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生产、组织控制与中国外贸发展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洪联英  页数:200  字数:220000  

内容概要

《全球化生产、组织控制与中国外贸发展》从国际生产组织控制新视角,研究中国外贸发展困境问题的根源、传导机理与战略对策。全文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构建了国际生产与贸易中的企业权力分析范式,填补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企业权力行为缺失的遗憾。主题紧跟学术前沿、视角独到,是国内第一本从微观生产组织行为视角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专著。《全球化生产、组织控制与中国外贸发展》对构建中国国际生产组织理论、推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和企业国际化经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书由洪联英著。

作者简介

  洪联英(1972-),女,湖南省怀化人,经济学博士。曾在企业工作多年,现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贸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兼《经济学(季刊)》等重要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规划项目3项;先后在《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管理科学》、《统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收录多篇;参著1部,参编国家精品课程教材1部;主持校级规划教材1部。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为什么中国外贸发展增而不强?
1.1 全球生产分散化与贸易一体化
1.2 中国外贸发展增而不强的典型化事实
1.3 一个新的视角:国际生产组织安排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1.5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企业内部权力理论
2.2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理论
2.3 贸易、FDI与企业组织新理论体系
2.4 结论
第3章 国际生产与贸易中的企业权力分析:理论拓展与框架构建
3.1 引言:企业权力视角下的国际生产与贸易
3.2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企业权力内涵及权力关系
3.2.1 权力含义及质的规定性
3.2.2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企业权力内涵
3.2.3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企业权力关系
3.3 国际生产与贸易中的企业权力理论:一个新拓展
3.2.1 来源于物质资产的企业权力——企业所有权
3.2.2 来源于组织机制的企业权力——企业进入权
3.2.3 采源于无形资产的企业权力——企业链接权
3.2.4 企业权力体系与贸易、fdi组织方式
3.4 权力机制协调全球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必然性
3.5 国际生产与贸易中的企业权力分析:内容框架与分析范式
3.5.1 内容框架:双重解读
3.5.2 分析范式:企业权力约束与市场机制的整合
第4章 企业所有权安排、贸易组织结构与中国外贸失衡:以美中贸易逆差为例
4.1 引言
4.2 关键概念与理论基础
4.2.1 企业所有权与贸易组织结构的内涵
4.2.2 一体化的均衡分析方法
4.2.3 ghm产权理论与贸易、fdi理论的融合
4.3 基本模型
4.3.1 禀赋与偏好
4.3.2 生产、技术与贸易
4.3.3 不完全契约与企业所有权控制决策
4.4 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的均衡选择
4.4.1 企业行为与所有权安排
4.4.2 贸易组织结构的均衡选择
4.5 中美贸易失衡的微观传导机制分析
4.6 美中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经验分析
4.6.1 分析方法
4.6.2 数据来源与处理
4.6.3 计算结果与经验分析
4.7 结论与启示
第5章 企业进入权控制、专用性投资与中国贸易比较优势的被动效应
5.1 引言
5.2 基本模型
5.2.1 假定条件
5.2.2 企业组织行为与进入权控制
5.3 进入权的组织控制与供应商的专用性投资激励
5.3.1 进入机会控制、市场结构与事前定制投资
5.3.2 进入权机会控制、转移支付与事前分摊投资
5.3.3 进入权数量控制与供应商的事后专用性投资
5.3.4 均衡
5.4 企业进入权控制与南北贸易比较优势的被动效应
5.5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验例证
5.5.1 方法与数据
5.5.2 对进入权控制机制分析
5.6 结论与启示
第6章 企业链接权控制、层级租金与中国外贸贫困化增长
6.1 引言
6.2 链接权约束下的国际生产与贸易模型
6.2.1 偏好与需求
6.2.2 国际生产、不完全契约与企业链节分解权
6.2.3 贸易、销售与支付
6.3 链接权的能力控制与层级租金分配
6.3.1 链接权控制下的企业行为
6.3.2 讨价还价与层级租金分配
6.3.3 均衡
6.4 企业链接权控制机制与贸易增长模式的分化效应
6.5 经验分析:以中、韩、美三国为例
6.5.1 分析方法
6.5.2 数据来源与处理
6.5.3 计算结果与经验分析
6.6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7章 垂直专业化、层次结构与中国外贸发展模式依赖
7.1 引言
7.2 全球生产网络下企业权力的层次结构特征
7.2.1 企业权力的空间结构特点
7.2.2 企业权力的层次结构
7.3 企业权力的层次结构与垂直专业化贸易分层发展假说
7.4 垂直专业化贸易分层发展的经验分析
7.4.1 变量设置与模型
7.4.2 样本选取和数据处理
7.4.3 计算结果分析
7.4.4 其他经验支持
7.5 结论与启示
第8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总结
8.1.1 国际生产与贸易中的企业权力理论
8.1.2 跨国企业权力机制对发展中国家外贸发展的影响
8.1.3 跨国企业权力的层次结构对发展中国家外贸发展的影响
8.2 政策主张
8.2.1 对策与调整战略
8.2.2 配套政策思路
结语:构建中国国际生产组织理论的几点思考
1.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发展
2.跨国并购与中国的经济安全
3.本研究领域的改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在GHM理论之后,企业的权力理论呈现出强盛的发展势态,但众多文献在深化对该框架认识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该框架下“资本强权观”实质的一定程度修正和挑战,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 Bolton,1992);德瓦特里庞和提洛尔(Dewatripont & Tirole,1994);阿洪和提洛尔(Aghion & Tirole,1997);赵(Chiu,1998);蔡(Cai,2003)等,都是这方面的经典文献。特别是,拉詹和津加莱斯(1998,2001)以一种新的视角和内涵来研究企业内的权力及其关系,提出了关键性资源的“进人权”理论。与GHM理论不同,他们认为物质资产不是企业唯一的权力来源,“进人权”或“通道”(access),即接近和使用资产、思想和人等关键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也是企业的一种权力来源。通过对这些关键性资源(critical resources)的“进入”(access)控制,由此便产生权力。在他们看来,进人权比物质资产所有权更具有一般性,因为这种关键性资源可以是GHM理论所关注的物质资产,也可能是“天才”、“创意”无形资产,这样它不仅可以解释与人力资本有关的企业“权力”,而且还能够解释与非人力资本有关的“权威”。从这种意义上说,“进人权”理论是对GHM理论的一个强有力的挑战。  然而,这一理论也只是从关键资源的机制控制进行阐释,并没有从这些非物质资产本身的权力关系进行研究,因而这种创见与其说是对GHM理论的挑战,不如说是对其的补充和扩展。  按照以上论述,目前企业内部权力理论文献发展出以下一些命题:  (1)企业权威是替代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替代方式。  (2)不完全契约是解释企业权威或权力变量的重要理论前提。  (3)物质资产所有权是企业权力的一个来源,当合同不完全时,用“剩余控制权”更能代表资产所有权的权力。  (4)关键资源进入权或通道是企业权力的另一个来源,企业中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够凭借其知识、信息、创意、特殊的技能等获得企业的某种权力。  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权力理论充分发挥了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的思想,试图通过企业内的权力及其关系,来探究企业权力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方式,为人们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提供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但是,这些理论中的权力内涵都是在“交易费用”范畴背后发生作用的,即是从交易属性体现了企业的本质,省略了企业作为组织的属性和生产的属性,因而对企业组织行为的解释是不完整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化生产、组织控制与中国外贸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