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总水平上涨理论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白暴力 等著  页数:275  字数:330000  

内容概要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重点学科研究丛书:物价总水平上涨理论》系统地构建了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理论模型和体系,从因素、原因和类型方面讨论了物价总水平上涨,将物价总水平上涨分为四个大类、七种类型;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现实中出现的历次物价总水平上涨,说明了治理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对策原理。《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重点学科研究丛书:物价总水平上涨理论》突破了西方经济学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讨论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传统,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是对物价总水平上涨现象层面的描述,是《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重点学科研究丛书:物价总水平上涨理论》所说明的物价总水平上涨类型的表象形式。

作者简介

  白暴力,1954年生,1992年晋升经济学教授,1993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当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出版学术著作29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获学术成果奖3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18项,代表作《价值价格通论》,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鉴定时,被认为是“一部有显著创新性的成果”,“实现了价值价格理论上的革命,具有价值价格理论发展中的里程碑意义”,获得北京市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特等奖提名)。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
  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学会副会长
  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主席
  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专家顾问
  白瑞雪,198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讲师,生物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在《经济学动态》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其中,独著2部,第一作者2部,第二作者3部。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物价总水平及其上涨的构成因素:结构性因素与总量性因素
第一节 物价总水平及其因素分析
一、基本概念:价格体系、物价总水平与货币的两种类型
二、决定物价总水平及其变化的结构性因素:绝对价格体系与
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化
三、决定物价总水平及其变化的总量性因素
四、金属货币体系与纸币体系比较:物价总水平变化是纸币
体系的系统特征
第二节 纸币体系物价总水平上涨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一、基本概念:物价总水平上涨及其度量
二、与物价总水平上涨相关的结构性因素
三、与物价总水平上涨相关的总量性因素
第二章 膨胀纸币型物价总水平上涨:纸币膨胀、纸币贬值与物价总水平上涨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确定与辨析
一、纸币膨胀与“流通中纸币量增长
二、纸币贬值与”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
三、主动性纸币膨胀与被动性纸币膨胀
四、物价总水平上涨、纸币膨胀与Inflation:“通货膨胀”一个过时了近百年的词汇
第二节 主动性纸币膨胀:膨胀纸币型物价总水平上涨
一、膨胀纸币型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原理
二、膨胀纸币型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实例
三、膨胀纸币型物价总水平上涨的治理:货币政策
第三节 纸币膨胀与总需求增加:一个广泛流传的误解
一、关于货币数量说
二、关于凯恩斯学派
第三章 被动性纸币膨胀:一个关键范畴
第一节 被动性纸币膨胀与物价总水平上涨
一、被动性纸币膨胀
二、被动性纸币膨胀的原因
三、对被动性纸币膨胀的认识
第二节 货币转移与物价总水平上涨
一、实际利率变化与货币量的转移
二、物价总水平上涨导致的货币转移支持
第三节 被动性货币膨胀与货币政策失效
第四章 价值规律调节型物价总水平上涨: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化的物价总水平效应
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变化与相对价格体系变化
第二节 绝对价格向下刚性
一、绝对价格向下刚性的含义
二、绝对价格向下刚性的形成
第三节 动态参照商品的选择:“向上看齐”规律
一、参考相对价格
二、相对价格差
三、参照商品(ι)的确定
第四节 绝对价格提高与物价总水平上涨:“棘轮效应”
一、第t+1期的绝对价格的确定
二、第t+1期的绝对价格的提高和物价总水平上涨
三、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化的物价总水平效应:价值规律调节型物价总水平上涨
……
第五章 市场推进型(Ⅰ)物价总水平上涨:市场机制调节的物价总水平效应
第六章 市场推进型(Ⅱ)物价总水平上涨:需求刚性的物价总水平效应
第七章 微观经济行为的物价总水平效应总结:货币政策失效
第八章 生产劳动萎缩型物价总水平上涨
第九章 需求膨胀型物价总水平上涨
第十章 自激型物价总水平上涨
第十一章 物价总水平上涨类型的现象形态: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理论
第十二章 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综合原因与治理原理
附录一 主要概念索引
附录二 主要符号索引
附录三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章节摘录

  (二)计划机制的内在矛盾  1.计划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用计划机制代替市场机制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当生产社会化程度超出市场机制能够正常调节经济过程的高度之时,就要求用计划机制来代替市场机制。因为计划机制调节经济生活是事前的(用控制论语言说是“无差的”)和自觉的,所以可以避免市场机制对经济过程所导致的那些不稳定和经济损失,可以避免由此导致的经济过程的混乱和破坏。因此,计划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生产社会化程度超出市场机制能够正常调节经济生活的高度。  充分条件。计划机制运行,也就是计划机制对经济过程的调节,要达到“理想状态”,必须同时具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的条件。  第一,在生产力方面,人类具备认识经济过程和调节经济过程的手段。这种手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人类认识经济过程的思维手段,如,对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经济数据的统计和处理方法及经济参数的计算方法,等等。第二类是人类认识经济过程所需的技术(设备)手段,如高速大储量计算机系统,等等。如果人类不具备认识经济过程和调节经济过程的手段,人类就无法正确地认识经济过程,就无法正确地协调经济过程,因而也就无法实现计划机制对经济过程的调节,计划机制就不能正常运行。  第二,在生产关系方面,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实现公有制。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实现公有制,是实现计划机制运行的社会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法真正全面地进行计划调节。  第三,在上层建筑方面,有一个无私的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经济管理机构。无私的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经济管理机构,是计划机制运行的实现主体。如果经济管理机构不能做到无私和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计划机制也不能正常运行。  由此可见,计划机制运行有一个必要条件(必要性)和一组充分条件(可能性)。一个必要条件是:生产社会化程度超出市场机制能够正常调节经济生活的高度。一组充分条件是:在生产力方面,人类具备认识经济过程和调节经济过程的手段;在生产关系方面,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实现公有制;在上层建筑方面,有一个无私的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经济管理机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物价总水平上涨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数学公司多了点,对外行来说,有点吃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