
第8章 “两型”技术和产品认定标准
8.1 “两型”产品和技术的理论基础
8.2 “两型”技术与产品的特征与类型
8.3 “两型”技术与产品认定指标体系
8.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8.5 “两型”技术与产品分类目录
8.6 典型产品与技术简介
第9章 “两型”学校评价标准
9.1 国内外研究现状
9.2 “两型”学校内涵与特征
9.3 “两型”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9.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9.5 典型案例
第10章 “两型”医院评价标准
10.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2 “两型”医院的内涵与特征
10.3 “两型”医院评价指标体系
10.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10.5 典型案例
第11章 “两型”建筑评价标准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两型”建筑的内涵与特征
11.3 “两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11.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11.5 典型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指标计算与说明
后记

章节摘录

  (1)系统性  “两型社会”是一个复合系统,包括经济系统、环境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等。建设“两型社会”,需要经济领域、自然环境领域以及社会民生领域全面实现“两型”化,需要各个系统进行自我组织和调控,从思想文化上、制度规范上、科学技术上、社会秩序上同步推进。在“两型社会”这样一个复合系统中,各个产业和各个区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处于产业链的不同节点、处于区域的不同地域,其产业、产品与技术的转移以及“三废”的排放等都会产生相互影响,具有系统发展、系统调整和系统控制的要求。“两型社会”需要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环节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协调好每个主体、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统筹好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四位一体”的关系。  (2)复杂性  “两型社会”的复杂性特征既体现在区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体现在区域内部发展条件与基础的差异性和竞争性,而且影响区域内部与外部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两型社会”建设主体多元,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客体多样,如讲节约主体就有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环境友好型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每个区域各有其特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资源和环境状况迥异,就决定了“两型社会”的模式、途径、技术和措施等的差异性。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域不断与外界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推动着“两型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因此,“两型社会”建设愈发复杂,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  (3)渐进性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动态变化、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两型社会”是一个长期目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对“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也要体现差异性,步骤和措施要予以对应。技术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条件,为此,要加快研发,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次技术进步,均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两型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两型社会建设评价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