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清代财政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申学锋  页数:215  字数:200000  

内容概要

申学锋编著的《转型中的清代财政》共十二章,分别从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难以解决的收支矛盾、财政收支结构的时代变迁、中央与地方:硝烟中的财权之争、户部与内务府:两个财政的互助与冲突、“量入为出”还是“量出制入”、官员的低薪与腐败、军费政策的得与失、有限的“民生财政”、影响财政支出政策的政治文化因素、财政压力与民众负担、财政危机与辛亥革命来解读清代的财政状况。本书是以试图专题的形式,向读者展示清代财政的大致面貌。

作者简介

申学锋,1973年出生,河北邯郸人,历史学博士。1993—2000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2000—200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财政研究》、《历史档案》、《史学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供职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
第一节 雍正面前的难题
第二节 雍正的改革
第三节 雍正改革的历史启示
第二章 难以解决的收支矛盾
第一节 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张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
第三节 财政赤字的必然性
第三章 财政收支结构的时代变迁
第一节 财政收入结构的变与不变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平衡
第三节 支出结构偏斜与支出地域差别
第四章 中央与地方:硝烟中的财权之争
第一节 “全能型”事权造就“集权型”财政体制
第二节 “分权型”财政关系及其成因
第三节 财权的争夺与中央的努力
第五章 户部与内务府:两个财政的互助与冲突
第一节 清前期的良性循环
第二节 皇室财政侵蚀国家财政
第三节 皇室财政的妥协与纠结
第六章 “量入为出”还是“量出制入”
第一节 财政原则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坚守“量人为出”
第三节 财政手段:开源和节流
第七章 官员的低薪与腐败
第一节 清代官俸定制。 第二节 官俸的减扣与吏治问题
第三节 清末官俸制度改革
第八章 军费政策的得与失
第一节 清前期的基本俸饷制度
第二节 经制军队俸饷的减扣与欠发
第三节 裁兵节饷政策的实施
第四节 清末新军饷制的改善及得失
第九章 有限的“民生财政”
第一节 教育投入的吝啬
第二节 近代的社会保障
第三节 不断压缩的河工支出
第十章 影响财政支出政策的政治文化因素
第一节 吏治腐败导致政策低效
第二节 决策者思想观念落后致使政策转型滞后
第三节 政策执行者素质能力偏低使政策效应缩水
第十一章 财政压力与民众负担
第一节 “三座大山”
第二节 恶性循环的怪圈
第三节 摊派地方和增捐加税
第十二章 财政危机与辛亥革命
第一节 清末“新政”:财政不能承受之重
第二节 迟到的财政改革
第三节 弥补赤字的下下策
第四节 重重矛盾诱发辛亥革命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耗羡归公政策推行后,各地私自滥征加派的弊端得到有效遏制。耗羡归公之前,由于各地私征滥派,致使农民不堪重负。而改革之后,按地丁银的一定比例征收,各地所征耗羡的数额比以往减轻了不少,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实行耗羡归公后,地方经费因固定化而有了保证,中央免征部分正项赋税,以耗羡节余抵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另外,耗羡归公是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必要调整,它促使了中央和地方的双赢。耗羡归公意味着中央把一向归地方支配的耗羡分配管理权控制在自己手中,进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扭转了“干弱枝强”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地方官员的养廉银和办公经费固定下来,地方政府除了上缴国库的钱粮,收入和支出均固定化,基本上保持收支平衡,也减少了因赋税征收而产生的官民矛盾,这是地方财政的一大进步。 第三节雍正改革的历史启示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古今中外,财政改革无疑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形式之一。总体来看,只要改革者勇于正视问题与矛盾,意志坚定,敢于触动既得利益者,以人民利益为本,最终必然会取得改革的成功。雍正的财政改革就是这样的例子,它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其一,财政改革要取得成效,改革者必须意志坚定,敢于触动既得利益者。康熙中期以后,各级官员利用康熙的宽仁,贪污腐败,造成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晚年的康熙皇帝虽然看在眼里,但没有坚决地予以遏制和打击,而是一味纵容,致使情况愈演愈烈。雍正上台后,严查亏空整顿吏治,变革不合理的赋役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态度可谓强硬,也最终使财政亏空情况得到了有效治理,社会经济恢复了往日的稳定发展。如果雍正依然纵容既得利益集团,财政改革很难想象能够取得成效。 其二,财政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不是靠政府的行政压力,也不是靠小恩小惠,而是需要必要的、根本的制度保障来理顺利益分配关系,这就要求财政必须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雍正面临的最大经济问题就是赋役不均,地主士绅与当地官员勾结,把负担转嫁给普通百姓,迫使大批贫困农民逃亡。为此,雍正大力改革旧制度,在全国推行单一赋役标准的“摊丁人亩”,从而推进了社会的公平。与雍正同时期的法国,也存在不同阶级税负上的不平等问题。贵族获得免税特权,全部财政负担落到第三等级尤其是广大城乡贫民头上。但法国政府没有及时采取类似雍正皇帝的调控措施,结果第三等级揭竿而起,法国大革命爆发。

编辑推荐

《转型中的清代财政》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转型中的清代财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如果能够古今推荐就更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