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丙乾 著 页数:158 字数:200000
内容概要
《跨国公司内的知识转移--共用管理软件的影响》(作者王丙乾)从知识的视角,研究并解释跨国公司的优势、跨国公司演进的机制,特别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成败的根源。本书致力于解答的问题是,从知识转移的视角来解释为什么国外的跨国公司能够较快地扩张,特别是在其演进过程中,什么因素影响跨国公司内的知识转移,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移,从而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借鉴。本书研究问题的核心在于研究促进和阻碍跨国公司内知识转移的要素和机制。
作者简介
王丙乾,河南襄城人,1973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战略管理,组织管理,知识管理。具有多年为企业提供战略、文化、组织设计咨询的丰富经验。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与研究动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动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范围
1.3.3 数据与主要方法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贡献与创新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公司中的知识
2.1.1 公司中知识的概念与性质
2.1.2 定量研究中知识的隐性性质
2.2 知识、知识转移与跨国公司
2.2.1 知识与公司的优势
2.2.2 知识转移与MNcs的优势
2.3 影响知识转移的要素
2.3.1 知识特性与知识转移
2.3.2 组织特性与知识转移
2.3.3 环境特性与知识转移
2.3.4 综合性的研究
2.3.5 小结
2.4 知识转移过程
2.4.1 沟通理论模型
2.4.2 知识螺旋模型
2.4.3 知识转移的过程与影响知识转移的要素
2.5 共用管理软件策略
2.5.1 管理软件与IT
2.5.2 供应链管理软件
2.5.3 企业资源计划软件
2.5.4 客户关系管理软件
2.5.5 办公自动化软件
2.5.6 共用管理软件策略
2.6 小结
第3章 模型与假设
3.1 研究框架
3.1.1 概述
3.1.2 研究主要框架
3.2 理论假设构建
3.2.1 知识特性与知识转移
3.2.2 组织角色特性与知识转移
3.2.3 共用管理软件与知识转移
3.2.4 共用管理软件的调节作用
3.2.5 共用管理软件策略与吸收能力
3.2.6 控制变量
3.2.7 理论假设模型
3.3 小结
第4章 研究方法
4.1 样本选择
4.1.1 概述
4.1.2 研究样本
4.2 变量和度量
4.2.1 因变量
4.2.2 自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2.5 其他变量
4.3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4.3.1 样本的大小
4.3.2 样本数据的收集
4.4 小结
第5章 数据分析
5.1 信度与效度分析
5.1.1 信度分析
5.1.2 效度分析
5.2 描述统计
5.2.1 非潜变量描述统计
5.2.2 潜变量描述统计
5.3 多元回归分析
5.3.1 相关系数矩阵
5.3.2 回归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论述
6.1 共用管理软件的调节作用
6.1.1 知识特性对MNCs内知识转移的影响
6.1.2 调节作用于知识特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6.1.3 动机对MNCs内知识转移的影响
6.1.4 调节作用于动机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6.2 吸收能力
6.2.1 吸收能力与知识转移
6.2.2 吸收能力与共用管理软件
6.3 其他作用机制
6.3.1 影响效应的动态变化
6.3.2 其他发现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知识、知识转移与公司优势
7.1.1 知识与公司优势
7.1.2 知识转移与MNCs的优势
7.2 知识转移及其影响要素
7.2.1 知识特性影响效应的动态变化
7.2.2 更关键的要素
7.2.3 共用管理软件策略的作用
7.3 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借鉴意义
7.3.1 实施共用管理软件策略
7.3.2 关注MNCs的整体绩效
7.3.3 实施增进组织吸收能力的策略
7.3.4 发挥组织网络的优势
7.4 小结
第8章 研究贡献与展望
8.1 研究贡献
8.1.1 理论贡献
8.1.2 管理实践意义
8.1.3 研究方珐的贡献
8.2 研究局限与未来
8.2.1 研究的局限
8.2.2 未来的研究方向
附录1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发放调查问卷所参加展会一览表
附录3 验证性因子分析程序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此外,跨国公司可以关注其他的组织行为要素,从而提升组织在知识转移方面的动机或吸收能力,来促进MNCs内知识的转移。这需要跨国公司积极地采取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政策,使各子公司更加关注MNCs整体的经营绩效,或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增加研发、人力资本开发、信息系统的升级等方面的投入来提高成员公司的吸收能力。 本研究为中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总部在海外的跨国公司的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它们对MNCs内知识转移的关注,中国公司不应过度注重向国外的贸易出口,而应更关注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在中国总部和东道国的子公司所组成的MNCs网络内进行知识的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转移。为了更有效地在整个跨国公司网络内转移知识,中国公司应积极地采取管理策略,降低组织知识的隐性程度,并增进成员公司分享知识的意愿以及吸收能力的水平,从而促进知识的转移。 已经迈人国际化进程的许多中国企业在开放的国内市场竞争中积累的组织知识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向国外子公司的转移至关重要。然而,这些知识一方面由于其所具有的隐性特征,例如,中国企业更富有进取性的考核激励机制和更贴近客户的灵活运作优势,很难转移到国外子公司中去,特别是像TCL、联想这样的通过大规模并购实现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更是如此。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大多还未建立起西方公司所具有的先进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先进的运营流程体系,这也限制了中国公司在全球性的跨文化市场环境中有效运作。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