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演进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佟东,李孟刚 著  页数:218  字数:230000  

内容概要

  长期以来,外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但关注点始终局限于把外商直接投资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演进问题研究》选择国别研究作为新视角,分析和探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将研究细化到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中,由理论到实证,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然后,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就日资对中国产业间结构的影响及制造业内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本书以外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影响的一般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并在理解外资和产业结构等相关基本概念及外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因素后,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就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展开讨论。
  首先,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回顾了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从无到有,从小规模试探性投资和对日借款发展到成为中国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从向经济特区投资扩展到向沿海开放城市投资;从以资源寻求为目的的投资转变成以市场寻求为目的的投资,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逐渐地在改变对华直接投资的数量、区位和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其次,从中国产业对日资的依存度、日资对中国产业的控制力两个角度,分析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产生影响的原因,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受日资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产业资本、技术和出口对日资的依存性,同时日资对中国产业的控制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再次,从资源补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产业示范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四个角度分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传导机制,分析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途径和传导方式。
  最后,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别对日资对中国产业间结构的影响和日资对中国制造业内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阐释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产生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本书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产值增加的效用最为明显,日资的增加促进了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而对第一产业基本没有任何影响,对第三产业仅有部分的影响;第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内部多个产业产值的增加存在正效应,而主要是通过对运输机械器具产业、纤维产业以及化工和医药产业的投资而引起制造业产值的增加。

作者简介

  佟东,满族,1982年6月生,2005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年进入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产业经济、产业安全、国际贸易等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以及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保监会、北京市、重庆市、辽宁省、云南省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李孟刚,1967年4月出生,山东省博兴县人。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工程和理论经济学双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现任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CCISR)主任、北京前哲学社会科学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负责人、首席专家;兼任中国产业安全论坛秘书长。2009年12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二)资本与技术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一)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理论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影响
(三)外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实证研究
(四)文献评述
五、结构安排
(一)内容安排
(二)结构框架
六、本书的创新
第二章 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演进基本关系
一、相关概念
(一)产业结构概念
(二)产业和产业分类法
(三)外商直接投资概念
(四)外商直接投资的分类
二、产业结构理论渊源及演进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起源(17世纪~ 20世纪初)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30~ 40年代)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20世纪50~ 60年代)
(四)产业结构理论的深化(20世纪70~90年代初)
三、外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东道国因素
(一)资源结构
(二)市场结构
(三)产业政策
四、外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母国因素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类型
(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
五、外资对东道国各产业的作用方式
(一)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基础性产业的作用方式
(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支柱产业的作用方式
(三)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方式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及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现状
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战略
(一)从外向型战略到本土化战略
(二)从非制造业到制造业
……
第四章 中国产业对日资的依存度
第五章 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效应
第六章 日资对中国产业间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 日资对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八章 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撤资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 主要结论、启示与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国内经济因长期萧条造成内需不足,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华投资的日本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不断提高在华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程度。一方面日本在华投资企业仍以出口为导向,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组织生产并对外出口。另一方面日本企业逐渐提高在中国国内的原材料采购比率和中国市场的销售比率,以在中国直接进行生产和销售作为重要战略目标。  仍以纺织、电气机械和运输机械业为例。2000年度日本在华投资的纺织业和运输机械业企业的当地销售比率分别达到52.5010和24.5%,比1990年度增长了20.8个和4.9个百分点。这说明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日资企业开始更加重视中国市场。而从电气机械业来看,在NIEs的日本投资企业的当地销售比率从1990年度的43.7%增长到了2000年度的50%,同时对日本以外的第三国销售比率则从38.3010下降到了29%。同期,在中国的日资企业对日本以外第三国的销售比率则从34.5%提高到了43.4%,增长了8.2个百分点,并高出NIEs14.4个百分点(见表3-1)。这说明在电气机械领域,中国逐渐取代NIEs,成为该产业日本企业的出口基地。另外,这三个产业的日本对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当地采购比率也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2000年度时分别达到51%、39.3%、19%,比1990年度分别增长了14.1个、13.5个和12.3个百分点,显示了日本企业在中国本土组织生产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见表3-2)。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演进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